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
【摘 要】隨著海原縣職業中學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工作走向深入,我們應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認真學習借鑒新出現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加強微課運用,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434;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19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87
Innovating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 Technology Teachers
MA Bin
(Haiyuan Vocational Middle School, NingXia Haiyuan 75529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Haiyuan Vocation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s going deep. We should constantly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conscientiously learn from the new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use of micro-courses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為推進海原縣職業中學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讓計算機教師對信息化的普及研究走向深入,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有效應用對學校發展和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意義,增強工作的責任心、緊迫感和使命感,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的觀念,把優質的教育資源,科學的教育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提高我校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使信息化教育資源應用成為老師們的自覺行動。[1]
1 信息資源的收集
針對我校上學期信息技術教師白板教學比賽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結合學科特點,提出改進和研究的意見和建議,在信息技術教研組內進行宣傳和學習。教師制作的多媒體白板課件,撰寫的電教多媒體教學設計,開發的學生數字化學習資源,以備課組的形式合作完成,并進行整理和收集,形成豐富的各級各類優質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加強學科整合,讓更多教師走進機房去上課,實現信息化教育環境下評價機制的轉變。不斷反思總結,查漏補缺。各個教研組針對組內教師在信息化資源有效應用情況進行反思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信息化教學的更近一步發展打好基礎,推進我校信息化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化,加強教研組內教師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主題教研和教師間的研究和切磋,這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實現信息化資源在學校管理和教學過程中的推廣和精細化應用,塑造學校信息化的辦學氛圍,是我們今后不斷努力的方向。
2 認真學習借鑒新出現的信息化教學手段
通過教師的信息化網絡培訓,我們都認識到,云平臺是一種虛擬教室,它把授課人員和各地的學習人員通過網絡在線的方式聯系起來,使廣大學習者在網上就可以享受各地專家學者的講課,這種授課方式引發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學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我校從本屆高一年級開始,學生按照新高考招生方案將有更大的學科選擇權。按照“7選3”理論上的排列組合類型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組織管理提出挑戰。我們擬按照以下三個邏輯思考安排課程:第一,將課程分成三個序列進行設置,其中語、數、外高考統考科目必修課周課時減少,拉長學習戰線,讓其他選學選考科目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教學時間;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術序列探索一學年多次授課時間,根據海原縣職業中學學生特點有計劃的開展集中授課時間,既避免并開科目過多、趕進度,避免造成學生心理負擔,又可以讓學生先獲得課程體驗再進行選科,避免盲目性。新出臺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選擇性教育”。要實現學生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標,變“過度選拔”、“課堂教人”、“一考定終身”為“差異選擇”、“課程育人”、“關注綜合成長”。高考改革后增加了新變量:不分文理科、8門科目的選擇修習和兩次學業水平考試機會、統一高考以及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性評價結合的“三位一體”選拔方式、學生選課引發教師專業結構變化、學習課程資源開發等。并逐層級擴大信息技術應用類、商業文化類、創意設計類校本特色選修課程所占的比例。我校作為一所職業學校,既要開設職業課程,又要讓更多的學生參加高考,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多因素的分析,找到最適合的課程建設和職業特色課程的開設。
3 分享優質資源,加強微課運用
微課是將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微課的每一個話題都是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的疑難問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設計,對基礎差的學生有幫助。與以往的網絡教學有著本質區別,不單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會帶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人才培養過程等方面的深刻變化。[2]在我校要大力推廣,一些教師則有更多的具體操作困惑。如果做好了,對學習能力弱且想學的學生幫助較大。由于微課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3]但是,教師的教學處理如果過于直觀,不恰當、過分地依賴多媒體的演示功能,則會降低學生思維水平,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它的積極影響是學生喜歡,感興趣,對學習責任感增加,課堂中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增多。組織全校性的教師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比賽。做到全年齡段覆蓋,功能使用更合理,資源的運用更恰當,全程錄制每一節課,并上傳教學教學云平臺,供各個教研組進行教研參考,供全體教師進行研究和學習。
4 加強信息技術年級組建設,提升專業教師發展
為了幫助教師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研究氛圍,促進教師聽課評課的實效,開展了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展示活動。在以信息技術年級組為主,進行集體備課,開展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公開課。依據課堂評價,通過教師全程參與,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了教學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信息技術年級組組織召開了教研組長、集備組長會議。組織學習了學校教科室工作計劃;布置了“五個百”參賽任務;“百標課題研究”;“推進年活動動員”;落實高效課堂二期驗收情況及高三集備組活動落實情況,同時信息技術年級組上交工作計劃。各教研組活動有計劃、有步驟、有序開展,在教務處大力支持下,各教研組都有了教研活動地點,為教研活動順利開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各教研組都是圍繞高效課堂活動開展聽評課活動,效果顯著。中期導學案、教案檢查結果顯示,教師都能按照高效課堂要求備課、寫教案、有課堂流程和教后反思。信息化競賽活動對近三年進入我校的新教師的專業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過聽評課活動,新教師對新課堂流程基本規范,顯示出信息技術教師的基本功,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個別班級課上一片熱鬧,實則根本就沒有學到什么,學生課堂上假熱鬧現象普遍存在。對此,在下學期信息技術教研活動中,要以信息化課題實驗研究課為主,完善操作要點,最終形成可操作的高效的模式。不斷深入進行信息化設計方面的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適當調整研究方向,使我校的信息化課題研究目的更加明朗。
【參考文獻】
[1]趙菊芳.有效教學—信息化教學問題分析報告,科學大眾[J].2018.01.
[2]王鋒.將慕課引入中學歷史教學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05.
[3]周萍.基于CIS理論對體育微課設計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