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要:本文運用英國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通過對《雪國》四種中譯本出現的與日語擬態詞有關的翻譯實例的分析,比較譯者們在日語擬態詞的翻譯過程當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驗證該理論對日語擬態詞翻譯的適用性。
關鍵詞:紐馬克翻譯理論;日語擬態詞;翻譯《雪國》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綜合研究自古以來西方各家翻譯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為主、注意文本類型與翻譯方法相適應的理論,對翻譯實踐頗有指導意義。語義翻譯以原文的語言結構為中心,要求譯文盡可能貼近原文的語言表達;交際翻譯則以讀者的閱讀習慣為中心,要求把原文的語言轉化成自然流暢、簡明易懂且合乎譯文所在社會的規范,以句子或段落作為翻譯的基本單位。
在日語中,擬態詞作為副詞常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等具有詞尾變化且可獨立作為謂語使用的所謂“用言”,能夠傳神地描寫人物的狀態、動作、感覺和感情,可以說是日語的一大特色。翻譯日語擬態詞,就是要在吃透詞語原意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語境,用恰如其分的表達方式把原詞的意味傳達給漢語譯文讀者。中篇小說《雪國》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其中出現了大量的日語擬態詞。本文試以韓侍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葉渭渠(譯林出版社,1996年)、高慧勤(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林少華(青島出版社,2011年)四種中譯本為例,運用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比較譯者們在日語擬態詞的翻譯過程當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驗證該理論對日語擬態詞翻譯的適用性。
例1:「私妊娠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たのよ。ふふ、今考えるとおかしくって、ふふふ。」と、含み笑いしながら、くっと身をすくめると、両の握り拳で島村の襟を子供みたいに摑んだ。
葉譯:“那時我還以為懷孕了呢。嘻嘻,現在想起來多可笑啊。嘻嘻嘻嘻。”她嫣然一笑,突然把身子蜷縮起來,像孩子似的用兩只手攥住島村的衣領。
高譯:“我還以為是懷了孕呢。嘻嘻,現在想起來真好笑,嘻嘻。”她抿著嘴笑,突然蜷起身子,像孩子似的,兩手抓住島村的衣領。
韓譯:“我以為我懷了孕啦。呵呵,現在想起來覺得可笑,呵呵呵?!彼婧θ菔箘虐焉碜右豢s,用兩只緊握的手,象孩子般抓住了島村的衣領。
林譯:“我想我有身孕了。嘿嘿,現在想來有些奇怪,嘿嘿嘿?!瘪x子若無其事地說道。一邊微微含笑,一邊蜷起身子像孩子似的抓住島村的衣領。
「くっと」作為擬態詞,既可以表示止不住地偷笑的樣子,也可以表示突然彎曲的樣子。這里主要形容的是駒子突然把身體蜷曲起來的動作。
對于這個詞,葉譯和高譯都采取了忠于原文的語義翻譯方法,結合下文把“突然彎曲的樣子”這一層詞意翻譯了出來,和日語原文語言形式保持一致。而韓譯和林譯更加突出“蜷曲”動作本身,認為把「くっと」這個詞原樣譯出會與后面的「身をすくめる」在語義上產生重疊,因而對該詞加以靈活處理:韓譯用“使勁把身子一縮”代替了“突然蜷曲的樣子”;林譯則干脆把這個詞略去不譯,只說“蜷起身子”。它們恰是適應漢語表達習慣的交際翻譯。
例2:島村はどきっとしたけれども、とっさに危険も恐怖も感じなかった。非現実的な世界の幻影のようだった。
葉譯:島村心頭猛然一震,他似乎沒有立刻感到危險和恐懼,就好像那是非現實世界的幻影一般。
高譯:島村頓時怔住了,但猝然之間,并沒有感到危險和恐怖。簡直像非現實世界里的幻影。
韓譯:島村心頭突突地跳,可是他沒有立刻感到危險和恐怖。那正如一種非現實的幻影。
林譯:島村心中一震,但剎那間沒覺出危險和恐怖。仿佛非現實世界的幻影。
「とぎっと」是一個擬態的副詞,可形容震驚、嚇一跳、大吃一驚的樣子。該詞在這里主要描寫了島村對于雪國突發火災感到震驚的形象。
葉譯和林譯將這種感覺依照原詞原意翻譯出來,可以說是典型的以原文語言結構為中心的語義翻譯,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與此相對,高譯的“頓時怔住”不僅更富有文學色彩,而且也更符合漢語譯文讀者的審美趣味;韓譯則用“心頭突突地跳”生動形象、直接明了地再現島村當時的內心感受。高譯和韓譯可以說都是符合漢語言表達習慣的交際翻譯。
以上兩組依據紐馬克翻譯理論對《雪國》原文中擬態詞的中譯對比進行的分析啟示我們:要實現擬態詞在文學作品中的有效翻譯,既要吃透日語原詞的語義,也要把握該詞所處的上下文語境,還要準確地理解譯文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趣味,這樣才能有效地在忠于原文的語義翻譯和忠于讀者的交際翻譯兩種翻譯方法間作出恰當的平衡與選擇,讓譯文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獲得與原文讀者最為接近的閱讀體驗,達到翻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