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闡明了孔子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我常常將這一思想運用到我的數學課堂中,我認為可以從創設情境、設疑解難、巧設練習三個方面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開導。
關鍵詞:高效;興趣;問題
一、 創設情境,引其“憤”、“悱”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對學習的目的性還不明確,對學習的興趣和方法需要靠老師和家長的培養和引導。小學生具有非凡的好奇心,創設情境能誘發他們的天賦和靈性,從而形成探究反射,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認為課堂上要創設富于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一個人只有對某一知識具有濃厚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才會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才能產生“憤”與“悱”的狀態,這是教學中我們渴求學生達到的最佳心理狀態。
例如教學《買衣服》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先把附頁1的學具——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剪下來。上課時我隨手從學生座位上拿了幾件孩子們脫下來的衣服掛在黑板上,并讓小主人給自己的衣服寫上價錢,每人站在自己的衣服面前叫賣。這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激起了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恩琦給自己的毛衣標上了68元,江薇把自己的外套定價為95元,思躍給自己的襯衫寫上了26元。其余的孩子一看到他們寫出的價格,再看看自己手上一疊1元、2元、5元、1角、2角、5角的紙幣,紛紛叫嚷了起來,“怎么這么貴啊,我們的錢根本不夠啊?”“我知道了,得要有一張紅牛。我媽媽給我買衣服就是用紅牛。”“老板,便宜一點行不行啊?”看著孩子們臉上豐富的表情,我適時引出了大面額的人民幣:100元、50元、20元和10元,并讓學生拿出這些面值的學具錢,根據顏色、數字、圖案觀察圖中這些大面額的人民幣。當學生認識了這些錢,買賣就開始了。孩子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對所學的內容有更濃厚的興趣,認真地拿著自己手上的錢去買心儀的衣服。芊芊看中了恩琦的毛衣,她笑瞇瞇地拿了一張100元給恩琦,恩琦愣了一下說:“不用這么多錢啊?”芊芊笑著說:“那你不會給我找錢啊?”其他同學也起哄,“對啊,老板,快找錢啊!”恩琦想了想,拿出42元想要給她,一部分同學哈哈大笑。我打斷了他們的哄笑,建議全班同學拿起筆幫恩琦列式算一算。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著,算出該找回32元,又紛紛出主意該怎么拿錢。一節課就在孩子們你考我、我考你中度過了。
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真正叩開學生數學思維的心扉,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既培養了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學生在親自嘗試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學”變為主動有趣的“樂學”。
二、 設疑解難,給其“啟”、“發”
“學,源于思,起于疑。”循著思路層層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想邊學,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邊學邊想,既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這就考驗教師設疑的技巧,好的課堂提問就像枝頭誘人的果實,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把學生的求知欲直接激發出來。然后教師抓住那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努力仍“心未通辭未達”的難點問題進行巧妙的啟發和點撥,釋疑解惑,使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數學教材的重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加法向乘法”的過渡比較抽象。我教這部分知識時,是通過游戲的形式。請三位小朋友到前面,每人用手指著自己的耳朵,問:每個人都長著兩個耳朵,三只小朋友共有幾個耳朵?學生憑著直覺觀察,很快就寫出了加法算式:2+2+2=6(個)。這時我再叫上5個小朋友,問:“現在共有幾個耳朵?”孩子們又刷刷刷地寫出了:2+2+2+2+2+2+2+2=16(個)。然后我又再叫上20個同學,問:“現在共有幾個耳朵?”孩子們傻眼了,紛紛說:“老師,這算式太長了,怎么寫啊?”“就是啊,太難寫了。”我笑嘻嘻地對他們說:“那你們想不想學習一種比加法更簡便的方法啊。”“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面對一張張如饑似渴的臉蛋,我告訴他們“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并寫出了乘法算式:2×3=6(個),介紹了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討論“2、3、6”各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很快領悟了乘法的含義。這時我讓孩子們把2+2+2+2+2+2+2+2=16(個)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說說各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孩子們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我再次請上了剛才的28個同學,問:“現在誰能列出算式求這里共有幾個耳朵?”同學們都很快就寫出了算式:2×28。
三、 巧設練習,深化思維
練習是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方法時,總是急于表現,這時的課堂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讓學生做富有一定挑戰的、經過努力才能完成的練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練習的內容和形式的設計上做到一個“巧”字,精心設計,科學安排課堂練習的內容,使每節課的練習真正達到既鞏固基礎知識,又開拓思路、深化學生思維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8的乘法口訣》,引導孩子編出了所有的乘法口訣后,為了幫助孩子們記住8的乘法口訣,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1. 拍手游戲。同桌互相玩,邊拍手邊讀口訣。
2. 讀兒歌記口訣(數螃蟹)。小朋友,快快來,數數螃蟹幾條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只螃蟹8條腿,兩只螃蟹16條腿,三只螃蟹24條腿,四只螃蟹32條腿……
3. 對口令游戲。一人說“五八”,另一人說“四十”。這個游戲可以師生玩,也可以同桌玩。
這種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引其“憤”、“悱”,設疑解難,給其“啟”、“發”,巧設練習,深化思維這“三步曲”,重點引導學生,又不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又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又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獲得良好的學習方法,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作者簡介:張春娜,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張云栽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