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雯
摘 要:教育部于2014年3月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并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將基本的語言知識及技能靈活運用于交際中。本文挖掘學科的本質魅力,以課前演講為依托進行實踐和探索,為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發揮積極的作用并最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課前演講;高中英語;學習能力
一、前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中提到“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到一項語言技能,同時應注重通過外語學習和外國文化的了解與借鑒,促進學生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針對這一需求,筆者在英語教學中采用課前演講的形式,旨在增加學生英語知識儲備,進行主動的英語知識學習,既創造了口語練習的機會,又提高了英語學習能力。
二、理論基礎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在80年代初期提出了“語言輸入說”(Input Hypothesis),該理論認為語言是通過理解信息,即通過接收可理解輸入而產生的。Swain于1986年提出了“可理解輸出假設”。Swain認為:在某種條件下,“輸出可以促進二語的習得,其方式不同于輸入,但都可以增強輸入對二語習得的作用”。語言的交際運用,能真正促進一個人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課前英語演講正是基于輸出理論而實施的,在語言的使用和交流中不知不覺實現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與英語和英語學習有關聯性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學習能力就是將基本的語言知識及技能靈活運用于交際中,已達到傳遞語言符號,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及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課前演講正是教師為學生創設的真實交際語言環境,基于有效教學任務的設定原則,利用教師指導下學生任務的創設、完成及反饋,來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三、課前演講的實施原則
(一)題材自主性
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話題。一方面,英語教學大綱對于口語話題涉及面廣;另一方面,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話題指導,提供合理的建議,避免學生盲目地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是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所以課前演講活動是一種教師指導和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在筆者實踐過程中,學生選擇的話題有,人物傳記,書籍介紹,影視短片、風俗文化、時事熱點和是非辯論等。
(二)呈現多樣性
豐富多樣的演講方式可以提升演講質量,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在筆者實踐過程中,遵循呈現多樣性原則,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選擇多樣的呈現方式。例如,介紹人物卓別林,演講同學準備了帽子,手杖等道具,還模仿他的無聲幽默,并且穿插播放經典片段。整個演講過程演講者表達流暢,形象生動,氣氛活躍,學生也投入其中參與互動。還有的設計精美的PPT,插入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為演講烘托氣氛。
(三)交互多向性
課堂演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要注重聽眾與觀眾間的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展現演講者的誠懇,而且可以起著監督課堂的積極作用。演講結束之后應邀請觀眾做出評價提出建議,這有利于開發學生英語思維,提升學生英語聽說水平。
(四)任務層次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對于演講的能力也有高低。教師應給予學生指導,讓他們適應環境提升語言展示自我,幫助學生選取適宜的話題,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鍛煉自己的英語表述能力,最后將任務過渡至辯論階段,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表述思辨能力的提升。
四、課前演講的應用意義及評價
(一)課前演講的應用意義
課前演講中學生會主動利用身邊的素材來完善自己的演講稿,加強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互動,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英語認知能力與表述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精心準備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增加了英語的自信和成就感,切實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發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掌握了英語學習方法。通過演講鍛煉,學生學會了如何有效地查找資料,整合素材,制作PPT,掌握演講技巧。這些實踐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對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極大推動作用。
(二)課前演講的評價
依據課前演講特征,我們應從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即演講內容,語言表達,演講技巧,儀容儀表和觀眾反應。演講內容盡量充實生動,積極向上;語言規范、語音語調自然標準;演講技巧要表達生動,體態語言;儀容儀表上要求衣著得體大方;觀眾反應上有互動和提問和回答。教師將其制作成評價量表,對學生的英語表述能力做出更為客觀綜合的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參與、主動合作、積極反思目標的實現。
結語
課前演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對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在實施演講活動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遵循題材的自主性、呈現的多樣性、交互的多向性和任務的層次性四大原則。同時,演講后應開展動態的、多元的評價,既有演講者對演講內容,語言表達,演講技巧,儀容儀表和觀眾反應的評價和反思,又有同伴的互評和教師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凌和軍,課前演講應用于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5)
[2]吳丁娥,克拉申和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J].現代外語,1990(3)
[3]孫培,課前演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3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師大出版集團,2012.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development[A].In S.Gass & C.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New York:Newbury House,1985:235–2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