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江濤
[摘要]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孤兒等問題家庭的學生日益增多,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不進行及時的疏導和暗示就會引發問題家庭學生的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班級文化建設應該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的一種重要又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合理有效地利用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進行自我更新、自我管理和自我調整。
[關鍵詞]文化建設;心理暗示;養成教育
第二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是于2009年10月由六所農村初中學校合并在一起而成立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近年來由于農村土地流轉、小城鎮建設等因素,使本校學生總數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孤兒等問題家庭的學生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這些學生缺少家庭的關愛和教育,久而久之可能部分學生就會產生許多心理上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家庭的學生,他們更渴望內心那種悄無聲息的心理安慰,筆者把心理暗示運用于班級文化建設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讓學生動手參與班級文化建設
以往的班級文化建設都是老師設計好的,無論是從條幅、班風、班訓、名人名言等對于學生來說只是個擺設。只是感覺很美觀,但是里面真正的含義學生不能從內心去理解和感悟,更不能引起心靈上的震撼,甚至有的學生過了一年了都沒記住班級里懸掛的名人名言是什么,所以,真正的班級文化應該是學生的班級文化。
讓學生動手用心去設計,讓孩子們的智慧和勞動在班級文化中開花、結果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如讓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留守在家的學生設計板報,在設計之前班主任給一些啟發和暗示,可以說:“咱們班級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同學很多,我想出一期板報讓這些同學能夠緩解一下自己想念媽媽的那種感情,老師相信你的實力一定會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幾天后我班一名女學生的作品完工后讓我大為驚訝,她在黑板上畫了媽媽的畫像,特別專注、慈祥的眼神,配的文字是“無論媽媽在哪里,媽媽的眼睛都在一直關注著你”。在班會中我對這期板報大加贊賞,同時對留守同學單獨進行了一次思想教育,讓他們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為的是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所經歷的種種辛苦是不能用語言所表達的,大愛無言,父母的心其實一直和我們在一起,一直用很期待的眼神在關注著我們的成長,渴望我們能夠學習成績上有所進步。經過這次的板報設計和班會活動,學生們都很有觸動,他們學會了自強和感恩。這樣的班級文化建設更契合學生的內心,對學生的心理暗示也尤為明顯,使孩子們時刻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期待和關注,從而鞭策自己前行,激發自己上進。
讓學生動手參與班級文化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一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心理暗示內容的總體導向,班主任要提前預設;二是心理暗示的內容不能觸及學生的內心痛苦和隱私;三是每期心理暗示的主題展示的時間不能過短;四是暗示體現的是“暗”字,不可過分宣揚,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二、班級文化建設中營造大家庭氛圍
問題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更渴望被關注、被理解,甚至會有一些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總在班級淘氣,實際上主要是想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如果不及時關注和引導,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許多不好的行為習慣。以班級文化建設為主陣地,充分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關愛和幫助,營造大家庭的氛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具體操作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空間,在墻報上提供一個自我介紹、自我展示的一個空間,讓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從而獲得心理暗示,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
2.制作桌貼、墻貼以疏導自己的不合理情緒,傳遞正能量,讓學生學會給予自己正能量的心理暗示。
3.結成幫扶對子,分為“師生對”“生生對”“英語對”“習慣養成對”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充分發揮各個“對子”的功能,“師生對”要打好親情牌,“生生對”要打好互助牌。形成先進帶后進,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溫馨的大家庭氣氛。
班級文化建設中營造大家庭氛圍應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確保不產生負面情緒和負面影響;二是“結對子”的時候要使結成的“對子”雙方匹配,要從性格、愛好和特長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從而使“對子”發揮其最大的功能,給相對落后的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
三、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環境心理暗示作用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別人的干涉和控制,從這個觀點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美化教室環境,既建設了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凈化。教室衛生是班級的窗口,是文明的標志。要保持干凈的教室環境,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制訂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加強檢查和監督,保持教室的清潔和美觀。
2.教室的綠化。綠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著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
3.教室的美化。發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級發展目標和班級文化宣傳內容。
班級環境布置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班級的布置不宜過于復雜、繁瑣,應當簡潔、舒適、實用。如果過于復雜,會吸引學生過多的注意力。二是花木不宜過多擺放,過多會導致室內空氣不夠清新,也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勞動負擔。
四、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青春期的教育是非常隱諱的話題,社會、家庭和學校對青少年正確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引導比較薄弱,使一些不健康或錯誤的相關知識影響和干擾了青少年正常性觀念的建立。隨著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初中學生的身體、心理發育明顯提前,進入青春期后,他們的性器官不斷地發育成熟,出現了男女的第二性征,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其變化之大、幅度之大,往往是他們難以想象的。而我所在的學校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生中大多數父母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偏多,很多學生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受傳統觀念的左右,當青春期來臨時感到很迷茫,難于和長輩、老師、同學啟齒,同時又對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問題急需得到解答、指導和幫助,從而產生獲得有關知識的迫切需要和愿望。
1.結合圖書角等揭開青春期教育的神秘面紗。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體發育上的變化也會導致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所以會對青春期知識感覺到更加的神秘,但又羞于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進行疏導,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在圖書角中適當擺放一些關于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籍引導學生建立正常的男女生友誼,使學生能夠健康、正確、安全地度過這段美好的青春時光。
2.與家長和學生一起建立部分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檔案。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跟蹤、及時的反饋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叛逆,一方面渴望獨立,另一方面也渴望被理解。讓他們知道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生長發育,自己在心理上會產生哪些變化,情緒上可能產生哪些波動,從而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自罪與自責感,與班主任及家長溝通,共同聯手一起幫助孩子們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
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思想的多元化,對教育的影響因素也更為繁雜,教育如果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也難以實現規定的教育或培養的目標。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能夠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糾正學生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促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教育,簡單、可行、有效。
參考文獻:
[1]張春枝.淺談心理暗示的效應[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8,(04).
[2]文芝蘭.心理暗示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3).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