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健
[摘要]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努力要給與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和進步的喜悅。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不能一成不變,要有變化、有創新。教師應注重教法上的靈活應用,使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更好、更快。不斷汲取新課程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使美術課堂成為學生美術學習的歡樂谷。
[關鍵詞]課堂氣氛;學習興趣;創新模式;美術活動
小學美術在小學中屬于科任學科,往往不被部分學生、老師和家長重視。小學美術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喜歡美術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為學生構建舒服的課堂氣氛,是美術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美術教學應注重創設情境,美術教師應善于把握和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這是教學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獲得心理的自由,在教學過程中精神集中且身心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共同完成教學過程,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學生是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著豐富的情感。課堂上,學生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欣賞、關懷和理解。當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后,學生便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在學生具有極大學習熱情基礎上的,所以,要想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就要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有一些教師喜歡用命令的語氣來指導學生練習。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生硬的命令很容易剝奪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管理者,所以一些教師往往會隨意批評學生。這種做法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壓制他們的創造性,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構建一種舒服的、師生關系平等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快樂學習。不能隨意否定學生的美術作品,對學生在美術課堂學習上的努力要給與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和進步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對美術學習始終保持興趣和熱情。
二、在導入上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精彩的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的創新對一節課來說至關重要,以往的教學導入都是直白的,千篇一律,沒有任何新意,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低、學習興趣不濃。為了能讓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我改變了導入的設計,根據不同的美術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導入方式。
第一,猜謎導課。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例如,在學習折紙“小燕子”時,就可以利用謎語導入。教師可以說:“今天我們來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對又快。身穿黑色禮服,專吃各種害蟲,春天它從南方來,秋天它往南方去。”學生很快就會說出是小燕子。教師就可以接著說:“這節課我們就用紙來折小燕子。”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非常高,很快就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學生掌握得相對較好。完成教學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謎語進行表演。
第二,兒歌導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兒歌的形式導入新課,有時也可以用教唱的形式導入。兒歌節奏明快,學生容易接受。例如,在進行創作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教師可以說:“我今天教你們一首兒歌好嗎?紅太陽,白云彩,媽媽洗衣我也來,紅手絹,白手絹,媽媽洗衣我也來。”此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回憶起以往的情景,而且對學生也進行了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第三,故事導入。教師可以運用給學生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例如,在進行具有故事情節的繪畫創作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可以在新課前給學生講相關的故事,讓學生把握住故事情節,選擇最精彩的片段進行描繪
第四,實驗導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動手實驗的方式導入新課。例如,在進行色彩教學認識各種顏色時,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三片玻璃片或透明塑料等透明物,課前讓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在每片玻璃上涂上一層原色,再將它們兩兩重疊,讓學生看是什么顏色?學生回答后教師說:“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幾種顏色,并板書課題。
第五,表演導入。教師可以采用表演節目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是教師表演,也可以是學生表演。比如教學手工“裝飾帽”一課時,可以請一名學生戴上裝飾帽表演一個小節目,讓學生了解其功能,從而激發學生設計制作裝飾帽的愿望。
除此之外,我在教學《畫故事》一課時,采用的導入方式是給學生播放音樂,分別播放了聽上去讓人們感到歡樂的、悲傷的、焦急的等曲子。我播放后問學生:“你在聽了這些曲子后有什么感覺?在音樂中聽到了哪些故事?”學生感覺很新奇,都非常積極地回答問題,課堂馬上就活躍起來,學生都跟隨教師的引導,參與到學習中。
三、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美術
在教學模式上創新,使學生積極、快樂、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感受學習的快樂,知道美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模式不能一成不變,也要有變化,也要有創新。
首先,我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學科與學科之間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并不是單一獨立存在的。比如,在教學《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課時,我在學生創作完作品后,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結合自己的美好愿望暢想一下未來,把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學生在完成這次美術作品后有許多感想和觸動。這樣的學科整合不僅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其次,我采取了“走出去”的教學方式。不要把美術課堂固定在班級里,要帶領學生走出班級,到操場上、到花叢中、到綠樹旁、到草地上、到大自然中去。我引導學生具象地認識色彩、感受色彩,認識美術、感受美術,認識美、感受美。這種“走出去”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加喜歡和熱愛美術,使學生在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愉悅而放松,學生會因此創作出多姿多彩、形象生動的美術作品,創作思路不會被束縛在回憶、想象和臨摹中。endprint
再次,面向全體學生,以學定教。教學內容的設定應難易適度,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學生的美術創作作品一定會存在差別,對于兩者,教師都要給與充分的鼓勵與肯定。對于美術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創作難度;對于能力相對弱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適當降低創作要求,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美術應貼近日常生活,應聯系生活實際。這樣能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內容的學習很親切、很有用、很有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情況將美術與日常生活、與社會相聯系和融合,體現美術學科的實踐性、綜合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知道美術可以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為我們而服務。
四、注重教法上的靈活應用,使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更好更快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我們倡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和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多向的情感體驗,可以豐富情感,提升人格和張揚表現欲,為學生的發展搭建了高效平臺。由于美術學科有其獨特性,我嘗試了小組合作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意識地將動和靜、興趣濃厚和興趣淡漠的學生組成小組,有時根據創作內容結合學生特長機動組合,組成動態小組。
在教學知識點時,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往往會找優等生來回答問題,歸納總結制作方法或繪畫步驟,其實教學效果并不很理想,因為往往學困生仍是一頭霧水。這就需要教師好好思索一下教法,努力在教法上創新。可以采取更立體、更靈活、更直觀的知識點講授方法,可以借助多媒體。比如,我在教學《漂亮的瓶子》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方法,使原本簡單、乏味的語言文字變得具象和直觀,學生也更好、更全面地加以理解,使學生印象深刻。也可以讓學困生來回答問題或總結制作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困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能讓教師更清楚地知道學困生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在哪里,這樣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教學也更為行之有效。
我始終在不斷學習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閱讀大量的理論書籍,不斷汲取新課程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使我的美術課堂更加精彩,我一定會把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我奮斗終生的事業。
參考文獻:
[1]黃全明.小學語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正火.新世紀兒童美術教育的幾個突破點[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馮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