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國

摘要:文章針對軟件項目管理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引入Seminar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學生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差等問題。文章研究了Seminar教學法在本科“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介紹了具體的教學實施步驟、成績考核方式等,最后對Seminar教學法的實施效果進行了總結,為軟件項目管理教學改革和創立有效特色的Seminar教學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Seminar教學法;軟件項目管理;教學改革
1 Seminar概念解析
“Semmar”譯為“研討會、研討班”,是一種研討式的教學模式,起源于18世紀的德國洪堡大學,到了19世紀末期,Semmar教學法被引入哈佛、耶魯等歐美大學,現在成為西方國家課堂上一種重要且普遍的教學模式。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也漸漸開始引入Seminar教學法,但是Seminar教學法在理科課程中的運用比較少,這是因為理科課程自身存在較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是“老師講授——學生接受”,而Semmar教學法則改變了這種模式。通過“Semmar”的引入,使課堂不再只是教師教授,還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同時也導致課程時間分配上的變化,教師講授的時間少了,學生發言,學生與學生、教師之間的討論多了。
Seminar教學開拓了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應用領域來劃分類型,Semmar教學法可以劃分為課程型Seminar和研討型Seminar。課程型Seminar,指的是以大學課程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法,研討型Semmar指的是為研究而探討的教學法。本文針對的是大學本科教育,所采用的是課程型Seminar,也就是基于教學型的Seminar,是為了達到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而采用的教學法,而研討型Semmar更多地應用在碩士、博士生的科研上。
2 “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計算機軟件行業的發展態勢迅猛,己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新興行業,同時,計算機軟件人才的需求大、要求高,這就要求在教學上要更偏重于對計算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是高校軟件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通過學習軟件項目管理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規范化的軟件開發過程以及質量控制過程,對培養學生以后在大型的軟件開發過程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的“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2.1 “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涉及軟件開發的各個方面
課程內容的理論性較強、概念繁多、涉及面廣,如果一味采用老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極易使學生失去對課程的興趣,思想開小差,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2.2 軟件項目管理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較強的課程
學生缺乏相關的軟件開發項目經驗,對項目管理更沒有概念,部分學生還會認為,“軟件項目管理”那是項目經理的事情,離自身很遙遠,即便是以后走上工作崗位,那也只是從事軟件開發。因此如果單純地采用教師授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很難有效的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訓練。
因此針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上述兩個問題,本文嘗試使用“Semmar教學法”應用該課程并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3 Seminar教學法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3.1 教學準備
由于“軟件項目管理”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教學上可以安排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方面,理論教學設置為35學時,實驗教學設置為13學時,實驗教學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課程一開始將班級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組推選1人為項目經理,設置項目經理1人、需求分析人員1人、開發人員1人、測試人員1人。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論和軟件項目管理等7個方面,詳細的課程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課時分配如表1所示。
3.2 Seminar教學實施3.2.1選定研究課題
軟件項目管理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穿插進行,當該理論教學完成后,如果有實驗教學,那么接下來就進行實驗教學,然后再進行下一項教學內容的理論教學。比如,軟件項目需求管理的理論教學完成后,教師講明下一堂課安排實驗教學,此前教師己經精心準備了若干個與該項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課題供小組選擇,比如將本章所學的需求管理理論知識應用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經過充分的討論選定實驗課題后,上報給教師。同時,教師精選一些國內外關于此項教學內容相關的研宄論文、書籍供學生研讀。
3.2.2 自主學習過程
課后,小組成員圍繞所選的實驗課題查閱書籍、論文、資料等,最終形成實驗課題報告,并制作多媒體幻燈片。
3.2.3 課堂討論和答辯
實驗課上,教師宣布Semmar開始,介紹本次實驗課題涉及的知識點,并隨機抽取選擇不同課題的2個小組作為本次發言的報告人,介紹這2個小組選擇的實驗課題,時間為4?6分鐘。小組的項目經理代表小組發言,講述小組閱讀的文獻資料,闡明這個內容的國內外研宄現狀,然后介紹小組的主題內容,也就是選定的實驗課題的開展情況、實驗報告等,小組成員做補充發言,時間為15?20分鐘。小組發言完畢后,教師和學生對小組的發言進行熱烈的討論并提問,小組成員予以答辯,時間為10?15分鐘。
3.2.4 總結與點評
在課程最后,教師根據本堂課程的內容進行總結和點評,時間為5?8分鐘。課后,學生根據課堂討論情況修改實驗課程報告,并上交給老師,實驗課程報告需要寫清楚小組人員分別負責的工作,方便老師后續的考核。
3.3 Seminar學習的考核
課程的考核摒棄了以往的按筆試、實驗課程報告、出勤率3個方面的考核,而改成由筆試、課堂Seminar宣講、個人發言、課堂討論、實驗課程報告、出勤率等幾個方面進行。通過將課堂Semmar宣講、個人發言、課堂討論這3個方面納入考核范圍,可以鼓勵學生在Seminar.學習中積極主動發言和討論,提高Seminar教學的參與度。endprint
4 Seminar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4.1 加深學生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實驗課程引入Semmar教學法能促進學生對該門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補充和加強,而“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主要也是在實驗課程中運用Semmar教學法,小組成員在完成實驗課題報告編寫時,需要對本章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
4.2 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在軟件項目管理的實驗課程里,學生需要發言,變成了課堂的主講人,并且如果要做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查閱資料,并對碰到的問題進行思考等,也就是將所學運用于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加強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的深度。另外在課堂上設置討論與答辯環節,要求學生不僅要“人在課堂”,更要“心在課堂”,要認真聽講,深入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同時討論與答辯環節又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4.3 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Seminar課堂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講人,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這對以后學生畢業答辯、找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時,在一個小組里,小組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課題,需要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和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團隊協作。而上述兩種能力在實際的軟件開發,軟件項目管理中尤為重要。
5 Seminar教學法實踐初期碰到的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由于對傳統教育方式的適應,在Seminar教學法實踐初期,部分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Semmar課堂上沒有充分地將所學用于交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多調動這類同學的課題積極性和參與度,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熟能生巧,一旦學生適應了這種方式,他們就能大膽地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另外,對于Seminar教學法,教師對課堂的節奏把握欠缺經驗,在選擇實驗課題時,需要考慮到難易程度。
[參考文獻]
[1]陳兵,黃美.美國大學Seminar教學范式的特點及其啟示[J].學術論壇,2009(8):193-196.
[2]張永平,劉燕,邵星案例驅動+項目實踐”的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5(23):115-119.
[3]馬啟明.“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功能、特征及其對中國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3(2):20-23.
[4]李志博,于蟲,侯雪梅,等.軟件工程教學中的情景Seminar教學法[J].大學教育,2016(2):39-40.
[5]付雄,王汝傳.“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9(21):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