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紅
摘要:小學高段語文教學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會拓展小學生閱讀的寬度和深度,因此名著教學在此階段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雖然對于小學高段語文教學而言名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各位教師的教學始終不得其法,教學效率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名著是各國文學的瑰寶和經典,所以對于熱愛文學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想盡可能的將其講清講透,使學生也能體會到名著之寶,但是奈何名著篇幅均相對較長,再加上課時時間有限,所以導致教學有效性一直不高。如何提升小學高段名著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小學教師面臨的首要難題,本文在此背景下簡單探討提升小學高段名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名著教學;有效性提升;教學策略
一、精讀名著,打好鋪墊
小學高段的語文教學中不再僅僅是通讀文章,教師會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而在此精讀過程中往往會更加側重探索文中包含的思想內涵,一般進行此種思想內涵探索的切入點為詞語或者句子。所以教學伊始學生首先對文章進行誦讀,通過誦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等基礎知識,后續對文章的精讀則是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打好深入挖掘文中思想內涵的基礎。
二、探究名著思想和形象
(一)融入情感誦讀名著,感受詞句之美
每篇文章中所刻畫的鮮活且靈動的人物形象都離不開作者精妙的語言,文章中所蘊含的深邃情感源于作者細膩且深刻的情感刻繪,對于名著更是如此。作者將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深的文學功底充分發揮,因此文中每個詞語每個句子都蘊含深刻含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高段的名著教學時需要注重探究作者刻畫的文字語言。例如在進行《凡卡》這一名著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的詞句進行探索和賞析,引發學生的自讀自悟,在文章深入解讀的過程中可做到深入思考,進而有所收獲。比如是文章中有一段十分具體的人物動作的描寫“老板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文中刻畫的畫面,小組之間可模仿動作并將其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揪、拖、揍”這幾個動作詞語的理解和領會,進而使小學生對凡卡學徒階段的悲慘生活有深切感受。此外,可重視學生的朗讀,尤其是帶有明確情感表達的語句,比如“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引導學生感受凡卡那時的真實心境,領會凡卡極其無助和失望的心情。通過反復誦讀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領悟名著表達,應用讀寫結合
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名著中作者的獨特表達方式,幫助并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模仿,進而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鍛煉和提升。考慮到課時有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應用口述的方法對寫作能力進行鍛煉。
繼續以上述所講的《凡卡》一課為例,教師在講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之后可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如“通過誦讀文章中<一天,凡卡做楦子沒做好,老板娘隨手拿起那個楦子敲他的頭,凡卡頓時鮮血直流>、<吃飯時,凡卡多喝了兩碗水一樣的稀飯,遭到了伙計們的呵斥和責罵>等句子,同學們還可以看到什么樣的凡卡?”此時會將小學生帶入思考的環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想象著凡卡的生活,進而對凡卡產生深切的同情。
上述講到需要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學習和模仿,其實還需要對作者的寫作特點進行了解。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將所教學的內容告知學生,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學生通過預習可以了解到《凡卡》的作者是契科夫,而此位作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惜字如金,“簡潔是天才的姐妹”是契科夫一直遵循的寫作原則。可是在《凡卡》中作者卻毫不吝嗇文字的表達,運用大量重復甚至贅述性質的文字來對凡卡的情感進行表達。如凡卡不止一次的乞求爺爺帶他離開城市的描寫部分。教師可首先帶領學生對其進行誦讀,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剔除對應的問題。如“這樣的表達方式同學們覺得啰嗦嗎?覺得不啰嗦的原因是什么呢?”小學生會對作者的運用此種寫作手法的用意進行探索,進而得出作者通過此種方式是為了將小凡卡的悲慘境遇更好的表達,也側面展示了對當時社會的痛恨,有利于文章中心的突出。而此種教學方法可將文章分層剖析,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其深入探究的意識。
(三)利用精彩情節,升華情感
要想學好名著術中所體現的僅僅是一小部分,雖然可將作者的思想傾向進行表現,并將作者的寫作技巧進行展示,但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拓展,將原著中的精彩鏡頭進行回放,從而再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凡卡》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挑出幾個典型畫面向學生進行回放,比如凡卡挨打挨餓還睡不好這一環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原著中凡卡吃不飽飯的情節融入其中,進而使小學生對凡卡悲慘的生活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再比如可在教學即將結束時將凡卡最后結局向學生講述,凡卡在一個風雪的夜里被郵差所駕駛的馬車撞傷身亡。故事悲慘的結局加深了學生對凡卡悲慘命運的同情,因此可更好的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原著作品,可看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教學知識的拓展,有利于深化小學生的情感,可切實提升名著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對其提高重視,科學合理的將原著原品引入課堂之中。
三、深入探析名著,拓展延伸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增設名著名篇是為了讓學生對名家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技巧進行學習,而更加重要的是利用名著選段培養學生的文學思想,吸引學生誦讀名著作品,進而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激發,有利于小學生文學思維的養成。上述講到可將原著在課堂教學是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入,不僅可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對小學生情感的進一步深入,其實除此之外還可在教學完成之后適當延伸同類作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引領學生欣賞原著,另外一個方面是引導學生欣賞契科夫的其它同類優秀作品,比如《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與《凡卡》處于相同時期,文中刻畫的主人公具有同樣的命運,通過此種對比賞析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深度。此外教師還可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同類名著,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和高爾基的《童年》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教師不要限制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尊重其個性差異,引導學生體驗不同,進而將名著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有利于名著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而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積極意義。
四、結束語
綜合上述所言,本文主要以《凡卡》一課為例簡單探析了小學高段中涉及的名著教學。名著教學是將世界范圍內的文學藝術瑰寶向小學生傳達,激發小學生的文學欲望,培養其文學意識和文學思維,進而提升其文學思維,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對于小學生的個能表達能力提高和后續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對于教師而言,提升名著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增強,無論是教學效率還是教學質量都得到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曉梅.淺談小學古典名著的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 (04):167.
[2]連忠友.小學名著閱讀指導的“三大”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3 (12):35-37.
[3]柳惠嬌.小學語文名著教學的守正與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 (06):50-51+57.
[4]劉兆明.小學語文閱讀古典名著的作用分析[J].品牌,2015 (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