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摘 要:法律教育教學作為我國培養法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其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市場經濟的完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分析我國法學教育的改善方式,本文首先介紹了法律信仰教育中的問題,然后介紹了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的情況,分析了法律資格考試的影響,最后又對法學的發展方向進行判斷,希望能夠為法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思路與見解。
關鍵詞:法學教育;問題;現狀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法律知識、訓練法律思維并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法律專業人才。從專業定位的角度上來看,法學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針對性。經過20多年的發展,當前我國法學教育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在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但也同樣暴露出了許多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法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分析如下。
一、法律信仰教育存在問題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法律信仰作為構建一個國家法制化的基礎與精神,其不但是指導人民對于法律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與理想的關鍵,同時也是懲罰那些影響和破壞國家法律權威性的決心。在這樣的法律背景下,只有具有充分的法律信仰,法律職業人才能夠認知并完善自己的行為,實現以更高的法律準則約束自己,并堅定不移地開展法律援助與服務工作,這才是實現高等教育中法律專業培養的一般目標。法學教育必須要堅定不移地將法律信仰作為教學的第一要義,甚至將其作為超越法律知識及法律技能傳授的存在。
(二)我國法學教育缺乏法律信仰教育
結合當前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來看,缺乏法律信仰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過分重視法律資格認定考試。過去,我們常常將法律資格認定考試稱之為“中華第一考”,由于其通過的難度大且需要大量的復習才能夠順利通過。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就開始準備,直到畢業都未必可以通過司法考試,這樣也就催生出了教師以司法考試為核心的教學問題,致使教師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相關法律專業內容與關鍵知識上,根本沒有時間去管法律信仰的問題,這是導致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的問題之一。
其二,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法律信仰問題。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師很少從事一線的法律服務工作,他們大多從學術角度探討當前法律的立法環境及執行規范化,其中許多教師本身就具有法律信仰不強的問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也會像其他專業的教師一樣希望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方法來迅速提升知識的掌握水平,但這樣會使學生養成投機取巧的習慣,其有損法律信仰的嚴謹性,更不利于法律信仰的發展。
二、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
(一)過分重視理論教學
法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由于其學習難度較大,體系內容十分復雜,所以在有限的課時內教師會更傾向于理論教學,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實踐性,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沒有突出理論的價值,導致一些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的興趣也有所下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從本質上重視理論教學,還應該通過課程改革來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地進行法學實踐,為其更好地學習知識創設條件。
(二)教學缺乏延伸性
教學的延伸性對于法律教育十分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學生不但需要面對經驗豐富的法律人士,還要獨當一面為當事人進行辯護,如果缺乏延伸性,就會導致學生在工作中過分模仿,缺乏自己的創意與啟發性,也不利于其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法學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提升教學實踐性
結合當前法學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教學的實踐性不強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多通過暑假等機會帶領學生到人民法院、檢查院實習,在第一線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知識轉化效率并增強自己的實踐性,進而為其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法律素質做好準備。
(二)完善法律資格認定工作
隨著司法的改變,目前法律資格的認定工作也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首先,傳統的司法認定工作只允許在校期間的學生參與,那么就會降低社會競爭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司法通過率。另外,還需要完善法律資格認定的其他環節,通過多環節共同協作來進一步降低法律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完善其自身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法律的基本精神。
(三)著重開展法律信仰教育
法律信仰教育對于樹立法律精神及完善社會的法律信仰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結合當前的現實環境來看,一些法律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法律信仰,在處理相關法律事務時偶爾會出現為了一己私利而徇私枉法和與被告狼狽為奸共同攻擊自己辯護人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但不利于我國法律社會風氣的完善,更是對于法律權威性的公然挑戰。筆者認為,要想進一步強化法律信仰教育,首先要做好課程的設定,通過將其納入核心課程中來突出學生的學習意識,并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另外,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法律信仰講座與教育工作來實現教師交流等活動,通過影響教師的法律信仰現狀來改善教學現狀。最后,通過將法律信仰貫穿到法學教育的各個環節中,進而影響和引導學生的法律信仰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法律行為。
四、結語
綜上所述,法律不但是構建國家法制化的關鍵與核心,同時也是領導和管理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公民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保護,但是一般公民卻不具有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這就催生了律師這個行業。無論是從就業針對性還是從專業特殊性上來看,法學專業的學生都是未來國家建設與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也分別從提升教學實踐性、完善法律資格認定及重點開展法律信仰教育等角度進行了闡述,希望可以促進法學教育工作的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子新.淺析我國法學實踐教育的現狀與反思[J].法制博覽,2017(29):205.
[2]藍藍.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現狀的觀察與反思[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3):140-141.
[3]陳軍.從法律文化視角審視法學教育模式的定位[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72-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