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當前課堂主流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自己主導課堂教學的水平,想方設法地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組織好學生課間活動和重視學習中質疑探討三方面工作,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突出;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主流的教學方式。從成熟的課型來看,我們可以見到學生獨立、自主、高效的學習。一切的過程都顯得那么的自然、生動,似乎教師就只是一個“擺設”,這可是我們教師夢寐以求的最高教學境界啊。可是如果我們是剛剛起步嘗試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話,就有著很大的差異了。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過程雜亂無章,往往是課堂學習過程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在具體學習效果上卻又與理想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為了保證課堂學習的效果,有的教師就不得不對學生的各個學習過程進行認真的布置,生怕遺漏了任何一個環節,結果也就把新課程改革的課上得既像新型課又像傳統課,不倫不類。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尷尬局面的原因其實在于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做到有效,以至于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凸顯。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自己主導課堂教學的水平,想方設法地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靈動的、充滿活力的。這一切都有賴于小學數學教師的精心組織。否則的話,數學課堂將變得枯燥無味,學習效果也將無法得到保障。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呢?
一、 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在成功的小學數學課改課堂上,我們會看到學生充分、有序、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這個時候,相信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師會羨慕這種良好學習局面的形成,也會去探究這種良好局面形成的原因。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有序、高效學習活動得益于學生長期以來的良好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歸功于小學數學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為了保證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能夠有序、高效,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情,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充分考慮并結合章節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學生所真正感興趣的方式來促成他們合作探究的進一步完成。一句話,就是小學數學教師要充當好“導演”的角色,設計好課堂活動的步驟,充分考慮到各個環節可能發生的情況,結合課堂生成的東西。這樣的話,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就能夠有序、高效開展,他們的主體意識當然也就能得到體現。
要想做好課前準備環節,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之外,還要注意引導他們做好合作、探究活動環節前的自主學習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課本并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粗略感知,同時還要注意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批畫圈點,把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進行初步思考,并且記錄下自己所不能弄懂的東西。這樣的話,在接下來的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們才能有探究的方向和內容,學習才能有針對性,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才能真正體現。有時候,為了保證學生的活動更有針對性,數學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諸如導學案之類的輔助材料,以幫助學生在明確目標下的學習。
二、 組織好學生課間活動
學生合作探究是課堂的主要環節,是課堂學習成果產出的關鍵,也是最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環節。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精心組織好這個教學環節,以保證這個教學環節的高效。否則的話,這堂課的教學時間就白白浪費了。要想組織好學生進行課堂的合作探究,數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對于學習小組的各位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使得他們能夠分工協同,充分地發揮他們各自的聰明才智,并且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兵教兵”的良好局面,獲得學生從自身出發的有效發展與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還要對各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內容有個清楚把握,對于他們的學習進程進行有效的跟蹤,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成果以及背后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為,以便于在接下來學生的學習成果交流環節能夠進行準確而有針對性的評價與指導。
以教學《圓的面積》一課為例。在教學這個章節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自然要將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作為重點,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自己推導出公式來。這樣的話,學生才會對圓的面積公式形成自己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學生這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有些學習小組的探究方向出現了偏差,以致于他們沒能順利地推導出公式來。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要注意到這一點,把這種偏差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出來,以提醒全班同學引起足夠的重視。要知道,學習小組所犯的學習錯誤有時往往是具有代表性的,我們只要把這些代表性的錯誤展示出來,就能夠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對于那些學習出現偏差的同學來說,他們的印象也是深刻的,也是體現他們學習主體的一種好的措施。
三、 重視學習中質疑探討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數學課堂上,傳授數學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質疑探討的精神,形成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終極目標。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過情境、疑問、有代表性的錯誤等來激發他們的質疑探討精神。注意保護學生的質疑探討的思想火花,巧妙的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探究。可能的話,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內部的相互質疑、解惑來培養他們經常質疑探討的習慣,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艷華.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小學時代,2011.
[2]劉麗媛.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學周刊,2012.
[3]宿忠文.小學數學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J].新課程,2016.
作者簡介:李赟,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