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
摘要:現如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他們兩者又分為狹義和廣義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于思政教育之中,思政教育有效開展的基礎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對今后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關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在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其中重要內容,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們所存有的各種心理矛盾。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加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當前備受國家關注,強化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個人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及健康人格,同時也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新和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途徑。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進行了界定,已經普遍受到公眾的認可。也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生理、心理及適應社會的能力上都在比較輕松的態勢,那么就可以稱為健康的人。根據以上分析,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一個人不僅可以對自己進行適當評價,認知自我,可以與他人保持和諧關系;而且也可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環境,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身心及人格不斷完善及強化;而且具有優良的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用積極的心態對待自身認知、自身情緒及自身意志的行為。”除此以外,心理健康的概念還有廣義及狹義的區別。從狹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防范人的心理阻礙。廣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不斷推進自己的身心調節及心理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及心理健康水準,強化人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力,并給社會及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
根據上述描述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教育者以人們身心及心理發展特征為依據,在心理學等學科原理的基礎上,使人們強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及技術培養,建立完善的心理素養、健全的人格、穩定的情感并強化意志。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來看,它是保證人的個性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內在結構上看,它是由知、情、意、行、個性等心理品質構成的,有不同的層次。其次,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說,一般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實行個性健全教育,也就是以科學的三觀為指導,建立優良的道德素質及自我素養,具有較強的公德,能夠為他人考慮,而不應當以自我為中心,通過推理及判斷,強化自身意志及情緒等。二是施行社交教育,其目的在于通過教育使人們學習人際交往的特征及規律,在訓練的基礎上完善交往藝術,不斷強化與人和諧相處;實現群體中呈現出的自我才能及價值。三是加強適應教育,其目的在于不斷強化人們對自身及環境等變化的適應,不斷調控自己的煩惱,在有意識訓練的基礎上,掌握心理困擾的排解方法,降低心理壓力,使身心更加健康。另外,還要學會認知自我、自身生理及心理的變化特點。不斷積極學習不同的方法戰略,并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調整與控制自己的學習狀態,并激發新的潛能,更好地適應學習。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還包括認知發展教育、情緒穩定教育、意志優化以及心理障礙預防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含思想性的政治教育及政治性的思想教育;廣義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現代性的概念闡述及科學性的實際應用,它的內容不僅有思想及政治教育,也有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一定的階級、政黨及社會群體按照人們的思想及品德逐步發展起來的規律。”通過有目的、有規劃、有組織的行為對其成員實行一定的影響,不斷讓他們建立與社會及階級需要相吻合的思想道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學科的設立及發展,廣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定義被普遍認可,同時在社會上被充分運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義逐步走向規范性及科學性,其內涵也應當更加清晰與明確。第一,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上來說,它有著明顯的意識形態性。其意識形態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也就是說它是通過一定的社會階級而形成的一種意識形態下的教育,不斷為一定階級中的政治目標及本質利益服務。第二,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能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擁有意識及非意識形態的性能。前者是指其在政治上和階級上展現的性能。后者指的是非意識形態的層面,比方說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素養教育及生態文明教育等方面的。應當強調的是意識形態及非意識形態性的緊密相聯,由于階級不同,其教育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學素養教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識形態的影響。第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來說,其主要涵蓋以下幾點: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及作用都不同,有著不同的教育目的及任務,彼此間相處融合,實現優勢資源的互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因此,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都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上來分析。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1.狹義的關系
從狹義上來看,兩者之間為并列關系,具有交叉重疊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屬于純社會科學。雖然從狹義上來看,兩者屬于并列關系,但是他們有相互交叉和重疊的部分。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它們的目的都是幫助人們處理好思想、心理、行為之間的關系,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培養和造就人的全面發展。
第一,同屬意識形態范疇。思政教育屬于認識的理性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認識的感性階段。思想政治即指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過程中必須有政治方向、立場、觀點、鑒別力和敏銳性。心理健康即是指人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基礎上有較高的行為自我調節能力。可以看到,二者都同屬意識形態。
第二,教育目標的同一性。不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它們階段性目標是什么,但是它們的終極目標是相同的,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引導、轉變人的思想和行為。以達到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激發人的精神動力、激勵人們為實現利益而奮斗、指導人們調節社會關系,實現心理和諧的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一個人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解決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優化一個人心理素質。雖然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別針對人的心理狀況和思想狀況,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開展工作,但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它們總的目標都是為了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教育內容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方向,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進行理想、信念、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著重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的體現,恰恰又是以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前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理想、信念、品德、意志等為重要內容。
2.廣義的關系
從廣義上來看,兩者之間為從屬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從思想政治教育涵蓋的內容來看,它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四大內容。”但是這四大教育內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并且每個教育內容都有屬于自身的教育任務及教育目標,這些不同的教育任務與教育目標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任務及教育目標。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一,也是確保其能否有效開展的基礎與關鍵。心理健康教育簡而言之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健康方面所涉及的知識、咨詢、發展性的教育,目標是想為受教育者建立較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生理、心理健康的水平。所以,心理是人的所有活動舉止的基礎和起點,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人的心理健康成長,培育人們優良的心理素質,為其他教育內容的開展提供心理健康穩定的平臺,不管是道德教育還是思想教育或是政治教育都是如此。
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基礎性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基礎和前提是心理健康教育,先導則是思想教育,核心為政治教育,要點屬于道德教育。”因此,從內容的層面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為從屬關系。
第二,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來看,它也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意識形態的功能,非意識形態功能指的是它的非意識形態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識形態的一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素質以及生態文明等教育。這里必須指出,意識形態功能和非意識形態功能必須緊密聯系在一起,因為不同階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素質教育都會受到一定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因而可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方面來看,它也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從相關文件來看,“德育大綱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定位為主輔關系,即以思政治教育為主,心理健康教育為輔。”由此可知,兩者之間是相互補充、辯證統一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首先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涵做出了闡述,再根據兩者的內涵對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筆者認為兩者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更具有合理性,更符合現實,更有利于今后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因此,在推進高校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機結合,使之相輔相成,共創一個和諧美好的德育工作環境,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切實可行性。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前提,是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另外,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也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思政教育可以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原則,高校教師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了解當代大學生個性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思政教育的精神和方法也可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兩種教育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也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根據上述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關系極為密切,只有正確把握和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互補互利,相得益彰,才能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