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ACT閱讀考試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對學生所提取的信息進行整體的檢查、修正以及補充,能夠利用學生自行畫的思維導圖實現對學生思維過程的整體把握。基于上述原因,筆者針對ACT閱讀考試進行了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的研究,期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根據思維導圖教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分析思維導圖在ACT閱讀考試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提出了教師在ACT閱讀考試的教學過程中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應用思維導圖的可行性,介紹了在ACT閱讀考試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設計需要遵循的程序性原則和引導原則,以及思維導圖和概念導圖兩種設計模型。
關鍵詞:ACT閱讀;思維導圖;研究
一、 研究意義
縱觀目前ACT閱讀考試的教學現狀,我們會發現,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相當多的難題。首先,ACT閱讀考試的文本難度高,允許的解題時間卻非常有限,絕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在限定的時間內讀完全文并解題;其次,學生在讀過大量的高難度文本后,對文本的內容依然缺乏系統性的了解,很難把題目與解題需要的原文內容關聯起來;再次,綜合前兩點情況,學生在解題時超時多、正確率低,容易產生挫折感。
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面臨的問題來設計教學方法。如果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從未接觸過的信息完成篩選和整理,形成一個清晰的信息框架,促進學生快速將題目與原文內容關聯起來,快速解題。
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在英語教學中運用了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本文結合親身研究的成果和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針對學生在ACT閱讀考試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在ACT閱讀考試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研究和總結。
二、 研究綜述
根據國外的研究,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其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傳統的思維導圖(Mind Mapping)。Buzan于1974年將其用于教學并指出其有強化記憶的效果,之后,思維導圖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金融(Biktimirov&Nilson,2006),經濟(Nettleship,1992),營銷(Eriksson&Hauer,2004),高管教育(Mento,Martinelli,&Jones,1999)。第二類是結構性更強的概念導圖(Concept Mapping),Ahlberg,(1993,2004),Slotte與Lonka(1999),Novak與Canas(2006)的研究都顯示,概念導圖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系。第三類是用假設推導結論的推理導圖(Argument Mapping)。Twardy,van Gelder,van Gelder,Bissett和Cumming的研究都顯示推理導圖能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 教學目標設置
作為一種高效的認知工具,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更有條理性地記錄閱讀過程中提取的信息,另一方面還能記錄學生閱讀的過程,并將這個過程用視覺化的方式展現出來。本文主要以ACT閱讀考試為例來分析思維導圖在教學各個環節中的目標:運用思維導圖進行ACT閱讀考試的教學,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新的文本材料進行篩選、理解并加以整合,將閱讀材料的出題重點直觀地表達出來。
1. 課前目標設置
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準備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完成范文和例題的解題,并整理出一套適用于同類型文章的閱讀重點框架。思維導圖可以提供有效的輔助,幫助教師記錄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而為整理、總結提供材料。之后在制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可視化的思維導圖也比純文字的課件更易接受。
2. 課中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同樣能提供有效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思維導圖的頭腦風暴活動,采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形式,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顯示出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思維導圖反映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實時評估實際教學效果和教學需求,并靈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和調整。
3. 課后目標
針對教師而言,思維導圖可以作為評估工具來監控學生課后學習的進度。通過學生設計與制造思維導圖的過程,教師能夠了解學生關于閱讀文本和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
四、 教學設計
1. 設計原則
針對ACT閱讀考試的思維導圖應用程序的設計不僅應體現老師指導,同時更強調學習者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問題。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根據ACT考試備考學生(主要是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需要遵循程序性原則和引導原則:程序性原則是指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必須有一個可操作的固定程序。教師應當把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分解成簡單、可操作的步驟,并且多給學生練習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熟悉這個程序,能夠穩定操作。引導原則是指教師在展示思維導圖的制作程序時,應進行多次的示范,讓學生先以模仿的方式進行學習,然后讓學生進行多次的跟練和單獨練習。教師還應適當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導圖設計的完善與修改,使其能用最精煉的方式涵蓋所有出題重點。
2. 設計模型
適用于ACT閱讀考試的思維導圖包括思維導圖和概念導圖兩種。思維導圖適合ACT閱讀考試中的文學閱讀和自傳體的人文閱讀。這種類型的文章所形成的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從單一人物(通常是小說的主角)入手,將其作為中心詞,學習者選擇和小說主角發生過互動的其他人物,記錄不同的人物與主角的互動過程,進而歸納出出題的重點。概念導圖適合ACT閱讀考試中的自科閱讀、社科閱讀和人文閱讀。這幾種類型的文章所形成的思維導圖的特點是根據文章的總分關系,形成了清晰的上下層隸屬關系,從全文主旨到主要分塊再到各個段落,可能出題的點一目了然。
作者簡介:
宋志航,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