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 任文靜 張彤
【摘要】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生存離不開人才這個寶貴資源,而人才誠信則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要素。人才一旦失信,不僅會造成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也會給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阻礙。近年來,很多地方已開始逐步建立人才誠信業績檔案,初步建立起了人才誠信體系的雛形。然而,天津市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誠信體系,本文通過實地訪談和調查問卷對天津市人才誠信問題進行研究,為天津市建設人才誠信體系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人才誠信體系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必要的。誠信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誠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越來越扭曲,在我國人才交易市場中出現了“人才失信”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求職者從文憑到個人信息,從獲獎情況到工作經歷,從績效考核到薪酬測算;企業從公開公布企業公司規模到資產狀況,從經營業務到盈利水平,從薪酬安排到工資下發等現象,都有可能進行虛假宣傳,造成了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風氣。近年來,我國人才交易市場“人才失信”現象盛行,然而這些現象并沒有得到重視,更沒有得到解決。在我國,這些問題沒有公開完整的官方統計數據,而且天津市對于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的研究也十分有限。本論文將在采用充分了解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問題并給出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現狀
在天津市經濟不斷迅猛發展的同時,人才失信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僅導致了天津市各個區的企業隱藏其真實發展情況,也使個人養成了不誠信的習慣,形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效應。因此我們針對天津市人才誠信缺失的現象作了實地調研、走訪當地企業與政府機構、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從中發現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調研的部分結果分析如下表。
在本次調查中,共發出調查問卷220份,收到有效調查問卷210份,其中10份為無效問卷。該調查問卷是發給天津市各大企業、政府機構單位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填寫。從調研結果可知,當前天津市人才誠信缺失的情況比較嚴重,但不誠信行為的程度不嚴重。具體到企業、機構中,應聘中出現失信的情況、企業平均年違約率均不嚴重。而就業不誠信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風氣、誠信教育的缺失、法律法規不完善的影響;在有效制約就業誠信缺失的方式中,認可制度約束與技術支撐、社會監督與多元化評估等方式。
(二)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存在問題
1.缺乏完備的人才信用法律法規。目前天津市沒有對人才失信問題進行明確的法律界定,以及對人才市場的不同參與者,如求職者、中介機構、招聘單位等失信問題追究其相應的責任并進行相應法律懲戒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誠信體系的建設便缺少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柱、法律約束力以及完善的懲罰機制。若失信行為沒有及時得到法律的懲戒,那就會淡化人才市場中守信者的誠信意識,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時,失信者也意識不到該行為的錯誤,這將使誠信缺失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對天津市的整個人才市場產生極壞的影響。
2.信息不對稱,出現了所謂的“誠信危機”。在天津市人才交易市場,信息流通渠道不順暢、信息不對稱是導致誠信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人才市場的中介機構失信于求職者,在獲得相關費用之后,對求職者不管不顧;求職者失信于招聘單位,求職者假學歷、假履歷的現象屢次出現;招聘單位失信于求職者,對外過分的吹噓企業綜合水平,公開傳播虛假的企業信息。這些現象都導致了誠信危機的產生,人才市場的主體之間互不信任,利己主義思想作祟,投機者數量增多,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
