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教學流程中知識傳授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為高職信息化教學提供新思路。《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是重要醫學基礎學科,但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也存在其特別的問題:課時少內容多、教學形式單一、偏重理論灌輸。采用新型教學模式有重要意義。進行翻轉課堂的應用改革探索,期待找到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的教學模式,甚至能進一步推廣應用于其他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應用改革
一、 研究背景
翻轉課堂是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吸收,但是在課上,學生進行分組分析、病例討論和與老師的交流等來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學生進一步實現自主學習,教師則作為一位引導者,而不只是知識的單方面給予者。當下,國內大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推廣信息技術教育,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其提供改革新思路。
《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是醫學生跨入醫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為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但是該課程理論知識多、比較抽象,很多學生感覺枯燥,學習興趣較低。而在高職院校,這門課的教學也存在著特別的問題:內容多課時少、教學形式簡單、理論知識偏重,缺少與臨床的結合,使不少學生產生所學無用的錯覺。針對高職院校《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中的問題,選擇新的教學模式有其必要性。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在各大高職院校雖然積極推動信息化教育,翻轉課堂的應用也有不少院校在嘗試,但在醫學領域教學,特別是《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的應用上研究相對較少、實用性有待提高。
二、 翻轉課堂優化高職《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翻轉課堂可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1) 提升學生的學習:高職《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形式單一,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習資料包括課件、視頻等多種形式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讓學習效果更佳。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特別對于難理解的可反復學習、復習,加強內化。在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升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教師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不時地與學生進行即時口頭交流,適當地進行分組討論,也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組隊合作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再者,相比傳統模式的考核方法,對學生的考核形式可更加多變多樣,期許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習情況。
(2) 提升教師的教學:翻轉課堂實施過程,知識的傳授更多利用課堂外的時間,而課堂內時間可以更充足高效,有利于解決高職院校《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理論知識多但課時不夠的問題。通過翻轉課堂的實施應用,老師可更直接地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而對后續的教學做恰當調整。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所有學生采用同樣的方法來授課,較少因材施教,而在翻轉課堂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教師容易進行分層次教學,進而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通過翻轉課堂的應用,期待學生的相關考核成績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習興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同時對教師而言,這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過程。為滿足教學需求,教師要積極完善自己,提升個人能力。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為了設計出合適的課程教學資料,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學科知識,甚至其他相關學科知識,教師必須時時更新知識結構、拓展知識儲備。
三、 翻轉課堂在《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的研究內容
進行翻轉課堂在《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模式的探索,可選擇正在上《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班級,隨機設為對照班(傳統教學模式)和實驗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班、實驗班均采用統一版本的教材,課程進度、任課教師相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兩點:
(一) 建立規范的、符合實際情況的操作流程。
實施翻轉課堂要根據實際條件,制定規范的、可操作的流程。在探索過程中,需要完成《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課程資源的準備工作,包括課件、微課視頻的制作等。微課程的建設是根據專業崗位培養特點、課程標準及學科特點錄制的。另外,精選真實臨床病例,以病例為線索將相關知識點有機結合,并提出相關問題,強化學生的理解應用。實驗班學生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每一次課程都有一份任務學習單(以問題的形式列出重難點內容,構建自主學習框架,為學習提供指導)。課前,學生根據任務學習單進行課前預習,以及教師通過校內網站平臺發布課程微課視頻、PPT課件、習題等。預習中學生可利用網路隨時學習,遇到問題可在線與教師互動交流,更加個性化,也讓教師更直觀了解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對照班學生采用傳統模式授課,課前下達預習課程內容,但不要求學生觀看微視頻、課件等其他資料,課堂主要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課程快結束時進行隨堂測驗。
(二) 建立適合翻轉課堂的學生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的考核主要強調分數,更多的是側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缺少檢驗學生的知識應用和綜合能力。選擇正確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為實現教考分離,采用網絡考試,建立電子版試題庫,按考試要求隨機抽題,并根據相關知識點和難易度來合理配比,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考試采用相同考核形式,比如可以包括案例考核、隨堂測驗、期中考試及期末考試等。同時學期結束后,對兩個班學生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問卷調查,調查學生的問題解決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對《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課程的學習興趣等。
四、 實施翻轉課堂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學生方面:(1)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學習強度大,參與度低;(2)翻轉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對于教師課前發布的課前任務學習單置之不理,課堂不參與討論等。應對方法:(1)翻轉不只是教師要轉變教的理念,學生也要轉變學的觀念,翻轉課堂的實施肯定會占用學生一定的課余時間。因此,無論在微課程視頻的制作還是教學案例的選擇以及題庫的難易度方面都要全面考量學生的學習負擔,比如教學病例要選擇難易度合適的;(2)九十九分和一百分的愛,差別并不大,但從零到一分的愛,差別卻是“無”跟“有”。教師的態度會默默影響學生,與其“批評、抱怨”,不如“肯定、祝福”。每位學生都是唯一的、特別的,引導學生慢慢看到翻轉對自己的價值,除了分數以外,通過翻轉課堂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可以多方面,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在課程學習中培養。
教師方面:(1)過去習慣了講課,翻轉后要設計的課程內容增加,傷腦筋;(2)課堂上出現的變化多,有種因不確定而帶來的緊張感。應對方法:教師從講師變成引導者、助學者,確實有許多新技能需要學習,包括怎樣規劃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怎樣設計任務學習單,怎樣控制課上活動節奏等。所以翻轉課堂的實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學不只是讓成績好的人可以得高分,也要讓成績不好的人可以獲得信心。當一位學生有信心之后,他就不會放棄自己。
五、 總結
目前相關翻轉課堂在《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教學的課題研究在國內較少、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進行翻轉課堂的實施應用探索有其必要性,期待找到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的教學模式,甚至能進一步推廣應用于其他課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偉,徐文健,張福濤.翻轉課堂,我們改變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3,117.
[2]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3]McGrew L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
[4]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等.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0):31.
[5]王興紅,許詩,張文靜.E-Learning環境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1):80-82.
作者簡介:
林玉瓊,助教,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