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瀠方
摘 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猛烈文化批判者,魯迅長期以來形成反孔反封建形象,甚至一部分人認為魯迅影響了中國文化斷裂的人。魯迅憑借著特有悟性以及體驗來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經過調整、處理以及科學創新,促使魯迅文化作品以及文學思想等都呈現出非常強烈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的色彩。本文對民俗文化對于魯迅文學創造的影響作了分析,提出了魯迅文化創造中民俗文化傳承,為更好的理解魯迅文學創作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魯迅;文學創造;民族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01
一、前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民俗文化所占比例非常大,居于傳統文化體系中基礎地位,民俗文化存在于歷史邊緣,處于無所為而為狀態,在具體行動時,民俗文化價值以及民俗文化經驗都能夠體現正統文化側影,同時也投射出廟堂文化。魯迅文學精神以及文學創造同中國的傳統民間文化具有非常密切關系。從魯迅角度來看,民進不僅體現可改造文化體,還能夠體現出鄉土情結,情感性以及主觀性非常強。魯迅所表達民俗理念屬于感性存在體,體現魯迅在社會、文化、歷史、民族心理等多重投射,屬于多重視角整合體。
二、民俗文化對魯迅文學創造的影響
1、民俗文化為作家創造提供源泉
魯迅創作中所涉及文藝理論內容比較多,勞動創造藝術思想提出給予巨大啟迪。魯迅文藝理論中肯定了勞動人民非凡的藝術創造力,民眾精神財富為作家創作提供源泉。民間文藝中蘊含豐富民眾智慧,創作題材方面,將充滿鄉土氣息藝術形式、多樣化人物形象以及靈活表現手法等融入到作品中,諸如,《中國小說歷史的變遷》中強調神話在小說、詩歌中的重要作用,從神話角度選取素材形象,逐步滲透到新文學創作內,特別是廣為流傳傳說、故事、神話等等,是作家創作核心店。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廣為人知并且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神話故事,背后所潛藏戰斗精神值得人們傳承。諸如,《離騷》、《九歌》等無論在題材方面,還是在內容方面,得到當地民俗文化影響。從神話故事中可以發現勞動人民在文學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針對性民俗文化態度
在民俗文化方面,魯迅針對問題提出針對性分析態度。該種認知態度和魯迅思維特征之間極為溫和。舊文化中提取出合理因子,構建全新文化,但是傳統文化優和劣之間極為容易混淆,魯迅致力于合理的分析與鑒別傳統文化中的優和劣,雖然為后來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對之后發展卻也產生巨大阻礙。雖然新文化發展對民族文化產生一定影響,同時所蘊藏健康性與合理性也成為新文化中不可缺少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必然化發展趨勢。
三、魯迅文學創造中民俗文化的傳承
1、民間美術化融入到魯迅文字寫作
魯迅接觸較早民間文藝就是民間美術。年畫是民間文藝重要代表,表達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美好想象,這樣能夠營造色彩鮮亮喜慶氛圍,利用夸張手法來調動讀者對于生活無限熱愛以及無限向往,進而給予更加愉悅審美想象與審美感覺,審美趣味非常濃厚,這樣滿足幼年時代路線對于外部世界探尋和好奇。諸如,“年畫是魯迅所喜歡的,幼年魯迅的床前,就貼著兩年年畫,一張叫《八戒招親》,另一張是《老鼠成親》”。魯迅借助《八戒招親》與《老鼠成親》等年畫通過動物世界來描摹人們所喜聞樂見婚姻喜事,視覺效果方面憑填滑稽與童趣,這樣能夠促使小魯迅能夠接受。對于年畫愈發親近使得魯迅對于民間藝術。基于民間美術豐厚創作以及豐富閱讀,魯迅在版面設計以及民間木刻方面理解更為獨到,同時對魯迅文學創作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2、紹興戲納入到文學情感內
少年時代魯迅紹興戲興趣非常濃厚,紹興戲中蘊含非常多鬼形象,戲中蘊含鄉間滑稽、鄉間幽默趣味等,這也是路線鐘愛紹興戲重要原因,魯迅在文學創作過程中從故鄉滑稽戲思路方面發展來幽默。少習性氛圍廟會戲、目連戲、大戲三種,其中最能夠調動魯迅情緒的是鬼戲,少年時期魯迅對對怪誕有趣紹興戲充滿興趣,對鬼混存在著秘密的愛戀,這就使得魯迅在文學創作方面形成了無常與女吊形象,同時與習慣于利用借鬼發泄方式來表達文學情感。紹興戲形象滲透在文學創作中,推崇包含民眾指揮滑稽戲,例如,魯迅十分推崇《目連救母》,進而根據故鄉滑稽戲思路發展出創作幽默,那么不僅需要立足于現實關懷,還需要用語奇警,諸如,《孔乙己》、《阿Q正傳》中展現民俗風情,因勢利導體現事故人情,促使民俗和社會之間有效互動,利用彼此反作用力來實現國民性改造與國民性批判,體現魯迅繼承以及化用民俗觀中存在著政治教化功能。
四、結語
從魯迅文學創作來看,創作內容來源于民間,著重闡釋底層民眾的精神狀態以及命運,體現宗法制度下民間文化所體現的愚昧與奴性。民間文化體現出樸素審美風格、堅強生命力以及淳樸民興,這就使得魯迅重燃民俗文化希望。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共收錄九篇散文,其中有七篇是關于魯迅少兒時期民族物象和民俗人物。魯迅和民族文化之間秉持著和諧并且相互認同溝通方式,民俗文化也成為魯迅文學創作中的寶貴資源,對促進魯迅形成獨特文學藝術與文學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薇. 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文學精神在余華小說創作中的傳承[J].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8:86-87.
[2]夏明菊. 同一符號的兩種闡釋話語——魯迅、沈從文小說中的傳統文化觀[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 22(4):54-59.
[3]牟玉珍. 淺析魯迅小說創作中的人道主義思想——解讀《狂人日記》《祝福》等小說[J].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0(11):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