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磷??
摘要:在“分層導學”的課題實踐中,“導”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導趣、導學、導疑、導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習能力,挖掘學習潛能,提高學習動力。
關鍵詞:興趣;自主;創新;能力;發展
“分層導學”,就是在一個班級內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編寫不同層次的學案指導自學,進行不同層次的測試,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從而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取層次不同的知識信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導”和“學”因素的實驗性教學,而“導”在課堂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課題實驗過程中的幾點做法,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一、 導趣,激發學習欲望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源泉。有了興趣,學生就能以集中的注意力、飽滿的熱情、活躍的思維活動于課堂上,讓他們變“要學”為“想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尋找新知識的銜接點,盡量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我以學生熟悉的西游記中的人物——豬八戒找西瓜引入,讓學生用手指頭表示出豬八戒找到的西瓜個數,當出現“半個西瓜”時,學生有的迷惑著;有的把食指折起來;有的伸出一個手指頭,并用另一只手蓋住其中的一半半……課伊始,趣已生。課結束時,我讓學生在一片巧克力上圈出想吃的塊數,并用今天學習的幾分之一表示出來,學生邊圈邊想,邊寫邊說,手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深化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學以致用。整節課學生興趣盎然。
二、 導學,培養學習能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學新課之前,先讓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案自學新知,主動地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一環節中,學案的設計至關重要。學案的設計要求做到:(1)學案必須問題化。要緊扣學習目標,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出能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2)學案必須有效化。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研究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點和發展點,找準基點,探索規律;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把教材中抽象的、深奧的知識,“翻譯”成具體的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地自學;另外,學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如:要明確學生這一環節是讀還是想;是做還是說,準備花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等等,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3)學案必須層次化。學案所涉及的課堂知識,要有序引導、分層探究,能體現學生對新知識逐步探究的過程,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既能讓潛能生掌握新知,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讓尖子生“吃得飽”,體驗到挑戰后的興奮。如在探究圓的周長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1)動一動:用手指比劃出圓的周長?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2)小組交流:怎樣才能量出你手中圓的周長?測量時應注意什么?(3)動手操作: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測量并記錄本小組中圓的直徑和周長。(4)計算、交流、發現:用計算器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小組成員交流,說說你有什么發現。(5)閱讀課本,說說你得到了什么新知識,還有哪些地方看不懂。(6)說一說:圓的周長公式是什么?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公式的?這樣的學案設計,把握好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條理清晰,體現了新知識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探究過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三、 導疑,挖掘學習潛能
質疑問難是學生文化素養、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也是新時代教育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通過鼓勵、引導,使學生逐步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1. 在課前質疑。如教“圓錐的體積”時,出示課題后老師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有的說:“什么是圓錐的體積?”“圓錐的體積應該怎樣求?”“怎樣推導圓錐的體積?“圓錐的體積和什么有關?”“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關系嗎?”等等,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在課題的質疑中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也根據這些問題有序進行了。
2. 在課中質疑。如在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有疑問的、看不明白的地方做個記號,在匯報自學所得時,有不同想法、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質疑。如教“年、月、日”,學生自學完課本后,讓大家說說你獲得了哪些知識,再說說你的疑問。這時孩子們暢所欲言:“為什么一年是12個月而不是10個月?”“為什么每個月天數會不一樣?”“為什么二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老師先不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講解,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討論、釋疑,這樣學生就能保持高昂的情緒進行自主學習,創新意識、自學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 在課后質疑。學生通過課后檢測,進一步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設計一些一題多解、有多余條件等開放性的題目,也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的練習,讓他們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現實生活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習慣及勇于創新的精神。
四、 導評,提高學習動力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注重開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在互評中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如在當堂小測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批改,對于錯題小組內能解決的自己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組際交流,全班都無法解決的老師引導解決。在這樣的互評中,學生既能得到來自同伴和老師的肯定,發現自己的不足,又能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從而促進自己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既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不斷對教學進行修改和反思,真正達到師生雙贏。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啟迪與智慧,2012(12).
作者簡介:林鳳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