3.人才誠信體系缺乏所需的技術支持。天津市各個區對人才市場中個人、企業的信用記錄沒有集中的歸檔,數據沒有進行有效的共享,缺乏一個整合信用數據、人才業績的平臺。那么對于一個失信的求職者,企業便不能及時了解該求職者的以往信用,不能對該求職者的相關履歷進行核實,這會使失信者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樣求職者對企業虛假信息的宣傳不能準確辨別,造成了求職者篩選企業的干擾。于是一個動態的、綜合的人才檔案、基礎數據庫等技術支持對市場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4.人才市場監督力度不夠。政府的監督力度不足,缺乏一個完整的監督體系,對個人、企業的違法失信行為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罰;行業的監督力度不足,企業間沒有互相監督,對一些企業嚴重的失信行為進行包庇,導致企業誤解失信成本低,造成“免費搭乘者”的現象;社會的監督力度不足,使社會個體對于自己掌握的人才市場參與者的失信行為沒有及時舉報、告知相關部門,引致不良的社會風氣現象盛行。這些主體對人才市場強有力的的監督,可以直接改善人才誠信體系。
5.人才市場誠信意識不清晰,道德教育不深刻。在人才誠信體系建設中,誠信意識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天津市人才市場中求職者缺乏誠信觀念,企業不注重道德教育,他們都沒有充分了解到誠信這一優秀傳統對于自身職業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更加沒意識到失信行為給自己、企業帶來的嚴重后果,企圖逃脫失信的懲罰,引發了一系列的投機行為。比如,入職者雖進行了嚴格的入職培訓,但誠信教育似乎只是理論教育,沒有落實到實處,這便起不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只是走一個流程而已。
二、國內外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經驗借鑒
(一)國外人才誠信體系的建設
英國的人才誠信體系對個人行為的數據尤為重視,他們不斷改進信用評估方法,利用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系統的整理與保存;而美國的人才誠信體系著重于記錄完整的信用,個人信用評價的數據更多來源于個人的行為數據,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數據;法國的人才誠信體系利用了某些個人行為數據的很多優勢,隨著不斷優化的個人信用評價方法,加上互聯網的技術以及機器學習的技術,不僅能夠通過個人行為的數據來推斷個人的信用狀況,也使得個人信用評價的指標更加多樣化,評價結果更加準確。endprint
在這些國家都已經有了管理誠信檔案的措施,也已經建立了高效且完善的人才誠信體系,而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人才交流機制健全。這些國家的做法不僅對于現在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而且對于全國人才誠信體系的建設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天津市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當地企業機構以及調查問卷的方式,結合天津市的地理優勢以及天津市各個區的發展情況、發展趨勢、存在問題提出人才誠信建設體系的對策與建議。
(二)國內人才誠信體系的建設
在建立適合我國的人才信用體系方面,浙江、上海和深圳等各地都進行了自己的摸索,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找到了適合自身的人才誠信體系,并且不斷改進。比如:(1)浙江模式。即由浙江省政府擔任領頭羊,其相關部門、中介機構參與,并組織成該建設體系的小組,形成個人、企業的人才信用服務體系。浙江主要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并且提出人才誠信體系的服務功能。(2)上海模式。即通過政府、市場“兩只手”從同業到聯合征信有序地共建體系,強化了政府、市場的合作作用,政府、市場互相監督,共同建設人才誠信體系。(3)深圳模式。即由不直接投資的深圳市政府開始,有關政府部門擔任重要單位,并在中介機構的參與下形成體系。深圳更關注與中介機構的作用,在帶動中介機構的合作參與下,更好的為建設人才誠信體系服務。
國內人才信用體系建設著重于政府的主體指導作用,在政府的帶動下,個人、中介機構、企業全方位參與,并且結合地方人才誠信現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信用體系;其次,國內建立了全國國家人才誠信公共信息查詢(服務)平臺,組織專業誠信人才信息備案、考核、測評和就業服務,服務于國家專業誠信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因此,天津市應該借鑒國內其他省市的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的情況,建立具有天津市地方特色的誠信體系。
三、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對天津市企業和個人培養誠信意識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為了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維護人才的基本權益,在天津市要加強對誠信的道德教育,首先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媒體的輿論導向能力,利用電視、廣播、雜志、社交平臺等,加大對誠信教育的宣傳力度,以及利用媒體的曝光度,對失信行為進行輿論譴責,對守信的典型范例進行表揚,在高頻的媒體沖擊下使誠信意識引起大眾的高度重視;其次,企業應該提高對其道德文化的重視,比如請信用教育機構定期的對管理層和員工進行培訓,從而深入塑造企業的誠信品牌,提高可信度,還應對企業成員、求職者實事求是,實現相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人才市場中的個人更要培養誠信意識,誠信對己,誠信對社會,升華自身的誠信品格。
