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斌
【摘要】過去我國實行分散式的財政支付制度,對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型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成為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其實施過后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但同時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國庫集中支付申請程序繁復;財務處理能力薄弱增加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難度;無法實現信息系統共享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財政體系的積極意義,其次通過發現目前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審核過程、監督體系、核算能力及信息監管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并分析背后的原因,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 預算資金 動態監控
一、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意義
在實行國庫集中制度以前,我國的財政資金都分布在各個單位的相關賬戶中,從國庫到各個財政專戶以及各預算單位,都以多戶頭的渠道進行管理。這就存在著諸多缺陷,比如使得資金比較分散,不利于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
這樣容易引起各種問題:如國庫部門資金周轉慢,國庫資金短缺等。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之前,財政資金是通過一級一級的方式向下發放,而進行預算上報的單位一般都是先把資金存在自身的賬戶中,再進行業務處理,但某些行政事業單位在上報預算資金的同時經常多報或者亂報,上級財政部門很難得知資金的運行情況,這樣便增加了財政資金的風險,而且使得國家相關部門對財政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失效。信息化大數據的廣泛普及,使得單位財務報表程序處理更加簡便,可以大幅度提升財政資金管理的水平,降低財務風險。因此在此背景下,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大勢所趨。
(一)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對部門預算資金的監督管理
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部門預算資金與國庫集中支付額度相對應,提升了行政事業單位對部門預算資金使用中的監督管理力度,可以及時防止出現超預算及跨項目支出的現象,體現了對部門預算執行的剛性原則。
(二)有利于提高部門預算資金的透明度,抑制腐敗現象的產生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部門資金進行完整的規劃,對預算資金的用途和支付做到有效控制,明確預算資金的使用對象。使部門預算資金的使用置于“陽光”之下,對其用途一目了然,有助于抑制腐敗現象的產生。
(三)有利于優化信息化水平
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代理銀行、國庫、財政部門三者能夠在網上進行相互關聯,共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資金實現了集中統籌、安排和使用,通過資金集中管理方式的約束,規范了單位的收支行為,從源頭上解決了財政資金管理分散的問題。其次,通過直接撥付的方式,省略了間接撥款環節,解決了撥付時間漫長,在途資金占用的問題。第三,通過集中支付制度能清晰地了解到預算資金的到賬時間,緩解了大量資金沉淀在預算單位中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到賬時間不定的問題。因此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率。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的主要環節
(一)支付申請錄入
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申請首先由單位出納根據經審批后的報銷單據及經費列支渠道填寫授權(或直接)支付金額,并提交單位會計審核。
(二)支付申請審核
單位會計根據出納提交過來的國庫集中支付申請和報銷單據進行核對,主要對金額及經費列支渠道進行核對無誤后通過審核,提交單位大財務審核,單位大財務根據相關規定對會計、出納填寫的國庫集中支出單據進行監督審核,確認無誤后通過審核,提交同級財政審批。
(三)支付申請審批支付
同級財政根據其職能權限,對行政事業單位提交的國庫集中支付申請進行最后審批,待審批通過后即完成國庫集中支付的全過程。
三、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存在的問題
(一)國庫集中支付申請程序繁復
為適應現有的經濟發展,我國現有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額度限制,申請程序一般以年度為單位,從上年度的11月開始編制,經財政部門審核、人大審批,最后財政部門批復下達,行政程序繁復,過程冗長,往往需要6個月時間,當財政資金下達時,已經到了次年3、4月份,財會人員為了這幾個月內正常業務的開展,往往會挪用上年度現金,造成這部分資金失去監管,在本年預算資金到賬后,再挪回原資金賬戶,因此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會造成某些事業單位信息虛假的情況發生。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建設滯后
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都是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隨意支配,預算管理難以約束,自主性很大,不符合財會制度、不遵守現金管理條例的現象很普遍。實施統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各項預算支出要報上級部門審核、審批,但滯后的財會制度下,難以按照規定報送合格的財務預算項目。以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所有經濟業務要到會計核算中心處理,因而沒有必要保留會計崗位,很多單位只設置了報賬員,報賬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沒有會計上崗證。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處理能力薄弱也增加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難度。
(三)無法實現信息系統共享
完善的銀行清算信息系統和財政國庫管理信息系統可以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有利的保障。當前國庫集中支付體系的重點就是要實現兩個數據庫的建設和共享。目前銀行體系為了防范外部黑客攻擊和信息泄露,自己的清算系統是高度獨立的,國庫集中支付體系無法與之實現對接,只能依靠手工輸入輸出。兩個信息系統之間形成信息煙囪,無法整合起來,實時共享。于是增加了雙方的工作量,還很容易造成誤操作。同時,兩個系統獨立運行,會延長代理銀行辦理支付業務的時間,行政事業單位的用款不能及時到賬,影響了單位的正常業務開展,造成辦事效率下降,有悖改革初衷。endprint
四、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對策
(一)強化預算管理工作
加強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預算管理工作力度,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各單位應該強化各自的財務能力,完善現金管理制度,實現預算支出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才能保障單位用款計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杜絕“醬油錢用于買醋”此類預算和支出不一致的狀況,嚴把預算支出關口,防止隨意更改預算支出用途、擴大預算支出范圍等行為的發生,從而保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財務人員業務能力培訓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的普遍實施,會計賬務處理電算化程度的提高,對財務人員業務能力的提高也迫在眉睫。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年齡稍大點的財務人員賬務處理能力經驗都較強而計算機使用能力較弱,和年齡小點的財務人員計算機使用能力較強而賬務處理能力經驗不足,對這種情況,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使他們真正成為財務部門的行家里手,為更好地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奠定基礎。
(三)利用好動態監控系統預防風險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支付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財政資金預算上報、財政部門審核下達、支付方式審批、代理銀行清算等環節都存在一定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國庫集中動態監控體系的建設刻不容緩,以此防范財政資金的支付風險。各級單位應積極推行使用全方位、動態化、多層次的動態監控系統,對資金的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動態實施監管,強化財政預算約束的執行力。預算單位上報預算有違現金管理制度的事前情況,預算單位在事中違規支付行為一經發生,都能被實時監控系統捕捉到,從而實現了由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的轉變,實現了由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督的轉變,監督的廣度、深度、和范圍都擴大了。同時,動態監督系統還可設置預警指標,對各種違規行為:如超范圍開支、超額提取備用金等進行自動報警,從而有效約束財務人員的違規操作,提前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
(四)財政部門建立共享透明的信息系統
當前各個部門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財政部門信息化建設能有力地推進公共財政改革,建立公開高效透明的財政部門管理體系。根據國務院文件精神,政府部門應當加快銀行和財政預算單位之間的互聯網進程,消除各種信息煙囪,實現全社會高度互聯互通,資源信息共享。這方面,應借鑒美國GFMIS系統、日本的國庫信息系統等發達國家的國庫管理信息系統,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建立起規范、嚴密、科學、透明、高效的財政資金運營體系,使得預算單位與財政部門的配合嚴絲合縫,最大限度簡化手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肖東云.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2).
[2]張兆容.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24).
[3]朱艷平.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6) .
[4]李銘,門科,梁水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9(05).
[5]檀倩.淺議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核算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