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花+馬繼琴
【摘要】研究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護理體會。闡述優良護理對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恢復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危險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1..02
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泛指發病6 h后至7天內經臨床治療后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仍進行性加重的缺血性腦卒中[1-2]。目前PIS 仍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是嚴重影響和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
缺血性進展性卒中在腦梗死病程中很多見,其發生機制目前研究尚不透徹,其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分別為腦部和系統因素,腦部因素主要是腦組織水腫、出血性轉化、血栓形成、側枝循環建立障礙等,系統因素包含低血壓、低灌注、水電解質失衡、發熱、感染等因素。
研究表明,進展性卒中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研究表明,糖尿病與顱內外血管病變密切相關。當然,高血壓也是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顱內外血管的嚴重狹窄是PIS的病變基礎,其可導致遠端血流灌注減低,在側支循環差的部位發生發生梗死,當原狹窄程度加重或閉塞時,腦血流量持續下降,缺血半暗區持續擴大,進而進展為進展性卒中。而冠心病中,如房顫等因素可形成心源性栓子形成腦栓塞,導致心排出量減少,有效灌注不足,最終形成持續加重的神經功能缺損[3-4]。
有研究表明,因自動調節系統功能激活,腦梗死早期血壓較梗死前明顯升高,所以在臨床上患者的入院血壓可以評估進展性卒中的發生率。學者發現卒中后超急性期高血壓及最初24 h內血壓輕微降低都與神經功能惡化相關。Castillo等通過相關血壓監測實驗發現,腦梗死血壓降低會影響缺血半暗帶的血液供應,但腦梗死后高血壓又會引起缺血組織的水腫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缺損加重。
有研究亦發現卒中后的血糖升高可以是應激性的,也可能出現持續性升高,但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是,持續性血糖升高往往會導致預后不良,其機制主要表現為:高血糖促進組織氧化,產生氧自由基及乳酸酸中毒,損害內皮功能,血管內皮細胞的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表達增加,從而使損傷患者的壓力感受器,導致大腦自動調節功能異常,加重腦梗死癥狀。
腦梗死后體溫升高也是導致加重神經功能損害和預后不佳的因素之一[5-6]。卒中后發熱可由感染性因素引起。而非感染性包括卒中后炎癥反應、下丘腦受損及興奮性氨基酸作用等因素,在卒中急性期,發熱會導致腦梗死患者預后不良,并且有研究表明,腦梗死1周后,發熱出現越晚,臨床預后越差,進展性卒中患者的血常規常常可見白細胞升高。
研究發現,進展性卒中發生與DWI受損體積的擴大相關,其中最初的受損體積是進展性卒中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梗死直徑>1.5 cm是神經功能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頭顱CT或MRI影像學上可發現早期顱內低密度影、腦水腫及占位效應。CT異常出現越早,病情越危重,病情加重的可能性越大。
進展性卒中在缺血性卒中較為常見,卒中單元的發展明顯改善了卒中患者的預后。對發熱、高血糖、血管的關注及適當的處理對預防卒中進展至關重要。由此可知優良護理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及恢復中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功能在發病數天后就開始恢復,其中以1~3個月恢復最快,3個月后可因種種因素,導致恢復減慢。由此,早期的肢體康復訓練對減少偏癱肢體并發癥,減弱肢體肌張力至關重要。由此可知,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在發病24 h內站立并下床,此行為能大大減少患者在3個月內的病死率和急性事件發生率。除此之外,早期康復訓練可以預防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護理人員應鼓勵并協助患者早期下床站立,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從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功能,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往往會遇見很多由言語障礙的患者,而在針對此類患者時,早期語言訓練很重要,護士應對患者耐心示范,悉心教導。病人在學習過程中發音可能不正確,應耐心鼓勵病人,增加病人鍛煉的自信心。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約51%存在吞咽障礙。吞咽障礙者因因進食障礙出現脫水及營養不良;也可因誤吸而導致吸人性肺炎或窒息。有研究報道,除意識障礙者可暫用鼻飼外,中、重度吞咽障礙者均可經康復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有研究表明,早期進行插胃管同時鼓勵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此不但可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還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
臨床工作上,患者與護理人員接觸最多,患者家屬多大數的陪護知識來源于護士,護士擔當健康教育的主要角色[7-9]。在腦卒中患者康復過程中,護士的角色包括評估、合作、交流多項工作。Burton等也指出,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過程中,護士是教育者、照顧者、服務者及照顧管理者。因此,優良護理對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有重大意義[10]。
參考文獻
[1] 王冬冬,高 政,郭子江,等.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發病率和相關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醫學雜志,2005,9(37):1-3.
[2] Ferrari J,Knoflach M,Kiechl S,et al.Early clinical worsening in patients with TIA or minor stroke.Neurology,2010,74:136-141.
[3] Kim BJ,Lee SH,Kang BS,et al.Diabetes increases large artery diseases,but not small artery diseases in the brain. J Neurol,2008, 255:1176-1181.
[4] Kim BJ,Lee SH,Kang BS, et al.Diabetes increases large artery diseases,but not small artery diseases in the brain.J Neurol,2008, 255:1176-1181.
[5] Castillo J,Leira R,García MM,et al.Blood Pressure De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Injury and Poor Stroke Outcome.Stroke,2004,35:520-526.
[6] Yong M, Kaste M.Dynamic of Hyperglycemia as a Predictor of Stroke Outcome in the ECASS-II Trial.Stroke,2008,39:2749-2755.
[7] Saini M,Saqqur M,Kamruzzaman A,et al.Effect of Hyperthermia on Prognosi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2009,40:3051-3059.
[8] 易興陽,潘繼豹,陳存木,等.進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細胞流變特性及分子流變特性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l4(3):294-298.
[9] 秦 娟,郭秀君.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24-426.
[10] Burton C,Gibbon B.Expanding the role of the stroke nurse:apragmatic clinical trial[J].J Adv Nurs,2005,52(6):640-650.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