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婕妤
摘要:幼兒園工作綱要指出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啟迪性,并且要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完成各項活動,并達到預期教育目標。同時綱要還明確提出要為幼兒提供和搭建多種活動平臺,促使每一名幼兒都有所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幼兒;區域活動;方法策略;家園互動;心理健康
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活動”主要包括三個必備要素:活動的對象、活動的動作和活動的操作,而后兩者都涉及到幼兒自主性的培養,特別是活動的操作,是按我們的指示或示范去做,還是給孩子們自主性?顯然,后者成為我們將要探究的“活動”。因為,幼兒園里,我們所提倡的區域教育活動是指幼兒積極作用于外界的人與物的活動,只有這樣的活動,才能使孩子們身心都有所發展和提高。基于對幼兒區域活動的進一步認識,下面談一談優化幼兒區域活動的幾點體會和感受。
一、注重區域活動的過程,重點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處于探究、探索階段的教育活動,它的過程的設計是最具有創新性的一項工作。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最好呢?一是要體現孩子們活動的能動性;二是活動的環境能調動孩子們的語言活動;三是活動要具有差異性,一人一策,一人一法。
就我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情況看,我們組織的各項活動仍存在形式化和模式化的傾向,可以總結為三種現象:一是表面上是雖然孩子們積極活動,但實際還是老師的指導;二是不能丟棄束縛孩子們思路的示范,還要求活動的一致性;三是不向孩子們提要求,不敢對他們加以啟發和引導。雖然給孩子們充分自由,但活動了半天孩子們卻沒什么收獲。這些現象的出現暴露了兩個問題:
1、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問題。在想法上我們很容易接受“孩子是活動的主人和主體”這一觀點,但是要真正落實到實處可就沒那么簡單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就常常變成了表面文章,整個活動過程始終處于我們的操控和掌控之下。當然,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并不是"放羊",有些孩子不可能自發習得完成活動的內容,需要我們采用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方式和方法,讓他們掌握。但是,對孩子們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夠習得的內容以及完成的活動,孩子們就應有主動權,做到在活動中學習。
2、活動的過程、形式和結果的主次問題。不難發現,現在形式與方法備受青睞,而活動的過程這一問題都談論甚少。因此在區域活動設計和評價中值得關注的應是:孩子們通過區域活動是否學會用他們的雙手和頭腦去認識事物,是否積累了感性經驗和實踐經驗,發展提高了獨立性和自信心。
二、家園互動形成構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健康心理形成的兩個重要陣地。家庭是孩子們生活和成長的第一場所。父母的為人處事、教育方法、家庭環境對孩子們健康心理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區域活動的組織都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孩子們健康心理的培養更是這樣。幼兒園是孩子們學前教育的重要場所,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專題講座、聯誼會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和交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知識和方法。向家長介紹孩子們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并指導家長做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指導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做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做好幼兒案例的研究和總結。通過以上活動,能夠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例如,我們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就是“合作和分享”,并且要求家長在家里也要進行“合作和分享”教育,可以通過孩子們和父母分享食物、與小伙伴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有利于孩子們價值觀念的形成。我們要有效認識到家園同步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是新時期幼兒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
三、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帶動他們快樂成長
在幼兒的心目中,老師就是“權威”。許多家長都說,同樣一句話由老師說出來和由父母說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同時孩子們具有愛模仿的習慣,經常模仿老師的言行。所以,我們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和影響力。通過我們親身參與他們的活動,充分激發孩子們參加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快樂成長。
例如,組織跳繩活動是孩子們重要體育活動之一,以前很多老師都把它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孩子們完全在被動狀態下活動,有些孩子甚至出現逆反的情況。為了調動幼兒的興趣,我們可以組織"跳繩表演"活動。首先讓已經會跳繩的小朋友來表演,讓其他孩子為他們計數;然后由老師分別進行單搖、雙搖和花樣跳繩表演,進而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孩子們看老師跳得這么棒,就會非常興奮,大聲地為我們加油!這樣跳繩活動就會轟轟烈烈搞起來。另外,我們還要把這一活動進行全程錄像,我們可以在班內利用過渡環節給孩子們播放,感染他們、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從“跳繩表演”活動后,幼兒學習跳繩的興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這樣戶外活動時,幼兒不需要我們去提醒和要求,就會主動地拿起跳繩去活動。另外,我們每天也要和孩子們一起參加跳繩活動,這樣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使孩子們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在組織幼兒“大杯水小杯水”的活動時,我們可以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幼兒直觀感知和認識什么叫“接一大杯水”,之后我們每天都和幼兒用同樣的杯子一起喝水。幼兒在我們的帶動下,不再象以前那樣發愁每天喝水了,而是天天都高高興興地喝一大杯水,兩杯水……。
總之,通過上面幾點探索與嘗試,我們能夠體會到只有立足孩子們的個體特點,引導和激發孩子們的內在動力,讓他們親身地感受和體驗,并充分激發孩子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幼兒獲得自主發展,也才能使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活動習慣。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幼兒教育,1998(3):6-7.
[2]幼兒園戶外環境營造研究[D].浙江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