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文化古國,歷史文化豐富,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其中蘊含了很多傳統文化,對于后人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我國早在初中就開設了歷史課程,讓學生了解國家的發展歷史,清楚文化底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發展的基本理念,與歷史教育的融合,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不僅可以提高歷史的教學質量,還可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本文現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平等、互助、和諧、民主、科學等都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核心價值。初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才,對我國的核心價值觀有高度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而歷史知識內含豐富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中學歷史教學
自我國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以來,就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也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綜述。中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思維正在走向成熟,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落實歷史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思想,還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是利用一些歷史實例,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發展歷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明確民族復興的重任。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以具體的歷史事件為橋梁,讓學生更加真實的體驗到核心價值觀,進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
三、 將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涵蓋了我國的歷史知識,還涉及了部分的世界歷史知識,只是對于這部分知識的涉及較少,教師通常不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也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而為了完成這樣教學目標,初中的歷史教師就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讓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將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可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貢獻,為國家的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人才。
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懷
初中的歷史教師,要想有效的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的,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可以為我國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貢獻,就需要有效的進行歷史教育,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例如,在講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詳細的給學生講解戰爭的原因,慘烈的經過,以及最后的結果。讓學生清晰的了解,日本是如何在我國的土地上進行燒殺搶掠,對我國造成的傷害。在此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人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不怕流血和犧牲,經過多年的抵抗,終于取得抗戰的勝利,為中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教師在教課時,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讓學生切實的了解戰爭的殘酷,與勝利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樹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終生的目標。
(二)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上文已經說到,我國的歷史知識中內含豐富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的落實歷史教育,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更是讓學生對這些文化進行理解,轉化成為自己的內在。而通過歷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就是歷史教育的主要目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更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向世界發展的基礎。中華的歷史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是先輩留給后人的偉大財富,是我國發展的根本所在。毫不夸張的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志,我中華千百年來不斷發展的動力,我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初中的歷史知識中,包含了眾多歷史人物和歷史實際,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歷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效的將歷史的發展歷程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結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歷史教學中合理的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引導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具有為國家富強而不斷努力的人生理想。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不是靠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在短期內完成,是需要一代代的中國人不斷的努力才可以實現。歷史知識是我們后人發展的基礎,是精神食糧,是增加社會責任感的動力。
(四)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離不開誠信,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誠信是我們與人交往的基礎,教師可通過歷史知識中的人物和典故,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如“移木為信”的典故,就可以讓學生明確,取信于民是歷史人物取得事業成功的前提,教師可通過“烽火戲諸侯”“完璧歸趙”“三顧茅廬”等歷史典故,讓學生明確誠信的重要性。總而言之,只要教師仔細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隱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對學生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
五、 結束語
總之,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擁有無數的優秀歷史文化,有效的落實歷史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發展歷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其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需合理的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必然,對于學生全面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娟.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的路徑[J].江蘇教育研究,2015,(2).
[2]劉傳成.淺談歷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7).
[3]鐘明華,黃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解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4,(12).
作者簡介:
張志云,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