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興趣不僅是學生有效開展學習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只有對某一學科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本文從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因素分析入手,提出了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必要性;策略
一、 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因素
(一) 學生自身情況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首先,學生的自身需求對數學學習興趣具有直接的影響。若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那么其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的體驗,繼而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反之則會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其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若學生的學習能力較低,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阻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這種情緒會使學生對自己失去自信心,從而不愿意去學習,更不用說學習興趣的培養了。
(二) 家庭環境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較高,學生很難達到父母對其自身的要求,這樣就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若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過低,學生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不到壓力,沒有壓力和動力也就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學校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和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若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起學習興趣。其次,師生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或者平時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一味的打壓學生、經常板著臉面對學生,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畏懼的心理,在課堂上也不敢積極的發言,這樣的師生關系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 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來創設具有生活化、游戲化的問題情境。
首先,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在講解“人民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來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進行演戲的時候,教師則要為其設置一些問題。如一把尺子1元錢,一塊橡皮5角錢,一本數學本1元錢,小明帶了10元錢去買這些東西,售貨員應該找給小明多少錢?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掌握教材內容,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有趣味的情景。小學生對新事物總是充滿了興趣,所以教師要充分的利用這一點來創設新奇有趣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程開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故事——很久以前,數字國王中的0—9在爭做國王,整個王國混亂不堪,數學天使看了后非常的生氣,于是就派了“>、<、=”來整理數字國王。那同學們誰來說一說他們是怎么整理數字王國的秩序的嗎?請大家同桌之間、前后排之間相互交流并將這個故事補充完整。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學生就會按照教師提供的故事開頭來續寫故事的結尾,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二)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想優化教學方法,教師就必須加強學習,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并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首先,要對課堂上提的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并能夠預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如,在課程的開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問不能太具有目的性,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來說一說從中得到了那些信息。若學生在提問的5分鐘內不能說出關鍵的問題來,教師則可以直接引出問題來讓學生思考作答。這一教學方法充分肯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發揮了其導向作用,其不僅能夠解放學生的頭腦,還能夠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良好品質。
其次,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教師要突出重點,講究實效,并結合學生的薄弱環節來多安排練習,避免出現盲目練習的情況,提高練習的效率。此外,還應該注重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維持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鐘表”這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同學們,在一天中,你們最喜歡哪一個時刻?為什么?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來暢所欲言,當學生說完以后,教師再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來猜一猜老師喜歡哪一個時刻呢?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提出最喜歡8時,并告訴學生因為這個時刻老師和同學們又可以一起來學習了,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個時候,教師還應該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時刻畫在紙上,并讓學生為自己設計的小鬧鐘加上一個漂亮的外形。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鐘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 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并不斷地完善評價機制
及時恰當的評價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但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看成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其次,在對學生評價的時候,還應該具體地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讓學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如,在數學作業中加入評語,評價的內容也要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評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對一年級學生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習慣養成的教育和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并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創新,通過課堂內外的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參考文獻:
王燕小學地段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0).
作者簡介:
梁遠玲,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五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