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梅
摘要:就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的學歷高,不等于他的教學能力就高,而教學能力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語言的表現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教師的語言要求會更高,既要規范,還要精準,但實際情況卻不太樂觀,總體上,教師的語言比較隨意,有的甚至有點啰嗦,需要從整體上提升廣大高中化學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規范程度。因此,提高教師教學語言的規范性是目前高中化學教學課改的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關鍵詞: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語言;表現力
一、提升對教學語言的重視程度
無論高考還是平時測驗,由于化學用語的表達不規范使考生失分的現象十分驚人,如將硫酸鋁鉀的化學式寫成"KAlSO4";如何檢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學生是這樣表達:加KSCN溶液;有些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條件狀態未注明等等,這些學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卻會而答不全,會而答不對,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來越強調化學用語的規范表達,所以在總復習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化學用語的規范表達.
不少教師認為:學生規范能力的養成關鍵是在新授課中,高三學生已有一定的化學知識,對錯誤也是根深蒂固,再談規范已為時過晚.筆者通過實踐認為:若教師在高三復習課中重視以下幾方面的細節,規范教育將為時不晚.
搞統計,作診斷,明重點——符合目的性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從學生的作業,試卷總結出他們哪些方面存在不規范,分析造成不規范的原因,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針對性,而且高三復習時間緊張,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對癥下藥,復習課才會更有效.
二、精語言,求規范,給方法——講究示范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因為教師教書育人,言傳身教,能起到感化學生的作用,學生尊敬老師,常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操作進行實驗,學生就按怎樣的操作來做實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書寫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學生就按怎樣的方式進行書寫.因此,為培養學生的規范能力,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而且還得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學語言示范化,使學生有樣可學.具體來說有以下做法:
1.教師語言要練好內功
化學教學語言要想提高,教師首先得練好內功。何為內功?就是首先得吃透教材,吃透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做到熟練掌握,深刻領會之后,才有進一步提高語言規范性的基礎。試想,如果對教材內容一知半解,別說規范了,就是要不打磕巴的順暢的說話就是一個問題,言辭運用上少不了含混不清,顛三倒四,語言的邏輯性會很混亂。因此,先做到對教材的熟練把握,才能有基礎談規范語言這樣的問題。接下來,談怎樣進一步練好語言內功的策略。吃透教材的過程,就是熟練掌握高中化學知識術語的過程,遵循教材中專業術語,就是客觀接受科學名詞、化學名詞等。在運用這些術語的基礎上,還要講語文語法的精準修飾限定語言。該簡潔的一定要簡潔,改詳細準確的一定不要怕麻煩,少一個關鍵性的修飾語都不行。講到這里,我不得不說,語文是其他學科的一門基礎,語文里面對學生說話就有明確的要求,要講究邏輯性,要準確,明了,還要有條理性和層次性,這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是一樣也不能少。例如:刷試管的刷子,我們不能在實驗教學的實驗記錄中寫:刷子,而要準確的稱之為“試管刷”,在寫實驗過程時,一定要獎邏輯性和先后順序。說化學元素,不能用英文單詞去表述,教師只有練好這些內功,從點點滴滴做起,對自己的語言進行規范。
2.教師語言要練好硬功。
所謂教學語言,分兩種,一種是書面語言,一種是口頭表達語言。我這里要說的是板書或其他書面語。在這些語言表達中,一定要清楚規范,尤其是在書寫一些化學專用術語的時候,不能寫簡化字,不能連筆。因為化學的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要用絕對科學國際通用的的表達文字,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 既要自己以身作則,又要在學生完作業考試時嚴格監督,該大寫的不能小寫,該加中間的間隔號的決不能省。為了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重視起來,在考試中看卷時,對那些書寫不規范,或丟三落四的,就要毫不留情的扣分,爭取讓他們因為自己一個小小的失誤而感到肉疼,從而對這個問題提起高度重視,越嚴格越好,爭取讓學生的化學教學語言規范科學,為學好化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采用科學的規范策略。
師生為了讓教學語言更規范,就要采取科學的方法。首先要克服學生在課業多,考試頻繁等情況下的偷懶思想。在以上這種情況下,學生不由得就偷工減料,把該寫上的、改寫規范的方程式或分子符號用簡寫符號代替,結果造成題是會做的,卻無法得分,等于做無用功。學生如果對知識掌握了,那么在復述相關知識的時候,語言就應該規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言表述中運用嚴密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如果一個問題出現表述中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們都警醒注意,然后由學生們給與糾正,如果學生們遇到表述難題,那教師就給予最后的定位。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語言的規范性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高度重視并共同積極努力才能逐步實現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瑣碎而又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待理不理,教師要從細處著手,嚴處著眼,力求讓教學語言日臻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