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針對小學高年級的教學指導論文有很多,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去參考學術論文中提出的方式方法,將這些教學方式實踐運用在課堂上,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樣的,針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也有很多老師感覺效果不佳,往往抓不住要點。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講就是一門學習語言的課程,這樣的課堂有時候會充滿樂趣,但有時候卻是枯燥無味的。作為老師,要注重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通過獎勵等方式對優(yōu)秀的,進步大的同學進行鼓勵,借此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
一、 引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去發(fā)掘一個人的潛在能力。
二、 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興趣培養(yǎng)
“聽寫讀書”是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很多教師將這作為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考核點。語文不單單是一本教材,也并非是文字和拼音所組成的文本。在學習語文中,重要的是對學生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樹立起對語文的好奇心,在此之后,教師在專業(yè)方面教導學生去學習掌握重要的知識點,學生學習得也就更快了。接著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將學生擺正位置,學生是教師傳授課程上的“主人翁”,而教師只是這個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的是在旁邊指導學生怎么去學習,傳授的是學習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答案。
只有有新意的、活潑的課堂學生才能更好的接收新的知識,也才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培養(yǎng)好奇心。教師在課堂上制造出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氣氛,和學生能夠有更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點勾住,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將相和》一課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全班朗讀讓同學們了解一下文章內(nèi)容,之后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同學對“完璧歸趙”的故事進行對話式朗讀,另一組同學演繹“負荊請罪”的內(nèi)容,而其他同學分別飾演文章中的其他角色,將文中內(nèi)容通過表演的方式表示出來,讓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在同學們將文章展示完之后,老師可以依據(jù)同學們的演示進行點評,之后提問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總的看法或者是對文中人物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們說出自己各自的想法,能夠加強學生們對語文學習能力的掌握。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下一次課程的期待,并學會提前去預習接下來的課程,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 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課文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到課文的角色中,做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中內(nèi)容。
《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和平年代,通過文章的表述我們并不能更好更真實的感受到文章中五壯士的真實的感情,因為他們保住了大部隊,雖然他們犧牲了,但是他們?yōu)樽约焊械阶院馈Mㄟ^文中和作者的情感對流,我們就能感受到“五壯士”他們的目標是遠大的,他們?yōu)榇藸奚俗约海粸榱四軌虼虻谷毡镜蹏髁x。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把文章內(nèi)容過一遍,再通過默讀的方式細細品味文章中這五壯士的感情主線,最后帶著文章的課后問題發(fā)掘課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做到全面理解、讀懂課文,也將文中的感情主線理清。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刻。而在以后的學習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學生方式進行學習。
四、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使思維更全面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語文中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語文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學習,課后的學習也要跟上,只有學習面擴展開來,對學習的內(nèi)容知識掌握得更全面,學生在以后的升學學習過程中才會相較于同齡人容易許多。在進行課外閱讀學習的時候,不僅僅能夠?qū)W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能夠加強自己的自身學習能力,擴展自己的視野。對于問題的思考方式也更加全面,也懂得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對于很多事情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會加倍的去學好鉆研,對于不感興趣的科目,也有可能就此放松,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在這個時候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寬他們的知識面,盡量不要去限制學生對課外書籍的選擇。例如有的學生喜歡《伊索寓言》,作為教師在這個時候不要去限制學生該看什么書,不該看什么書,先培養(yǎng)他們對閱讀的興趣,甚至可以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比如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道理?那我們以后遇到這樣相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并且鼓勵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好與不好,教師們不要急著去否定和批評,可以引導學生從其他的角度來思考會不會更好呢。這樣,既不會打擊學生們的積極性,又能引導學生們個人的放射性思考,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 結束語
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將教材中的內(nèi)容傳輸給學生,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對學生具有引導作用的師者,而不應該只是將文本中的知識重點灌輸?shù)綄W生們的頭腦中就可以,不去想學生們是否能夠理解。語文,它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它代表的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驕傲。
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們第一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第二要引導學生學會與文中角色換位,去理解和感受他們的情感。最后教師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不至于局限在其中的一個方面,達到教學目的。而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們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盡量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只有使用了,才能找出哪些是適合自己的,哪些是可以舍棄的,將最好的留給自己。也使得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有所長進,為將來做更好的準備和打算。
參考文獻:
[1]霍瑩瑩.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4(14):64-65.
[2]連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之我見[J].中小學電教(下),2010,(10):65.
[3]李永琴.人教版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策略[J/OL].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30.
[4]崔福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7,(04):144.
作者簡介:
陳海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