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近年來重拾“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國家意志和社會共識,這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也是“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需要。如何培育“工匠精神”也為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重大的課題。本文從工匠精神的內涵出發,分析現代學徒制與“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徑的高度一致性,認為“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須“扎根”于現代學徒制之中,現代學徒制的推行為當代“工匠精神”培育開拓了實踐渠道,通過現代學徒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斷創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將“工匠精神”培育納入到技能型人才培養中來,以更好將工匠卓越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貫穿技能型人才培養全過程。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工匠精神;培育;實踐途徑
2016年兩會期間,“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報告中被正式提出。5月中央電視臺推出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匠心筑夢》,講述了8位大國工匠的成長故事。“工匠精神”成了高頻詞,短期內密集出現在治國安邦的會議上,出現在主流媒體上,顯示出培育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國家意志和社會共識。縱觀我國的歷史,中國工匠精神曾經造就了四大發明、萬邦來朝的盛況,造就了多彩的農耕文明。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大批的外資企業進入國內,中國制造的主力軍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工人,工匠精神逐漸走入沒落。當前“中國制造”面臨嚴峻的形勢,早期只講速度不講究質量的粗放發展模式,讓國貨形象遭受損害,一些中小制造企業停產、倒閉,不少大型企業也紛紛限產或轉移至海外建廠。“中國制造”若想改變局勢,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打造一流的產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而轉變的決定因素在于眾多頂尖工匠的技術支持。面對沒有師傅,職業院校還是以課堂教學、發放文憑為主的現狀,如何培育工匠,已成為當下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工匠精神的重新崛起,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標準,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由于工匠精神內涵的獨特性,要求它的培育過程必須深深根植于實踐,緊緊依靠師傅在日積月累中的“口傳心授”,所以,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學徒制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實踐基礎和體制保障。推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將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契合起來,不失為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徑。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是從業人員的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是一定人生觀影響下的職業思維、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具體體現在:一尊師重道是工匠精神的起源,尊師的本質就是尊重技藝、遵守職業操守。重道就是尊重規律,唯有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才能成長為合格的工匠。二愛崗敬業是工匠精神的基礎,也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最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熱情、無私奉獻和創新靈感。三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現,主要源于工匠自身長期的技術實踐積累和對技術技藝的理性思索,對前人的發明制品或技藝進行改良式的創新,對工藝品質有著永不滿足的追求,愿意為某一項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貢獻畢業的精力。
二、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
1.工匠精神是制造業的靈魂
民族品牌的創立,制造強國的建立需要精益求精、求實創新的工匠精神支撐。使“中國制造”更多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就“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追求細節的完善和產品的完美成為一種信仰,始終不渝地追求至善至美的狀態,這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必須具有的精神。
2.工匠精神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自我實現
區別于機器化大生產模式下的工人在流水線上的重復性體力勞動,一個真正的工匠,工作過程本身就是他生命活動的自主展開,他的產品是其自由意志的表達。自我的價值存在于自己雙手所能控制的作品中,在工作過程中能夠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同時,技術技能人才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除了主體所具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具備職業精神。具備一定的工匠精神,將有效提高其人力資本的附加值,有效拓展其職業生涯空間。
3.中國精造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
隨著世界范圍內創新要素加速流動,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進程不斷加快,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經濟格局。歐美國家紛紛開始重新振興制造業,美國建立制造業創新網,要做“制造業大腦”,德國推出“工業4.0”的國家戰略,試圖在未來的國際上繼續保持工業強國的領先地位。許多國家都把職業技能開發作為重振制造業、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紛紛制定促進職業技能開發、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國家戰略。面臨嚴峻的形勢,我國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十年間實現由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轉型,力爭重奪競爭優勢。但是要想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占據有利位置,迫切需要一大批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和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技術型、創新型、復合型技能人才,而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工匠精神不僅是作為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還是整個國家對待工作的基本態度,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之一。
三、現代學徒制的推行對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意義
目前,現代學徒制正在成為許多職業院校開展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從本質上來講,“學徒制”就是一種在實際生產的環境中,以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技術和技能傳授方式,強調老師在實踐中教,學生在實踐中學。現代學徒制將工學結合,以校企合作為主要模式,以培養高技能為核心目標,把現代職業教育與傳統的師徒制充分融合,學校的教師與企業的師傅聯合講授知識、傳授技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過程緊密聯系起來。這樣的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崗位需求,成為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示范。現代學徒制與過去相比,對于學生的培養更加專業化,系統化,有利于傳承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1.現代學徒制的本質與培育“工匠精神”高度統一
當前,技能型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困境,無法完成現代意義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是推行現代學徒制的現實背景。現代學徒制強調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與精細化發展,通過“政府一社會一職業院校”多方聯動、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協作培養方式,使職業院校的教師與企業中的師傅兩者共同成為學生的“老師”。相較于古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不僅培養學生在技術技能方面的才能,更注重對他們職業潛力的培養,如學生的內涵發展,通識知識和文化課程的教育,還有職業道德以及人文素養教育,對于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具有可操作的渠道。
2.現代學徒制的價值目標與培育“工匠精神”高度統一
推行現代學徒制是職業院校應對產業轉型升級挑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保障,現代學徒制強調培養“文化底蘊”和“一技之長”,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價值取向與“工匠精神”不謀而合,從價值目標的角度來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成為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和衡量標準。
3.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與培育“工匠精神”高度統一
現代學徒制在學生全面掌握專業技能基礎之上,將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提高理論教學的實效性,開展個性化精細培養,逐步向工匠精湛技藝靠攏,通過校內外實踐活動的鍛煉與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工匠在制作和生產的過程中所形成耐心、執著、專注的精神高度一致。
現代學徒制綜合了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和職業性,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育制度。“工匠精神”若想得到進一步傳承與創新,就迫切需要對現代學徒制進行切實地推行,進一步構建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兼容并包的態度和多元化、多途徑的嘗試,使“工匠精神”與現代職業教育緊密交織一起,促使技能型人才成為“工匠精神”的真正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