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班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對提高農村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些年來,農村生源的大幅度減少為農村小學實現小班化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本文以本文針對農村的小班化教學現狀展開研究分析,希望能夠發現一些問題并提出有價值的意見,為實現小班教育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農村小學;問題
一、 小班化教學含義
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就是班級規模相對較小,學生人數較少。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小班化教學注重的是教學理念,教師需要貫徹尊重學生,讓學生能夠發揮個人所長的理念。班級規模的縮小使得孩子們不用在像以前那樣得不到老師的親自輔導,學習空間和環境的變化不僅僅是為老師帶來了實施教學策略的便利,也使得每個孩子能夠公平,個性發展這一教育核心得到更好的體現。總的來說就是小班教學這一模式能夠使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權利。老師也能夠更好地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合適的教學方針,提高教學質量。小班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一個綜合評價體系來評價,以達到對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
二、 農村小班化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 座位安排單一,教室設置不合理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桌椅的擺放模式是影響學生和老師交流的直接因素,同時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就會有一定的改變,最終就會使得整體的教育效果不明顯。但是對于桌位編排這一問題在農村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改善,仍然在他們的座位上采用傳統的排位方式,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空間可以很好地編排座位。實際上的教學中,盡管學生的座位經常會換,但基本上屬于前后互換,基本的模式并沒有改變什么,大量的空間還是浪費了。其實老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的調整孩子的座位,以方便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方便學生討論,更有利于教學。除此之外,教學房間里的空置空間還沒有充分利用。只有少數鼓舞人心的口號在課堂上對學生沒有什么激勵作用,老師可以對教室墻壁進行布置。不僅布置了教室的墻壁,也布置了獨特的氣氛,以增強教室的活潑性。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也會增加學習興趣。
(二) 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度不太高
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而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才是教學目的的主旨。現在的教學活動不盡相同,所以應該隨著教學需求的變化而變化。農村小班化教學是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應該是老師講解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但是呢,大部分的老師現在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老師也是處于比較困惑的階段,他不清楚到底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合適學生的,什么樣的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有效,什么樣的策略才是最好用的。處于迷茫階段的他們也不得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三) 教學評價單一,結果大于過程
小班化教學在要求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時候,可要求教學評價的多樣化。教學評價的形式可分為時間和功能兩大類。同時又可以分成診斷評價、形成性評價和最終評價三小類。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農村小學教學評價是一種終結性評價。唯一的評價指標就是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習態度這類因素都是忽略的,這樣就導致了評價的形式過于單一。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先入為主,人們對學校關注的重點就是升學率。迫于這樣的壓力,學校和教師必須把學生的成績放在教學工作的第一位,為了使得自己的教學成績更加優秀,從而忽視了孩子在教學過程中的真實需求,以至于他們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都受到了限制。
三、 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 教育經費的投入需要加大
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地方政府和相關的教育部門也應該把農村教育重視起來,加大對于農村的教育經費,改善農村的教育設施和相關的教學環境以及相關的學校建設。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加大老師的教學質量,組織教師交流大會,老師之間也可以開展合作交流,共同制定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案。
(二) 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由于農村小學的教學評價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導致了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教學目標的思想漸行漸遠。這樣的方式不僅限制了老師的教學策略,同時還要時刻關注著他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對生活的價值觀。同時還要多多鼓勵學生積極地參加課堂的教學活動。在注重教學成果的同時,時刻關注著學生的這才是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系統。時刻關注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過程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整體的發展。
(三) 加大師資培訓轉變教育理念
現在的農村小學老師師資是非常薄弱的,而且老師的數量也少,還有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的,這樣就導致了教學的質量不是很高,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成長。所以,對于農村教師的培訓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政府需要根據當地的師資情況,貫徹教師的培訓理念,針對相關的教學要求,對每個老師進行針對的、有效性的培訓,同時對于教師的培訓必須做到普及到每一位老師身上,對于不同層次的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采取分層分類模式,建立多元化培訓體系。只有做到老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才能夠實現農村小學教育的有效發展。
四、 總結
農村小班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的出現對于改善現有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當地的小學教育有著極大的多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化教學不僅僅是要減少班級人員,更重要的是需要注重對老師的培訓以及教學設備的完善,與此同時還需要引入新鮮的血液,招募更多優秀的教師,只有改善師資力量以及相應的教學設施,才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小班化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衛國.淺談農村小班化數學分層教學——以民勤縣農村小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7,(A4):98.
[2]王多儒.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以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壩鄉高級小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7):122.
作者簡介:李廣得,中小學一級教師,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興盛鄉紅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