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吉安
摘 要:成因地質模型法對于現(xiàn)在的礦產資源預測的工作而言,是進行預測評價措施的主要之一,同時也是進行礦產資源預測評價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對礦床成因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對其成因進行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jù),加強對“四維空間”的研究,能夠將礦床的形成原理進行研究,結合相應的成礦理論與資料進行礦產資源的勘探?;诖耍疚木统梢虻刭|模型法在礦產普查勘探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成因地質 模型法 礦產普查勘探 作用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041-02
1 成因地質模型概述及其作用
成因地質模型法的形成主要是在成礦背景中產生的,對成礦的規(guī)律和其過程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同時對礦產因素進行把控,對礦床成因進行科學的分析,隨后進行“反饋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構建,也就是成因概念模型。通過利用成因概念模型的信息反饋,能夠加深其礦產的成礦成因,對其規(guī)律進行充分的了解與認識,隨后進行數(shù)學模型的轉化,主要是通過矩陣進行實現(xiàn)的。通過對數(shù)學模型進行控制,能夠對其控制單元進行控制,對成礦的有利性測度進行科學的預測,對于有利性測度與礦床規(guī)模的聯(lián)系進行探究,詳細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構建成因地質礦床規(guī)模預測模型,與此同時需要進行礦床規(guī)模的找礦概率預測模型的構建。進行成礦有利性測度值的輸入工作,主要是進行預測模型的代入工作,從而進行礦產資源量的計算,對礦靶區(qū)記性明確,進行后期工作的部署。
成因地質模型法的特征的可靠性和科學性都是比較大的,同時其靈活性也是特征之一。因此,可以通過該方法進行未知區(qū)域的預測工作,通過單一過程的有利性測度進行實現(xiàn),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全部過程的有利性測度措施進行位置區(qū)域的預測工作,同時,能夠通過某些過程的有利性測度也可以實現(xiàn)以上的目標。
2 礦產普查勘探階段
2.1 預查階段
礦產普查勘探的預查階段主要是對地質的勘探技術和地質的勘探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同時進行相應的整理與分析。因此,在進行礦產賦存概率大的地區(qū)而言,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勘察線路的制定,引進物探技術和化探手段,所以,對于代表性比較強的位置進行一定的Ⅱ級~Ⅲ級的查證工作,對于普查范圍進行一定的劃分,增加普查的科學性。同時在進行預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礦產范圍的劃分,同時對于其礦物的儲存量進行一定的估算。
2.2 普查階段
一般是通過對1∶25000~1∶50000的比例尺地質填圖的應用,進行其地址探測區(qū)域的勘察工作的,同時保證勘察的精度在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降低誤差的發(fā)生率。同時通過1∶10000~1∶12000的比例尺地質填圖的利用,引進合適的物探技術和相應的化探技術,對礦產的屬性進行全面的了解。對于地表位置而言,則是需要存在工程實證,通過取樣的措施進行工程的控制工作。加強對礦物成分和質量勘察的科學性與準確性,進行礦產的預測評價工作。在進行物探技術和化探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對于一些異常的礦點,需要根據(jù)Ⅰ級~Ⅱ級驗證標準進行相應的驗證工作。通過相應的措施與技術進行地質構造的勘察工作,對于礦體的特點進行了解,隨后進行開采條件的確定。利用類比分析法,需要全面地分析與研究進行礦產開采過程中的選冶性能,明確勘探區(qū)域的勘查意義,對勘查范圍進行相應的標注。
2.3 詳查階段
在進行礦體的普查階段,需要對其勘察的地區(qū)進行標注,一般都是通過相應的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和采取相應的勘查技術,保證其取樣工作的準確性,對地質構造進行掌握,對于礦體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隨后進行礦體連續(xù)性的明確,對于開采條件進行相應的確定。對于礦體的選冶性能進行相應的對比方法的采取,同時對于其實驗的分析措施明確,隨后對其礦體的價值進行預測。對于有些勘探地區(qū)需要進行劃分工作,從而保證其規(guī)劃工作的進行和可行性分析的科學性。
