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畫作為一門藝術,蘊含了豐富的文化,體現了傳統文化,因而,中國花鳥畫有著獨特的審美內涵,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了璀璨的藝術成果。中國花鳥畫體現了民間藝術,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繪畫類型,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是一個獨特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美術學生需要專門學習的內容,基于此,研究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
一、 前言
中國花鳥畫是中華民族繪畫的優秀畫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充分體現,在中國畫基礎教學過程中,中國花鳥畫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不僅有助于繼承民族傳統文化,還可以倡導藝術創新,在此基礎上形成寫生、臨摹、創作等三位一體教學體系,提高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開展中國花鳥畫教學十分重要,從花鳥畫表現的語言與材料、調和藝術等方面著手開展教學。
二、 中國花鳥畫語言的主要表現
在唐代花鳥畫進行獨立分科,已經獨成一派,作為一種表現語言,中國花鳥畫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從五代開始,到兩宋以及元明清,在此期間,花鳥畫的風格題材發生了不斷地演化,留下了大量的花鳥畫作品,因此,中國花鳥畫十分重要,開展中國花鳥畫教學,研究中國花鳥畫的表現語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宋代時期,花鳥畫的發展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傳承至今,宋代的花鳥畫風格更是體現出其魅力。花鳥畫對繪畫技巧要求較高,不僅如此,更需要將繪畫情感融入其中,再經過精細的繪畫加工處理,才能充分體現出花鳥畫的藝術性。中國花鳥畫從妙和真轉化為不失形似,開始重視情景交融,注意寓意與意境,以便發展出重要的作用,注重寫意,形成了中國特色花鳥畫,以自然美學為基礎,利用畫的意象、意境,充分體現出創作者的情感、思想,在中國花鳥畫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這幾方面能力的培養,更應培養學生繪畫花鳥畫的格調和氣韻,才能有效開展中國花鳥畫教學,了解中國花鳥畫的表現語言。
在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中,開展教學需要把握兩點:第一點是注重臨摹,將臨摹訓練納入到基礎教學之中,傳授教學方法,明確詳盡的程式性規定,并引導學生不斷豐富視覺語言,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繪畫能力。中國花鳥畫教學的開展應注重基礎教學,扎實的臨摹基礎才是提升花鳥畫繪畫水平的根本。另外,應培養學生不斷去生活中探索,將花鳥畫與生活緊密聯系到一起,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國花鳥畫知識,在學習他人技術方法的同時,進行創新與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抱著隨機應變、不落俗套的態度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注重寫生,在繪畫過程中,寫生十分重要,寫生一直是中國花鳥畫教學的基礎,可以表現出生命與運動的寓意。
中國花鳥畫的表現語言注主要通過立意與造型兩方面內容進行展現。第一,立意,每一幅花鳥畫都有著自身的獨特美,獨有的藝術品質和意義,在花鳥畫繪畫中首先要通過立意來確定花鳥畫的繪畫方向,巧妙運用花鳥畫表達出人的情感。在中國傳統繪畫創作與教學之中,立意尤為重要,通過立意,可以對繪畫進行整體的構思,準確進行立意,有效開展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二,造型,中國花鳥畫的造型以線條為主,每一幅花鳥畫都有著其獨特的線條,這是獨立存在的,是一種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花鳥畫的表現語言。一條變化多端的線條,可以充分體現出花鳥畫的特點,達到理想的花鳥畫教學效果。
三、 中國花鳥畫的調和技術
隨著中國畫與其他畫種的不斷融合,中國花鳥畫呈現出來了不同的特點,在工筆花鳥畫的基礎上注重中國花鳥畫調和技術,采用工寫結合的方法進行繪畫,可以以寫意背景為依托,注重美的意境,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充分發揮出中國花鳥畫的美感。在中國花鳥畫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花鳥畫的調和技術,合理利用工寫結合方法,確保教學質量,提高高校學生中國花鳥畫教學質量。注重中國花鳥畫的調和技術,有效開展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需要注重中西結合,在中國花鳥畫繪畫過程中,西為中用尤為重要,在吸收西方繪畫技巧的前提下,可以促進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發展,可以實現花鳥畫的創新,將花鳥畫寫意與造型技術與西方先進的繪畫技術相結合,可以吸收現代養分,吸收素描明暗對比技法,增加中國花鳥作品的情境與形式感,調和中西方技術,有效開展針對性教學。其次,需要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注意作品分析,在作品鑒賞的過程中了解繪畫技術,提升繪畫技藝,進行藝術創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繪畫內容,鼓勵學生有效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四、 中國花鳥畫的媒介材料
一般情況下,傳統花鳥畫主要依靠宣紙與筆墨,在宣紙上進行繪畫,可以體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毛筆柔軟尖細,宣紙輕薄,可以展現出中國特色,確保染色均勻,體現出中國花鳥畫的與眾不同之處。目前,在保持花鳥畫基本特征不變的情況下,花鳥畫的媒材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例如,具備貼金,粘貼銀箔,或者對宣紙進行揉搓,制造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增加中國花鳥畫的美感,除此之外,西藏的畫師還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針對繪畫方面研制出大量礦物染料,在利用這些染料繪畫時,可以充分體現出礦石獨有的厚重艷麗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花鳥畫的色相飽和度,使得作品上的染料不易變色、掉色,靈活的運用的材料之中,達到無法比擬的繪畫效果。在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之中,教師也需要講解此部分內容,鼓勵學生研究繪畫媒介材料,開闊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創新,增加學生的藝術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五、 總結
總而言之,進行中國花鳥畫講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中國花鳥畫的表現語言、調和技術、媒介材料三個方面著手,對知識進行詳細的闡述,提高中國花鳥畫教學質量,促進中國花鳥畫的傳承與發展,實現中國花鳥畫的革新,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新形勢下,使中國花鳥畫走向獨特的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 劉菊亭.中國花鳥畫原始形態巖畫的動植物形象與空間藝術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160-166.
[2] 趙海汝.中國花鳥畫基礎教學初探[J].黃河之聲,2015,(11):118-119.
[3] 鄭蔚珊.中國花鳥畫的文化根源[J].裝飾,2015,(03):34-35.
作者簡介:
李嘉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