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蕓
【摘要】本文對國內與國外的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做了對比,通過PSR概念模型對水治理環境項目績效審計闡述了指標構建原則。此次研究為之后學者對水環境項目績效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環境績效審計 PSR概念框架 評價體系
一、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對于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及評價體系的研究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許多發達國家公司更是把環境審計作為考評的一種管理手段。國外比國內的環境績效審計發展的較為成熟,學者們對環境績效審計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方法和評價體系。Reed,John(2014)探討如何提高環境績效審計的影響的相關措施。日本環境廳在構建評價指標上是從企業環境保護對策的角度,同時對其經濟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并在2000年頒布了《環境會計系統的導入指南》,該指南主要針對企業環境效果的評價。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頒布的《從環境視角進行審計活動的指南》對環境績效審計的意義重大,對環境績效審計起到規范指導的作用,并重點闡述了環境績效審計內容。具體來說,環境績效審計的國外研究現狀圍繞核心是環境績效審計的概念、本質、動因、主體、方法、準則及指標體系。
(二)國內對于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的研究動態
在國內,審計署從1998年起探索環境審計,環境績效審計處于萌芽階段,在2008年至2012年的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指出在我國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極其重要的。在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方法中,樊明玉(2011)、郭衍瑋(2015)、王曉麗(2014)、劉邵峰(2013)等多位學者對重要指標進行選取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先計算各項指標的權重,再進行數據分析,最后對結果做出評價,并根據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在評價方法運用的多樣性上,郭陽生(2009)主要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賈卉(2013)主要側重專家評判法,還有許多學者在線性規劃模型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模型的具體運用進行了闡述和探討。李山梅、陳佳隱(2011)應運環境優指模型將傳統GDP指標與環境評價指標一同評價,為其他項目環境效益評價及干部業績評價提供方法借鑒。王如燕(2009)和張靜(2013)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是基于PSR概念框架,以壓力、狀態和響應三個大方面為框架來構建的。從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來講,我國環境績效審計學術界主要針對政府和企業兩個大方面來建立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政府環境績效審計研究領域中大多數學者側重于對其資金的評價,從系統論的角度,房巧玲、劉長翠(2010)基于對合規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的評價,分別從環境保護支出的轉換過程、輸出和資金使用率三個方面構建具體指標。
二、基于PSR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PSR概念模型最早是由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為了評價世界環境狀況提出并建立的。PSR模型包括壓力、狀態和響應三個部分。在構建PSR概念框架模型時運用的指標包括三方面內容,壓力指標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回答了通過什么改變會發生如此變化的問題,狀態指標是對變化過程發生的改變做了回答,響應指標是對狀態改變采取的積極措施,反映人類應該解決什么問題及為解決問題實施的方案。對于指標選取原則基于本文有四點。一是可靠性原則。無論做定量分析還是定性分析,數據的可靠性是要保證的,例如,使用具有權威的統計年鑒,運用互聯網進入像財務部、環保部等這樣的官方網站下載資料,甄別有效數據。使用這些可操作數據,反饋出來的結果才有可能真實可靠,論文才有可讀性。二是充分性原則,在保證獲取資料的質量時也要有足夠的數量,證據要充足才有說服力,相關資料要有寬泛性,不能只針對一方面獲取資料,要全方位收集資料。這樣對于重要的指標才有可比性,可以實現指標的橫向、縱向比較,以便找出差異分析結果。三是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在針對指標體系構建上有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對財務指標可以做定量分析,對非財務指標需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四是重要性原則。即選取的指標要有重點,相結合所構建模型的主體、內容、目標而言要重點選取代表性強的指標,對指標的選取要擇優選取并不是指標數量越多越好,否則選取指標的作用和可實現性會大大降低,選取指標就沒有意義可言。因此,在指標的選取和構建上要符合實情,科學運用。
三、水環境績效審計的展望
21世紀是一個復雜多變,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的到來等等這些信息化的新事物帶來的不僅有挑戰還有機遇。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必要保護和建設是我們當前的重點。對于水環境的績效審計,我們不僅需要更多的新數據來填補空白還需要新思路來更新審計技術和方法。在了解績效審計概念、本質、目標的同時也需要與我國國情相符合的審計準則、審計方法相對應。不能丟了傳統也不能固守傳統,須與時俱進,方能發展創新。在大數據搭建的平臺下進行水環境績效審計,審計部門應與水環境相關部門單位做到信息互享,利于數據互通。其難點在于專業數據的甄選和數據有效性識別,這就需要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在對水環境績效審計時,要學會識讀水資料、文件,運用其專業知識或通過專業人士對相關數據進行預測、分析、計算和評價。在此,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是需要審計人員重點關注,對于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我們順應大數據時代,通過大數據帶來的便利,進行水環境指標的選取和指標體系的構建。在大數據洗刷我們腦海的同時,審計人員不能與新時代脫軌,要跟上審計創新大步伐。
參考文獻
[1]王如燕.政府環境績效審計標準及審計評價[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2]李山梅,陳佳穩.基于PSR概念框架下環境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1,(4).
[3]王曉麗.環境保護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14.
[4]孫晗,唐洋.基于PSR框架構建水環境績效審計評價體系[J].財會月刊,2014(7).
[5]劉丹.水資源環境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審計月刊,2015(1).
[6]郭衍瑋.基于PSR概念框架的水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6.
[7]李潔,孟志華.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2(6).
[8]房巧玲,劉長翠,肖振東.環境保護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審計研究,2010(3).
[9]樊明玉.國內外城市水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比較與技術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1.
[10]劉邵峰.煤炭企業環境績效審計評價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
[11]郭陽生.基于模糊數學角度的環境績效審計評價[J].當代經濟,2009(12).
[12]趙愛玲,李洪杰.政府環境績效審計評價實證研究[J].開發研究,2014(29).
[13]高珊,黃賢金.基于PSR框架的1953~2008年中國生態建設成效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