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馮紹元 秦菊芳 周國樹
【摘 要】近年來,青年教師成為高等教育的主力軍,教學技巧及實踐經驗的缺乏成為青年教師成長道路的主要障礙。本文結合《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思考分析了青年教師在這類實踐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并探討了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以期為眾多擔任實踐課程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青年教師;實踐教學;工程測量;高等教育
0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人數激增,已超過全國高校專任教師總數的60%以上。青年教師承擔著重要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決定著高校的教育質量。
《工程測量》主要分為地形圖測量、施工放樣及變形監測三部分內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程測量的教學環節主要以課堂理論教學、室外實踐教學和連續的專門測量實習為主,其中因各專業培養方案及學生能力要求的不同,各教學環節的課時可靈活設置[1]。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工程測量的基本原理、內業工作的計算、分析處理;通過室外實踐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與應用;最后通過專門的測量實習培養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對實際工程中的測量問題進行初步分析、處理和解決的能力,為勝任一般建設工程中的測量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測量學是一門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實踐操作的應用科學,在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中《工程測量》是一門半理論半實踐的專業基礎課程,廣泛開設于水利、園林、建筑、交通等工程類專業,也是一門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科學[2],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實踐性和實用性。近年來,隨著測繪技術與設備的飛速發展,全站儀、電子水準儀、GP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等新興設備和技術在工程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也使得該門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多數青年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作為剛步入教學工作的他們來講,面臨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雙重挑戰。
1 實踐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1 青年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
近年來,高校引進了一大批博士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青年教師作為目前高校的主要教學與科研力量,其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然而,作為剛剛從講臺下走上講臺的他們來講,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教學經驗嚴重匱乏,成為影響高校教育發展質量的瓶頸因子[3]。測量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廣泛開設于工科類的很多專業,因此承擔教學任務的老師不乏非測量科班出身的青年教師,他們對該門課的認識僅停留在學習層面,然而,知識的學習與講授存在很大的區別。青年教師在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實際工程的實踐經驗,教學實例不豐富,因此,理論教學常被困入照本宣科的境界,使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對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儀器故障的處理經驗欠佳,加之實驗課堂的組織能力和對突發課堂狀況的處理能力都不夠成熟,導致教學效果差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1.2 教學課時不斷縮減帶來新挑戰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在各大高校的實施,在淡化專業的改革浪潮中,本科教學方案不斷修訂,工程測量教學的課時被持續縮減。但是,隨著空間定位技術、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地面一體化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學科前沿知識呈爆炸式增加,大大增加了工程測量論文教學任務量。增加的教學內容與縮減的課時量之間的矛盾對工程測量的教學增加了難度[4]。此外,工程測量的實踐教學多在室外進行,實驗課時間受到天氣、各班級協調安排等各種因素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課時期限內,選取課程重點內容,并合理的安排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實現教學目標也青年教師勝任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增加了難度。
1.3 教材與實踐教學儀器設備滯后
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電子經緯儀、自動安平式水準儀、光電測距儀以及全站儀等先進的儀器早已被應用在工程實踐過程中。但目前教材及教學大綱仍以傳統光學儀器的構造、操作及測量方法為主,且學生實踐教學環節也主要以水準儀和經緯儀為主。因此,實踐教學儀器的落后使得學生在掌握了課程理論知識和基本儀器操作后,在今后的工作中仍很難適應,造成所學知識與應用實踐的嚴重脫節。
2 實踐課程教學效果提升途徑
2.1 勤于學習,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勤能補拙,對于青年教師缺乏理論教學經驗,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實踐去提高。備課是每位老師的首要任務,如何備課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必修課。每個人的心得體會都不盡相同。對于課程內容的準備至少要經歷三個過程:對課程內容的熟悉過程,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提煉總結過程,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排練過程。教學是一種表演,備課則精心策劃節目的過程,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由于課堂教學經驗的缺乏和教學環節控制能力的不足,青年教師一定要重視備課的過程,將備課視為穩步成長的基石。此外,要避開閉門造車的誤區,除了積極主動的參加院系舉辦的教學交流活動外,還應該盡可能主動尋求學習機會。例如,多觀摩學習同類課程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技巧,通過網絡、圖書等途徑了解優秀的教學方法,并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多方面深入探究,為提升教學質量做全面努力。
2.2 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青年教師更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這樣才能避免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負責教,學生被動灌輸知識的誤區。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主體,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5],并考慮學生需求并聽取學生意見。
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可通過如下幾方面實現:(1)設置靈活多樣的office hour時段及地點,方便更多的學生訪問,在此過程中除了有目標的答疑解惑外,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其他同學在該門課程學習中的想法和建議。(2)借助目前比較流行的網絡教學平臺,在討論區發起并置頂一個課程難點集合貼,收集每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認為的難點,整理總結后用于指導教學重點內容的選取。需要指出的是,在采取這種各抒己見的形式時,要考慮較內向學生不善言辭的問題,在回復貼設置時可考慮增加匿名回復選項。
2.3 拓展實驗內容,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作為一門工學實踐課程,最終是要應用到生產實際中。測量學貫穿于各類工程的始末,從地形勘察、地形圖測繪到施工測量中的放樣及工程運行過程中的變形監測。在眾多的建設工程中都有正在進行的測量工作,以此為切入點,可以將學生的工程實踐拓展到校外的實際工程建設中。這樣可以使學生切實體驗工程測量課程在整個施工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且有機會接觸到目前工程建設等過程中使用到的儀器和實踐操作方法,為以后更快更好的從事本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3 結語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其各方面能力的成長與高校建設息息相關。青年教師在工程測量等實踐課程的教學方面,要加強與資深教師教學活動觀摩學習,并立足于自身優勢,利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嘗試網絡教學平臺、翻轉課堂、雨課堂、微課等課堂新形式,積極主動的快速成長,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鄧邵云.工程測量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科技視界,2015,08:13-14,16.
[2]劉寧,楊一瓊.高校《測量學》教學效果提升的方法初探,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9:136.
[3]薛琴.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思考,教師隊伍建設,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1:74-75.
[4]肖鸞,陳鳳年,陳海勝.工程測量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22(3):110-112.
[5]王勁松,梁達巧.《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方案的正交優選.四川測繪,2008,31(1):45-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