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宇,易春燕
(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2015年8月1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在未來十幾年間大力發展“校園足球”,使其成為我國教育發展藍圖中重要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校園足球教練員將是影響校園足球健康發展的核心因素。我國的近鄰日本,早在幾百年前就通過“校園足球”活動,來培養青少年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日本足球的迅速發展,得益于日本足協對校園足球的高度重視。在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養模式中,“校園足球”可謂是重中之重,其教育模式中有許多值得中國校園足球教練員學習借鑒的地方。我國體育院校足球專修的學生隨著校園足球政策的廣泛開展,逐步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去,擔任起校園足球教練員的職責。為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院校對足球專項學生的培養,本文從日本校園足球教育模式進行分析,為我國體育院校足球專項的教學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推動我國校園足球活動的蓬勃發展。
1.1足球教育融入校園文化
日本的“校園足球”起源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教育興國的背景下,擁有百年的歷史。早在1917年,大學聯賽和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便已誕生,比日本足協成立的時間還要早。日本現在雖然并沒有像皇馬、巴薩這樣已經成立百年的足球俱樂部,但是確有大量的百年足球傳統的大學和高中,并形成了發達的校園足球文化。具體表現為:日本各地的中小學建有自己的足球校隊。無論是學校領導和老師,還是學生家長,都十分支持和配合學生學習足球。他們認為,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社會活動之一。通過足球,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更好學會溝通、配合;如何面對失敗與挫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去感恩。日本的“校園足球”一般以課外部活(社團)的形式存在,一般不會占用文化學習的時間。日本體育課的教學大綱指出,中小學足球的學習目標是通過控球和傳接球,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感受踢球的樂趣,足球教學主要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沒有訓練和比賽的學生可以參與到啦啦隊或組織人員,這樣就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2 “校園足球”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并重
日本足協非常重視運動員文化素質的教育,規定球員必須高中畢業后才能參加職業聯賽。也就是說,日本職業球員都經歷過完整的文化知識學習,其中優秀的球員基本都有校級比賽的經歷,甚至有的球員是大學畢業后才從事職業足球運動。日本足協認為球員只有在校園中接受了文化素質教育,各方面素質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并接受教練的技戰術指導,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短時間內提升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上海申花足球隊主教練曼薩諾就曾點評中國足球運動員:“身體素質非常出色,溝通能力很強,但他們最缺乏的是技戰術的執行能力?!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球員在文化素質教育上的短板。
1.3專業教練為“校園足球”教育提供保障
擁有一個高水平的教練可以提升青少年對足球的興趣,也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足球水平,積極地推動小球員朝著專業的方向發展。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許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日本足協格外重視對教練員的培養。足球教練員的資格考核有著嚴格的審定程序,即使是退役的國家級運動員執教也必須要持有教練員資格證。日本的“教練資質制度”分為五個檔次:少兒級、C/D級、B級、A級、S級。針對各個等級,日本足協會定期開設教練員培訓班,任何有足球基礎的人都可以參加培訓,只要通過考試即可獲得相應等級的證書,實行寬進嚴出的考核政策。少兒級主要面向10歲以下孩子進行指導,C/D級主要面向12歲以下孩子進行指導。執教中學年齡段及高中年齡段隊伍的主教練,則須擁有B級及以上教練資格證書。日本正是通過教練員等級制,大大提升了參與學習足球教育的教練質量和數量。
1.4運營成熟的賽事為“校園足球”教育提供動力
日本“校園足球”的比賽模式并非是長期性的聯賽制,因為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所以大多數比賽都是短期集中的賽會制比賽。通過各種級別的足球聯賽來保證各個年齡階段的小球員擁有足夠的比賽機會。比如在少年年齡段有全國少年足球錦標賽、J聯盟舉辦的足球節;初中年齡段有高元宮杯全國足球錦標賽、全國俱樂部錦標賽、全國初中學校體育大會、俱樂部青年杯等;高中年齡段主要有高元宮杯全國U18足球錦標賽、日本U18聯賽、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全國高中綜合體育大會等。以日本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為例,每年至少48支參賽球隊,采用單場淘汰制,每年都會有自己的贊助商、形象大使、主題歌及高規格的電視轉播。
2.1對學生足球文化構建能力的培養
“沒有文化的足球是沙漠足球”,是沒有靈魂的運動。我國體育院校對足球專項學生的培養,要提高學生對校園足球文化的認識,通過校園文化來培養中小學生的意志、陶冶情操、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體質健康,啟發學生的足球興趣,使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
目前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最重要的是體育教師個人思想素質和溝通能力的培養,通過人格魅力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體育院校在培養學生時,要注重愛國主義、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教育,還要培養學生強烈的事業心和對足球無限的熱愛。學生畢業后在從事學校訓練工作時要做到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在學生的個人品質修養方面要培養樂觀、親切、寬容、耐心、尊敬、公平公正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這些基本的素質,足球教師才能把學生管理好、訓練好,才能培養學生的精神形成校園文化。由于我國學校教育的實際問題,學生對足球興趣的堅持需要得到家長和班主任的認同,特別是在中小學的校園里,升學的壓力使家長們和老師擔心學習足球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當前我國社會普遍認為學歷代表能力的背景下,家長期望孩子的考入重點高中、考入名門大學,老師期望個人的考核績效工資能多一點。因此,體育院校在對足球專項培養時,要加強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學生要擁有與學校領導、家長、任何老師溝通的能力,可以讓中小學的學生充分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讓學生體驗到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從而促進校園足球氛圍和校園足球文化的形成。
