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九年級歷史課程教學是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關鍵一環,不僅是中考歷史考試中涵蓋的考試難點,同時也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重要基礎。為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與應用能力,教師應當積極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以課堂引導者的地位幫助學生展開學習。本文簡要就常見的歷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同時分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教學問題。以期為廣大初中教師實現歷史課程教學水平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歷史;教學方法
初中九年級的歷史課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內容為世界歷史,內容豐富且歷史知識間的關系較為復雜。而初中九年級的學生在之前的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中國古代和近代歷史,建立了良好的課程學習經驗與基礎。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與思維理解能力等方面依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所以在就世界歷史知識進行學習時已經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采用的教學方法分析
(一) 教學方法之講述法
講述法是歷史課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該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時,能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有機的組合與串聯,既能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又能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為之后的歷史知識復習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運用講述法時可將其劃分為知識敘述、知識描述以及知識概述等環節,但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知識具體方式的選擇。例如,教師在就《俄國十月革命》一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十月革命這一歷史事件時,其可重點講述彼得格勒武裝勝利的發生過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突出快速取得勝利。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描述中深入到知識當中,并了解到最終勝利的原因就在于人民群眾對武裝把控且革命戰士英勇無畏的奮斗。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地探討蘇維埃政府的建立。這主要是通過對史實的生動描述來讓學生產生歷史代入感,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
(二) 教學方法之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當前已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當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重要性,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將利用多媒體圖片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在就《戰爭與民族交往》這一章展開教學時,教師可在對“亞歷山大東征”這一內容講述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亞歷山大進攻路線圖以及戰爭繪畫圖片,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有直觀的了解。另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視頻來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在就《文字與文學》這一章進行教學時,就可對近代著名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一書進行分析。即在課堂上播放《巴黎圣母院》影視作品,并在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就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情況以及吉普寨人當時的生活處境進行分析,以此探討近代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此外,教師在就“法國大革命”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為實現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深入理解,其還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國際歌》的播放與學習。
(三) 教學方法之討論法
學生占據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往往會將灌輸式教育模式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形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較低。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利用討論法展開教學,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在就《法國大革命》中的“巴黎公社革命”這一內容展開教學時,就可首先在班級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小組劃分,并提出問題:“最終造成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該問題的探討。之后,教師再要求各小組就討論得出的觀點以及看法在班級內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個人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就觀點正確的小組及個人提出表揚,鼓勵學生。最后,為使學生明確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再在班級內進行問題答案的總結。
二、 教學方法應用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 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良好創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良好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其還應當注重課程教學氛圍的創建,這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首先,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表現欲望強以及自尊心強的特點,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次,教師應當明確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差異,在以上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并就問題觀點進行表達。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有度且有量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充分滿足學生的自尊心需求,以此激勵學生開展學習。
(二) 建立系統性的歷史知識復習體系
由于初中九年級歷史課程教學是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最后一學期,所以,在該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并不僅僅在于課程知識的傳授,還承擔著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復習的重要責任。而為了在課程復習教學階段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與記憶相關知識,教師應當建立系統性的歷史知識復習體系,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避免學生在大量且跨度較大的歷史知識中迷失,難以正確地把握課程難點和復習重點。首先,教師應當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進行歷史知識的脈絡整理,要求學生按照時間關系進行知識記憶。同時,教師也應當就歷史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重新整理,制定針對性的復習專題。并利用比較法、舉例法以及歸納法等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知識同時還能良好地運用知識。
三、 結束語
針對初中九年級歷史課程教學而言,教師應當積極地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系統性的知識復習計劃制訂,以此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的進行知識理解與學習。同時,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還應當靈活運用知識講述法、討論法以及圖示法等多種方法展開教學,實現教學總體水平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初中九年級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掌握,提升考試成績。
參考文獻:
[1]孟祥君.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華少年,2017,(14):79-80.
[2]黃呈豪.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優化設計[J].吉林教育,2014,(16):99.
[3]呂可琴.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境化教學方法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4,(26):143-144.
作者簡介:
洪泉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漳州龍海市民族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