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世界提供了無處不在的創業機會,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常態”。教育作為創業、創新的智力源泉一定要進行相應調整,特別是要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全新教育模式。高職院校也不例外,要構建“立體式”的、基于“實踐學習”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要從課程設計入手來展開創新創業教育,要積極開發創新創業教育的慕課課程和微課程,并積極展開創客教育,改進教學方法方式,尋求更科學,學生接受更快的教學方法,爭取做到校企聯合,探索合適的電子商務教學方法,培養出具有創新性企業精神的學生。本文也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幾條建議,相信對教育發展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等院校;創新創業;調查分析
一、 引言
創新創業能力就是在一些創新活動中,依靠獨特品質的支撐,使用現有的知識和以往的經驗,用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設計出有意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計劃和新成果的本領。創業型人才應具有的素質包括: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學習能力、技術能力、團隊互助精神、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完成項目的能力、環境適應力和奉獻精神等。就學校校園而言,創新創業教育一般是指以全新性和創造性為基本特點,以課本理論傳授和實際操作活動為基本載體,以開發和增強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學活動。
二、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 自主創業教學的學科定位不明確
當前,高等院校對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許多老師把創業傳授當作是企業人員速成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基礎教學,自主創業傳授教學違背了創業教學的初衷。這對中國目前的教育而言是不利的,從長期來看,會產生更多不良影響,所以我們要盡快想辦法解決這種問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創新創業教育更好地成長。
(二) 創新創業教學缺乏實踐部分
高等院校開展自主創業教學主要是在創新創業方面、創業策劃方面以及商業競賽等具體層面上,沒有根據操作環節從基礎上全面加強同學們的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創新創業教學訓練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它的實踐機會多。自主創業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上的理論講授和競賽這些方式上,而是要多種方式相結合,這才是自主創業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例如,學校的學生組織社團、英語角的組織與管理、個人活動的計劃與組織以及校報的內容設計等,都可以是創業教學和創業實踐的重要內容。
(三) 課程標準化程度及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待改進
近幾年,國外部分高等院校已經編寫了一些自主創業教學的課本,還設計了十分完整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質量評估準則,但在中國這方面還沒有這些準備,在教學方式上實踐方面嚴重不足。
三、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原因
(一) 人才培養方法不合理
保持良好的品德并堅持以培育人才為基本方向,融合各學校創新創業辦學定位和自主創業教學的要求,學校院系、各行各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三位一體來一起設計各行各業人才評定準則,各行各業自主創業能力要求得以具體化,使創業認識、創新精神和自主創業能力變成評定人才培育優劣程度的關鍵因素,創建各行各業教學優劣程度準則,修改人才培育方法,將“人才培育目的”定位成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減少了一些不實用的課程,加入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班的培養。
(二)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改革不夠深化
因特網銷售創業課程體系是以培育具有現代化技術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目的,以互聯網為舞臺、以實戰演練為基礎方法,修改課程目標,改變課程體系和課程思想,構建的新的自主創業課程體系及所開設的全部自主創業課程。加快以自主創業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的變革,需要統一思想,轉變思想,實現傳授環節上的創新創業。
四、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解決辦法
(一) 加強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創業課程體系的實施老師是關鍵,與以前教學辦法有所不同,自主創業教學的老師可以由專職老師、校外兼職老師、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行家一起組成,有些已經畢業的因特網銷售學生也可以傳授他們有用的經驗,這里既注重理論性,又注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實戰性,通過多種辦法,培養一批高素養“雙師型”老師。
(二) 加強創新創業自主創業實踐基地建設
因特網銷售自主創業實踐基地是為學生提供自主創業舞臺,鼓勵畢業生創業,培育高等高專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磨煉畢業生的意志、提高創業能力與素質水平、拓寬就業渠道的關鍵場所。實踐基地對于高水平人才的操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有效建立自主創業教學,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一起建立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立自主創業教學,尋找自主創業實踐教學新方式,加強基地建設,校企、校地合作提高高等高專生自主創業實踐能力。
五、 總結與建議
建議高校自主創業課程體系要從“產學融合”、“自主創業”、“全球化”三個部分加速課程體系改變,通過產、學、研的融合,建設自主創業型師資力量,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并從舞臺設想、架構設計、工作室建設、體系建設、培育目的修改、能力成分體系修改、“四新”資源建設、績效評定體系建設等部分介紹工作的具體方法及未來工作計劃。針對優化各行各業建設、培養特色專業人才,從人才培育目的與各行各業特色進行改變,從課程體系調整、實踐體系調整、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存在的難題等部分進行變革。
參考文獻:
[1]毛國濤.淺析創新創業教育“1+N”課程體系構建[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05).
[2]朱小峰.高職院校以教學改革為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4,(13).
[3]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張留湛,宛新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04).
作者簡介:
鄭紀英,江西省鷹潭市,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