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龍
摘 要: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要發揚“工匠精神”。自此之后,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人都在振興實體經濟中提出要發揚“工匠精神”。在社會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時期逐步轉變為中高速發展期,“互聯網+”到“工匠精神”的轉變已成為必然趨勢。發揚“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職工,提高職工待遇及地位,是實現“中國品牌”享譽世界的重要前提。因此,可以利用現今社會上引起熱議的“互聯網+”,聯合“工匠精神”,共同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工匠精神;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的發展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獲得較大發展,且發展速度也一直保持較快水平,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者。但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轉型改革的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沖擊。但是在打造我國自由品牌時,振興我國制造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始終是我國實體經濟追求的目標。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中國工匠,打造中國精品品牌,推動我國經濟進入質量發展階段。實體經濟作為孕育工匠的搖籃,更應該利用工匠精神對自身發展進行激勵,使得實體經濟發展動力得體激發,振興我國實體經濟。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種可以激勵人們的精神動力,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累積的過程。工匠精神需要人們長期堅持持之不懈地努力,并在實踐過程中努力積累業務經驗,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術為基礎而形成的精神動力。其次,工匠精神體現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對于中國制造,中國品牌來說,要想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就需要追求更好的產品質量。對產品質量、產品水平及產品的精確度嚴格要求,對產品做到精益求精,使得產品經受得住品質及時間的考驗,這才是工匠精神追求的目標。再次,工匠精神需要經得起實踐及歷史考驗,它是一種精神傳承。工匠精神要有千錘萬磨的風骨,要經過歷史及實踐的考驗。無論世事時間怎么變化,它其中所體現的精神傳承是一代代傳下去的。最后,工匠精神可以為國家及民族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也就是說,工匠精神可以積聚正能量,將向上的發展合力進行凝聚,使得我國實體經濟獲得極大發展。它是支撐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精神力量。
二、“互聯網+”“工匠精神”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實體經濟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從而更好地適應以智能化、信息化為特點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保證實體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現今我國實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考驗。在實體經濟發展轉型過程中,工匠精神一直是十分強大的精神推動力。就像海上行船,如果沒有足夠的動力,船舶無法在海上繼續航行。而工匠精神就是為實體經濟這條船舶得以繼續在中國發展這條海洋上繼續航行的動力源泉。首先,工匠精神在“互聯網+”環境下無實體經濟文化相互融合,使得實體經濟繼續發展。實體經濟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這與工匠精神形成是一脈相承的,工匠精神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在實體經濟企業中也產生的引導向上的作用,從而使得實體經濟企業獲得不斷發展。其次,工匠精神在“互聯網+”環境下與實體經濟企業實踐相結合,使得實體經濟企業生產建設得到促進。精神力量只有與實踐進行充分結合,才能產生實際效果,這樣得出的效果才是真切的。將工匠精神與實體經濟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發揮引導的積極作用,促使實體經濟企業生產建設得到加強。
三、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匠精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1.加強我國實體經濟企業的品牌建設
德國人口不多,但卻有2000多個世界知名品牌,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國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德國生產的產品幾乎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良好的口碑,在國際社會上德國產品競爭力要遠遠高于其他國家。但我國一些企業追求眼前利益,無視企業形象,導致社會對品牌的認可度不高,這也就導致了企業很難形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原因。現今國際市場中銷售的很多知名產品都是在中國制造的,這說明我國職工的專業生產能力已經與其他國家差距不大。如我國的富士康集團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等產業生產的高科技產業,憑借著專業制造及扎根科技,富士康迅速發展。現今已經擁有60多萬員工,并成為全球電子產業專業制造商。但是很多國內廠家產品,外銷質量相較于內銷質量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這反映出企業品質存在很大問題。現代社會上很多人關注到工匠精神的問題,并積極呼吁培育工匠精神。誠然,這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對企業精神及企業品質進行提升。首先,需要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增強。我國不缺乏手藝很高的優秀工匠,甚至我國很多傳統的手藝人,他們的手藝是國外很多工匠也望塵莫及的。我國企業缺乏的是社會責任感,更缺少一種企業情操。其次,應該對品牌職工的待遇進行提高。世界知名品牌及產品,生命力都是很強的,從一定意義上來看,品牌企業及品牌產品與職工都是一脈相承的。如果沒有一流職工,也就妄論高質量產品。因此,需要培育品牌職工,對品牌職工的待遇地位進行提升。通過重視品牌職工,使得企業品牌建設前提得到加強。
2.培育更多百年老店企業
百年老店多是有著共同特點,即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也包括企業的文化軟實力,這主要體現在職工文化的軟實力。職工文化為企業提供的發展動力展現了職工對企業的責任,發揚工匠精神,振興實體經濟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也就是顯示在此。首先,應該對企業職工的責任進行強化。一個人承擔的責任有多大,它可以走的路就有多元。職工責任也就是職工所背負的使命問題。在紀錄片《大國工匠》中,八集內容各不同,但紀錄片中記錄的工匠之所以被人記住,就體現在他們身上都背負“大”這個字,大責任、大擔當、大境界。他們將自身平凡的工作與國家興勝、民族興衰相結合,并將這份擔當當做自己的責任,融入日常工作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雕琢自己的手藝。其次,對職工的思想進行明確。對于每一個職工來說,最高的理想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及人生目標。職工文化就是對職工理想進行明確,體現了職工的價值,以及對職工夢想進行實現的文化。我國要想培育更多的百年老店,就需要職工文化對職工的勞動熱情進行激發,對職工的內在潛力進行充分挖掘,在實現職工夢想過程中實現百年老店的傳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實體經濟來說,工匠精神就是職工對本職工作的忠誠與熱愛,對技術的熟練掌握程度,以及對質量的堅守。可以說,工匠精神詮釋了實體經濟的靈魂。因此,在“互聯網+”條件下,應積極發揚工匠精神,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復蘇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群慧.培育現代工匠精神提高制造業供給質量[J].中國工業評論,2017,(07):58-62.
[2]兩位溫州“老鞋匠”對話:制造者必須的“工匠精神”[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7,(05):29.
[3]費若怡.基于工匠精神重塑的江蘇中小制造企業升級轉型的若干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2017,(10):9-12.
[4]張榮.論高職教育強化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7):128-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