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娟
(西吉縣第一小學,寧夏 固原 756299)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受到大多數家長和孩子的喜愛。但在我縣各個小學,因為音樂學科未列入升學考試范疇,導致學校領導對音樂教學認識較淺,大多數家長也不重視孩子對音樂的學習,甚至連音樂課也常常被擠占、挪用。小學階段是學生音樂素質全面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興趣的重要階段。所以,本文重點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做簡要探討。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伴隨我們每個人成長。為了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將不同的音樂材料、生活場景、或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實現趣味性教學。如學習歌曲《父親》時,可先問學生最想感恩的人是誰?你想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呢?同時播放歌曲《父親》,播放父親在田間勞動的畫面,老師引導學生,一把情,一把愛把我們拉扯大,一雙手,一顆心,父母把日子過成畫,我們長大了,替家里操點心,幫媽媽干點啥就是最好的感恩。把朗誦和音樂完美的相結合,讓同學們更難忘這節音樂課。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而游戲式教學不僅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但傳統觀念較強的教師排斥游戲式教學,認為會使課堂氣氛亂七八糟的,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所以作為一名音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特點,充分利用游戲式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學校音樂教育必須包括課內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二者是一個不可分割整體”。課外活動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在我縣的農村小學,音樂課每周只有一節,教學條件相對較差、設施配備不完善。僅靠學校安排的音樂課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素質是遠遠不夠的。作為音樂老師,我們必須充分合理且科學地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音樂訓練,為學生學習音樂創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學校音樂小組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音樂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音樂課堂教學相比,音樂小組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可塑性,是學生非常喜歡參加的課外活動形式之一。
在課外活動期間,我們可以開展各項音樂活動,如舞蹈隊、合唱隊、器樂合奏、曲藝、小品等。當然,興趣小組也要以學生為本、從實際出發,內容要著力做到新穎、獨特、有趣并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且以發展校園文化,活躍校園生活為主。我們只是為學校音樂愛好者提供施展才藝的平臺,通過這些新穎、獨特的音樂興趣小組的開展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欣賞水平。
小學生的年齡慢慢增長,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在不斷增長,并能夠作出獨立地判斷和評價。學校根據學生的這—特點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匯演,讓學生在豐富的演出中作出正確的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從而找到自信,激發音樂學習興趣。
學校文藝匯演這個平臺,是學生展現美的重要途徑,小孩子們會把各種各樣的歡樂和可愛通過舞蹈和音樂表現出來,把快樂留在舞臺。這個平臺不僅給了學生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和表現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是人們對情感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美妙動聽的音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愛好音樂的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受日常生活、校園環境等的限制,缺乏對音樂所表現出來的事物和意境的深刻理解,但也會隨著音樂舞動,很容易投入到音樂當中,深切感受音樂的美。因此,作為音樂老師要善于利用演出這個舞臺,把聽覺與視覺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點燃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音樂教學上,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天真、好奇的特點得以發揮,并通過課堂教學、課余生活以及文藝匯演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學生的審美心理、鍛煉學生的思考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