2.2執教理念的培養
足球教練是校園足球活動的直接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行為活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學生在足球活動中能否真正促進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與足球教師有直接的聯系。因此,體育院校在對足球專項學生培養時,要注重其執教理念的培養,使其充分認識足球的教育功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進行教學訓練工作時,要認識到學生不能因踢球影響文化知識的學習,這是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執教理念。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在學生完成文化學習的前提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有潛力的學生進行長遠的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目標,讓學生不以職業球員或明星為目標,要以身心健康、文化知識全面發展為目標。讓學生真正理解參加足球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人的智力,讓人更加聰明,提高情商,更是可以促進文化知識的學習,只有在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文化知識學習、足球技能學習共同重要的認識下,才能促進校園足球活動的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
2.3專業素質的培養
2.3.1 將足球教練培訓內容融入到體育院校足球項目的教學大綱中,我國足球教練員的培訓工作發展較晚,從2009年校園足球活動第一階段開展以來,我國才加大了對教練員的培訓考核,考核內容采用的是亞足聯的培訓教程。體育院校在對足球項目教學在進行相關足球理論基礎學習的同時,還要進行教練員培訓考核教材的學習,掌握新的訓練理念。培訓內容要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的,還要運用到實踐中,培養足球專修學生獲取、分辨、學習、掌握足球專業知識的能力。
2.3.2 與足球特色學校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育實習是體育院校培養優秀教師的重要實踐環節,校園足球教師更是需要豐富的實踐能力。現階段我國體育院校學生的實習多集中在最后一學年,時間較短且集中,體育院校在進行培養時,應當把教育實習貫穿至整個足球項目教學的全過程。在學生掌握足球技能后,就組織學生進入中小學的足球特色學校進行教育實習,使學生可以發現不足,及時補習。長時間的觀摩、教學可以使足球專修學生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體育院??梢耘c當地的足球特色學校合作交流,組織足球專修學生進行觀摩學習、教學訓練。足球特色學校的優秀教練對實習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該評價成績可以計入足球專修學生的畢業考核中。與足球特色學生的合作,可以直接了解當前對校園足球教練的能力需要,對能力不足者可以進行“回爐再造”以滿足校園足球教練員的能力要求。與足球特色教練員的溝通,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2.3.3 與足協合作,持兩證上崗。體育院校要完善足球專修學生的評價體系。證書是確定學生是否可以擔任教練員資格的最好證明,足球專修學生除必須考取教育部認證的教師資格證書外,還應考取足協認證的教練等級證書。這有利于促進足球專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在從事校園足球教練員工作時,做到持兩證上崗,保證教練的質量和數量。
2.4掌控、組織管理競賽能力的培養
我國各年齡段的全國青少年足球錦標賽、聯賽、超級杯、冠軍杯,及各地市的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校長杯等各種體制的不斷完善。教練員將帶領學生參加更多的比賽,所以校園足球教練員掌控比賽的能力就至關重要。掌控比賽的能力是完整聯賽體系下教練員知識、經驗、智慧的全面反映,體現出教練員的綜合素質。對賽場突發事件的應對、戰術意識的傳達更是教練員情緒和意志的反映。因此體育院校足球專項學生很可能畢業后擔任足球教練員,所以要重視對手分析、比賽分析、戰術制定、比賽編排、臨場應變、調節運動員競技狀態、激勵運動員斗志等全方面的競賽能力培養。
校園足球運動隊的管理優劣,直接影響到球隊作風和運動員的成長環境、長遠發展。一個運動隊若沒有良好的組織管理,必將散沙一盤,缺乏生機,難以取得進步,甚至誤人子弟。因此體育院校要培養未來校園足球教練員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其充分調動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足球訓練刻苦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進行訓練、學習。還要具有科學發掘人才、培養人才、嚴格管理、凝聚團隊精神的管理能力,做到球隊管理紀律嚴明、訓練計劃科學、獎懲分明,從而帶領球隊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
日本成熟的校園足球發展模式可以給當前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很多啟示,本文僅從我國體育院校足球項目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我國未來足球教練員的整體的素質,以更好地服務于校園足球的偉大事業。
[1] 應虹霞.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17-132.
[2] 譚剛.日本青少年足球發展策略對中國足球發展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4-121.
[3] 程隆,張忠.日本足球青訓的發展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4(7):95-98.
[4] 郭振,喬鳳杰,李聲民.日本大學足球發展歷程及其啟示[J].體育學刊,2017(1):121-127.
[5] 汪瑋琳,王莉,康輝斌.中日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6):690-693.
[6] 李衛東.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2.
[7] 李衛東.日本足球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4):15-18.
[8] 熊崎敬[日].李志紅,譯.日本足球獨家揭秘J聯賽百年構想[J].足球俱樂部,2011
[9] 山口隆文,伊藤信宏[日].足球運動員培養政策的展開[J].日本足球協會新聞,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