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體現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關鍵。本文從不同層次解釋語文素養的含義,闡述目前在素質教育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最后提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供一線教師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中教學;語文素養;方法
一、 語文素養的含義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重點和難點。語文素養,是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文基礎知識、文學積累、思想感情、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習慣等方面的融合,其不僅體現在學生要有較高的閱讀水平、寫作水平和日常交際水平,也表現為學生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具備不斷更新觀念和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結合本人的從教經驗,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含義主要包括五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要有基本的語文知識。主要包括漢語言文化基礎、基本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二是語言運用能力積累。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不斷積累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能力。三是學會合理的表達方式,掌握日常思考問題的能力,善于根據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合理表述和規范性的整理加工,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材料。四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高中語文教學,要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品位,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文化智慧和文學素養,養成崇尚科學、實事求是,勤奮嚴謹的態度。五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素質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語文教學為例,讓大部分學生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是教師的職責。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入手,使語文教學既順應學校傳統教書育人的要求,又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必須重新學習和研究新時期的語文課程教學的性質與主要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并且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 更新觀念,變換角色
基礎知識教學是語文教育的最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基礎知識點的教學,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等培養。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并且能夠主動思考解決方法,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扮演一名組織者和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而不是傳統教學理念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形象。
(二) 提高興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的力量源泉。當學生對某種問題產生興趣時,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的去深入探索和全面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運用多種手段,結合課程的環境創設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不會覺得語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事情,進而激發出他們的潛能。
(三) 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效,能夠給予學生最科學的學習指導。比如說,課堂中的不可或缺的提問環節,許多問題從不同角度出發有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注意觀察每個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大概了解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
(四) 立足教材,推陳出新
教師的教學原則上是要立足于課本,根據教案去構筑教學思路和采取教學方法,但是過于沿襲傳統的教學思路,難以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推陳出新,改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一方面,在備課時期,教師要多準備輔助教學的資料,吸納他人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方案,兼顧知識點學習和能力培養兩個重要方面。
(五) 分組討論,共同參與
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式學習,倡導學習小組之間有競爭意識,小組內有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出“1+1>2”的優勢。鼓勵學生之間的配合與交流,每名小組成員要通過相互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可以根據不同問題、不同角度進行分組討論,教師要適當關注每個小組進展情況和每名學生參與情況,靈活的安排下一步的教學活動。討論結束后,教師對每個小組、每名隊員進行恰當的總結和評價,以達到取長補短和提高整體學習的效用。
三、 提高語文素養的方法
提高語文素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要圍繞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概括而言,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不僅包括文化常識、漢語知識,也要包括對著作的閱讀、分析和理解。語文教學中還要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潛力,訓練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都有明顯的提升。
(二) 學習指導和溝通反饋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熟練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自覺自主地去學習知識。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率,采取一定的方式檢測學習的效果,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及時給予指正。另外,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互信和坦誠的溝通渠道,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積極向老師反饋學習情況。
(三) 愛國教育和品質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要立足于提高學生愛國思想的培養。語文教育要讓學生從學習傳統的漢語言文化中提升愛國情感,尊重并了解漢語言文學,關心漢語言文化發展,不斷吸取和應用漢語言文化的精髓。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教育,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在逐步提升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完善個人的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做一個心理健康、行為端正、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四、 結論
在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重視學生語文素質培養,是現代高中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反復錘煉,探索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的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才能培養出知識和能力兩方面都出色的人才。
作者簡介:
李麗,中教一級,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