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翠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社會對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原本是一門需要重視實踐的學科,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師必須意識到轉變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創新教學理念,通過新型教育模式來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現狀做出分析,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合理地將實踐活動課程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實踐課程
小學數學應該是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意識到實踐課程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努力使之成為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有力工具。同時,教師在應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同時還要讓數學學科變得“真實可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生活化 科學融入實踐課程
數學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師要以此為原則促進教學方式變革。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是脫離生活實際的,學生根本無法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產生聯系,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在新課標改革的指導下教師應對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舉出與教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將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等方法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活化。綜合實踐課程的優勢就是在于能夠使學生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走進生活中去,小學數學課程原本就與生活有較強的聯系,教師將實踐教學與數學合理地整合起來可以優勢互補,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實踐教學課程可以看作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延伸,不僅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樹立科學的實踐教學理念,學生在活動中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社會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性地舉辦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將學生帶出課堂,在生活中實地學習。本文將以人教版的《數學》教材為例,做出分析。教師在教《圓》這一課時,若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大多都是由教師在黑板上用圓規畫出一個個的圓,然后抽象地為學生講解圓的性質,這樣的教學方式未免過于枯燥。但如果教師能合理地引入實踐教學那么現狀就可以得到改善。通過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舉出多種關于圓的例子:車輪、地板花紋、圓形花壇等,并且教師還可以實地測量圓的各種數據來向學生證明圓的性質。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實踐教學,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彌補了數學教學枯燥乏味的短板。
二、教學體驗化 重視實踐活動
新課標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在生動具體的教學環境中使學生對數學學科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并獲得一些學習體驗。這里的“體驗”就是指學生通過參與實踐親近數學學科并從中得到的某些啟示或學習技巧。而綜合實踐教學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體驗數學教學的途徑。數學學科與實踐課程整合就好比是在數學學科與實踐教學活動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的同時加強了數學教學與實踐課程的聯系。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使得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是為了方便教師將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理念完整的傳達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直觀化 促進實踐整合
直觀教學,實際上是指教師利用圖片、教學器材等相關工具來打破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死板學習的狀態,解放學生的自主思維、自主探索能力。在直觀教學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即是演示實踐教學: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通過實地演示來使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以此來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方向。例如在《正方體》這一課時中,有一個常常會誤導學生的問題:到底最少要用幾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才能組成一個新的正方體?一般情況下,教師一拋出這個問題,學生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出“4個”這個錯誤答案。倘若在傳統教學中,即使教師詳細地向學生描述了這個問題的誤導方向,但是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依然很難想象出自己到底是何處出了錯,只能生硬地記下“8個”這個答案,這種抽象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但假如教師采用了直觀教學,當教師用8個小正方體組成一個大正方體并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們看時,甚至不用教師過多解釋學生就能很迅速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與傳統數學教學中抽象的教學方式相比,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四、深入研究實踐素材
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能合理地探究實踐素材并與教學內容詳結合,把學生有效地引入課堂教學氛圍中去,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以此來促進實踐課程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紙上談兵”,而應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到足夠的實踐素材以便接下來的教學。例如在教學關于“打折”知識這一數學知識時,由于傳統教學中普遍缺乏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使用教材提供的數據,但這些數據常常不符合實際,因此即使教師對這些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后,學生也很難完全理解教學上的難點。而倘若教師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特意帶領學生來到小賣部、超市等地點,調查這些商店的打折情況、促銷手段等,在實踐調查過程中讓學生記住這些真實有效的實踐素材,然后教師在實踐結束后帶領學生回到課堂中,針對這些實踐得來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深入研究不同商店之間的打折情況,讓學生明白打折對促銷的影響、打折的意義、如何正確計算打折后的商品價格等教學內容。通過以上傳統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教師通過對這些有現實性、趣味性的實踐素材分析可以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各種短板,不僅可以使學生具備相應的探索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學生的日后發展。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倘若能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將使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生命力,這不僅促進了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同時也為創新教學領域打開了新的探索方向。作為教師要時刻懷著敏銳的目光,努力做到實踐課程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用實踐來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誠切希望教師們能夠在這方面堅定地探索下去,為我國小學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家貴,王佩賢等.論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正揚.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標準解讀[J].教育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