(二)建立天津市多元化誠信評估體系
從縱向來看,誠信評估體系分為兩部分:個人與企業;從橫向來看,其評估體系分為兩個板塊:價值體系與信譽體系。首先,分別建立個人與企業的評估體系主要是因為評估的標準以及多次評估的原因。個人主要針對個人發展情況,企業主要針對企業整體的發展情況。而且企業評估可以再次對個人進行評估,也可以稱為個人評估是企業評估的基礎。其次,個人的價值體系主要評估個人綜合能力、發展潛力等方面,企業的價值體系主要評估企業的注冊資本、員工規模、規章制度等方面;而個人信譽體系主要評估個人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職業信譽、司法信譽等方面,企業信譽體系主要評估企業的盈利水平、凈利潤、商業信譽、金融信譽、公司地位等方面。這樣來看,建立多元化的誠信評估體系,是對“人才誠信危機”的又一重保障。
(三)建立人才誠信技術體系
首先,開發一個專業服務于人才誠信的信息交流以及教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天津市內的所有人員都可以進行個人以及企業的誠信調查,并查看信用積分等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投遞簡歷等實現人才的最優資源利用。其次,建立一個獨立的數據庫。首先,建立一個綜合的天津市數據庫;其次,把這個數據庫分成河西區、河東區等區進行管理,在此基礎上,分個人和企業進行補充。這樣,一個比較完善的數據庫可以為天津市人才誠信技術體系做支撐。同時,在數據庫中,多收集數據源以及個人、企業的真實誠信情況。最后,人才誠信體系需要技術體系進行支撐,變革紙質的人事檔案制度,加快建立電子化的人才檔案并且由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人才業績檔案格式,對人才檔案數據進行匯總。
(四)建立社會監督體系
在復雜多變的人才市場中,需要高效嚴格的監督體系對市場中的人才誠信問題進行監督。天津市政府需要建立信用懲戒體系,對失信行為進行批判和懲罰,使市場中的參與者對誠信與失信有一個界定的尺度并建立其自身行為標桿;行業監督也尤為重要,建立企業人才失信行為黑名單,在企業之間公開,并且在數據庫中進行披露,這樣的監督機制會在員工中增加一種緊張感,有效縮減失信行為;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社會輿論監督,建立一個誠信投訴平臺,通過匿名留言或者撥打熱線等方式公開、公正、公平的進行監督,這樣就形成了以媒體為監督平臺、以社會大眾為監督個體的全方位的人才誠信問題監督體系。
(五)建立相應的制度法規
在實地調研與調查問卷中可以發現,制度與法規的建立這種有效制約人才誠信缺失的方式是受到個人、企業的歡迎的。的確,在這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健全的甚至還沒有形成。結合天津市的地理優勢,該市政府還應根據調研結果以及出現的問題制定適合天津市的制度法規,對信用數據的使用以及開放程度做出嚴格界定,對失信者的行為做出懲戒,對相應的人事檔案做出調整等。除此之外,應按照和平區、南開區等區屬進行檢驗其實行情況,并根據實行情況做出實質性的獎懲措施,激勵區內的政府機構部門以及企業抓緊實施該制度法規,并對個人失信行為形成約束。
參考文獻
[1]姚遠.論山西票號人才選用機制中的誠信觀[J].經濟師,2016.
[2]黃寶菊,馬欣.從現代性視角反思金融人才誠信品質的培養[J].征信,2015.
[3]曹穎.對完善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思考[J].北方經貿,2014.
[4]劉萍.建立誠信執業的人才體系[J].中國資產評估,2013.
[5]余蕾.人才網站人才交流誠信評價體系建設初探[J].人事天地,2012.
[6]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聯合課題組.如何加強人才誠信體系建設[N].中國人事報,2007.
[7]張玉,焦麗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才誠信體系[J].中國科技信息,2006.
[8]Angelini E,Tollo G D.Roli A.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Finance,2013.
[9]Hoofnagle C J.How 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Regulates Big Dat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3.
[10]Crosman P.ZestFinance Aims to Fix Underbanked Underwriting[J].American Banker,2016.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天津市2017年人才工作重點調研課題“天津市人才誠信體系建設研究”的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郭娜(198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任職于天津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任文靜(1994-),女,漢族,山西晉中人,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張彤(1994-),女,漢族,山西呂梁人,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