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經成為了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的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擺在突出地位。因此,學好英語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領域,有機會接觸到國外更多的先進技術,成為高科技人才,為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合作;教學;高中英語
在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目標不只局限于對課本內容的講解,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也不再單看考試分數的高低。教師開始注意教育方式的創新,著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合作性學習開始作為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地運用。實踐證明,合作性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這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 合作性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標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傳統的教學方式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不僅不利于知識的理解,課堂效率較低,同時也會極大地削減學生的求知欲,缺少了對科學的探索過程。而新課改所提倡的合作性學習,則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新的教學方向將“合作”的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具備很多優點:將課堂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并自主地解決問題,真正地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二、 將合作融入到教學中
1. 課前合作預習
課前預習是任何一門學科學習的必要環節。只有提前的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才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無障礙地接受教師所教內容,進而再進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學習《Christmas》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可以進行明確的分工,例如可以就這幾方面進行分工:查找課文生詞,了解圣誕節的習俗、產生背景,畫出不理解或不會翻譯的句子等,然后再對各個組員準備好的資料進行編輯整合,分發給組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基本能夠掌握課文內容,之后再結合教師講的知識點進行綜合理解,真正理解課文的重點。
2. 課堂合作學習
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這一學科的靈活性,采取小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例如在學習《Great scientists》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令學生四人一組,每一小組介紹一名科學家,并對其事跡和帶來的影響進行簡述,由一名小組成員上講臺進行表達。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各抒己見,參與到課堂中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詞匯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鍛煉了上臺演講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以課文場景還原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對課文內容進行表演。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設立獎勵機制,例如踴躍參加課堂活動的小組可以得到獎品,這樣做增加了課堂的學習形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 課后合作復習
學生在課堂上雖然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無論掌握的程度如何還需要進行一定的鞏固,畢竟復習也是一個查缺補漏的過程。這時,小組成員就起到了一個監督的作用。合作小組應該推選出一名學生當組長,對組員一天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包括對單詞、短語、句式、重點語法等都要進行提問檢查。同時在小組內可以建立相互考察的形式,能夠做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并在這一過程中對疑點難點進行統一的討論與總結,這時掌握知識較牢固的學生要耐心地幫助基礎較差的同學,使整個小組共同進步。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及時地消化知識點,扎實基礎,避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從而造成對今后學習的困擾。
三、 合作性英語學習的意義
隨著合作學習這一概念在教學中逐漸被重視起來,廣泛地應用于各類學科的教學中。許多教育工作者都認識到了倡導合作性學習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合作的理念,使得教學中最容易出現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通過合作互助的方法,轉變成“共同發展”。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可以向學習基礎較好、思維活躍、善于創新的組員學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同時,合作性學習也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與靈活性,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愿意向老師討教,教師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 教師的職責
雖然合作性的英語學習提倡將課堂交給學生,但是教師仍然起到了主導課堂發展方向的作用。教師首先要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組,例如這個標準可以是根據學生的成績,然后將不同基礎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有助于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成員之間能互幫互助,讓有英語特長的同學或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帶動小組成員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進而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可以進行小組討論、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還可以盡量找一些能使學生產生興趣的話題,可以促進組員間的團結,使其更出色地完成任務。教師也要注意添加一定的課外內容進行輔助教學,擔任起組織活動的職責,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同時,各組組長也要積極地負起責來,給小組成員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并對各個成員的工作成果進行整合。此外,組長還可以與其他組長進行信息交流,集思廣益,實現資源共享,使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要做到以人為本,使教學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素質教育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自由。但在教育和塑造人格的過程中,若要充分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交流與合作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合作無論對個體還是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取長補短,樹立信心,使個性素質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與展示,為英語的學習鋪平了道路,在某種程度也減輕了學業負擔。同時對高中生團隊意識的增強、為人處世的經驗積累都有了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有思想,有擔當,真正地契合素質教育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周桂英.英語教學與世界公民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7(8):83-85.
[2]任明崇.英語學習的認知內容[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4,14(4):101-104.
作者簡介:
吳閩華,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