2.4 勘探階段
礦體的勘探階段主要是對于確定的礦產或者是進行勘察劃分的區(qū)域通過采樣數(shù)進行其加密,確保其礦體礦層的連續(xù)性,隨后對于礦床的基本形狀和質量等基本參數(shù)進行相應的明確,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礦體的分布狀況的把控,也助于礦體開采條件的確定。因此,對于選冶性能的礦體需要進行連續(xù)實驗的擴大處理,對于各項參數(shù)進行明確。如果需要進行其礦產的半工業(yè)性實驗確認工作的需要,則是需要保證驗證過程的科學性,從而有助于礦產可行性的分析工作的進行,同時能夠為建筑設計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撐。
3 工程概括
本文主要是準噶爾盆地中部地區(qū)的侏羅統(tǒng)三工河組辮狀河三角洲與曲流河三角洲砂體進行研究,主要是進行曲流河三角洲“孤立砂體”、辮狀河三角洲“砂夾泥”兩種砂體成因地質模型的建立,同時對應巖性圈閉、構造-巖性圈閉或低幅構造圈閉兩種閉(組合)類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方式。
4 三角洲砂體成因地質模型的建立
4.1 辮狀河三角洲砂體成因地質模型
本文首先主要是對辮狀河三角洲的區(qū)域進行研究,因該區(qū)域主要是低水位體系域沉積時期,因為受壓應力的影響,會造成盆地如果處于低水位體系域沉積時期,經過相應的壓力作用,容易發(fā)生湖平面上升的現(xiàn)象。因此,一般以物源供給量之間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成因地質模型的分類工作。
4.1.1 “泛連通塊砂”地質模型
“泛連通塊砂”地質主要的區(qū)域主要是低水位體系域早期,其是盆地的松弛之后,形成層序界面,在其界面的上方主要存在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造成粗碎屑沉積物的沉積情況,同時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或者是人為因素的影響,會發(fā)生砂體泛連通的情況。
4.1.2 “砂夾泥”地質模型
“砂夾泥”地質模型主要是在其系域晚期,因此其湖平面是上升狀態(tài),同時碎屑物的影響也相應的減弱,所以,造成砂體連通性降低,造成砂巖上傾尖滅的狀況。
4.2 曲流河三角洲砂體成因地質模型
曲流河三角洲的成因地質模型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孤立砂體”,其主要是在湖侵體系域形成的。早期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以分支河道為主,而后期主要是湖泊擴張的形式,主要是受其盆地的擠壓作用和湖面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其物源供給能力降低,使沉積物的分布區(qū)域主要是主河道為主。在剖面進行分析,主要表現(xiàn)的特點是砂體連通性不強,孤立特點,側向發(fā)生疊置現(xiàn)象。
5 成因地質模型的實用性
5.1 “孤立砂體”模型
由于其砂體的連通性不好,容易發(fā)生巖性圈閉,而油氣則是通過輸導通道進入圈閉并成藏,造成砂體自身對于后期構造的掀斜運動不敏感性,導致油氣保存結果。因此,對于該類砂體需要通過儲集層描述技術進行相應的處理,融合藏輸導條件進行巖性圈閉的確定。
5.2 “砂夾泥”模型
該類的砂體的上傾尖滅性能比較好,同時其巖性圈閉性能不錯,其油氣則是利用砂層接觸或者是裂縫進行相應的運移和聚集,形成藏。在進行該類砂體的處理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地質與地球物理措施進行砂體的預測工作,對砂體的構造進行掌握,對砂體的斷層進行刻畫,以便后期的構造-巖性圈閉的尋找。
5.3 “泛連通塊砂”模型
“泛連通塊砂”模型是在低幅構造圈閉進行發(fā)育的,是油氣橫向運移的輸導層,因為油氣只能在低幅構造區(qū)域進行儲存和殘留,隨后形成藏。由于準中地區(qū)侏羅系并沒有比較合適的構造單元和斷層,造成油藏受限。所以,一般通過精細構造解釋進行相應的低幅構造圈閉的尋找工作。
總之,對于我國的目前礦產資源預測評價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成因地質模型法是應用成熟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進行礦產資源發(fā)展方向的預測評價措施之一。其能夠將地質研究成果和應用進行綜合利用,從而有助于勘探服務的進行,對于盲礦的普查勘探工作來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劉學通.成因地質模型法在礦產普查勘探中的作用[J].地質論評,1986(4):384-389.
[2] 肖偉偉.礦產普查勘探階段的合理劃分[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11):6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