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叔續
摘要:本文以語文學科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技校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并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提高教學效率的可行思路,以期為技校語文教師教學提供有益參考,使之在選擇教育方針和設計教案等方面能更具針對性,更符合當今社會對技校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課堂現狀;教學思路
一、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概述
1.教案設計過于形式化
實踐中,部分教師在課前設計教案時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忽視了課件為教學服務的根本功能,從而盲目地追求課件的聲音效果和圖像效果,將課件設計得很花俏,教學內容卻粗制濫造,導致學生注意力被課件華麗繁復的場景吸引,課上只關注課件畫面好看與否,很少展開與課文之間的想象聯系,更別提深入思考課件背后蘊藏的語文知識。由此,課堂被大量聲像文件充斥,看似熱熱鬧鬧,實際上反成為學生學習新知的干擾,學生很難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從優美的課文中接受文學熏陶。
2.教學方式缺少互動性
現實中,部分教師為了實踐新課程理念而刻意追求教學方法的新穎,甚至不問究竟的套用新型教學方式,比如,一律適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只圖形式,不要實質,課堂看起來鬧哄哄,氣氛活躍,實則學生多在討論無關話題,這種情境下的教師成了解說員,學生成了觀眾,缺少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提高技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實現路徑
1.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現代教育技術有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聲形并茂的多重優勢,能夠使生澀難懂、抽象深奧的知識概念變成靈動、有趣的各種影像,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形成直觀且豐富的感性認識。技工院校的教學和學習模式與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異性,對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較高,更側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對此,可利用語文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結合,為學生呈現靈動活現且富有美感的視像畫面,以盡可能長時間的吸引學生注意,提高課堂講授的有效性。同時,還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掘更多新奇的教學資源,創設更豐富和學習平臺,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進而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但要注意的是,在強調學生對語文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其實際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實現語文素質培養和專業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機結合。
2.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實踐證明,但凡高效教學,首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基礎,而要讓學生熱愛語文,首要營造輕松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課堂互動性的提升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還能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對其日后專業發展亦大有裨益。正所謂“人類是天生的表演者”,教師可根據講授課文,靈活地選用情境創設、角色模擬等方法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站在“劇中人”的角度來全面分析課文,體會其中內涵和主旨,同時,還可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或是將學生分作正、反兩方來圍繞課文中心展開辯論,暢談自己的心得,將個體學習轉化為團體學習,由此在學生親身投入的活力帶動下,課堂熱情滿溢,不僅能讓學生學習能力、演說能力得到綜合鍛煉,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效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
3.結合課外拓展群文閱讀,提高學生文學基礎
群文閱讀更加關注學生閱讀的數量與速度,關注學生在有關聯的不同文章閱讀過程中對于整體文章的認知和建構。簡單地說,即教師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這個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現實中,多數技校學生閱讀涉獵范圍較窄,群文閱讀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開闊其視域,豐富語文內涵,培養語文素養。對此,教師可在通讀現有課文閱讀的基礎上,將閱讀視角引向課外,廣泛選取文本,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對比分析能力和多角度思維能力,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積累更多文學知識。比如,在學習老舍《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可以搜集老舍其他優秀文章,如《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等讓學生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表述觀點,在交流、探討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文中意蘊,習得更多寫作技巧。
技工院校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以就業技能、生存教育為核心,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廣大教師應基于這一目標導向,積極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指導技校學生學習并掌握語言運用規律,提高語文素養,以確保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回歸語文本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