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財稅政策的不斷傾斜,近年來小微企業不斷涌現,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在提供就業崗位、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直不容樂觀,特別是內部控制一直比較薄弱,本文正是基于此,重點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方面分析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和原因,希望能幫助小微企業提高內部控制水平,促進其不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原因分析
21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管理體制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在財稅體制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的政策向小微企業傾斜,如從2017年開始,年應納稅所得額50萬以內的相當于按照10%征收企業所得稅,月度收入3萬以內,季度收入9萬以內的免征增值稅,月度收入10萬以內,季度收入30萬以內的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水利建設基金,國務院多次會議討論并制定一系列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的利好政策,工商、稅務等手續進一步簡化,這些利好政策一方面減輕了小微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促使小微企業不斷涌現,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問題也接踵而至,主要表現在內部控制方面,這對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初衷。
國內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較早,美國在安然事件后更是從法律、制度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我國自2008年頒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2010年頒布內部控制指引文件以來,掀起了內部控制研究和實踐的高潮,但大多集中在問題及對策方面,問題大多較為宏觀,微觀層面的較少,主要針對小微企業的就更少。為此,本文主要以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以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原因為研究內容,以期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 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通過對185家小微企業的走訪調查,發現小微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控制環境方面
在控制環境方面主要表現在:
一是管理者專業能力欠缺。大多小微企業的管理人員為小微企業的創立者,調查顯示80%以上的小微企業管理者大學學歷以下,專門學習管理相關知識的不足10%,擁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不足5%,年齡結構70%的管理者在35歲以下,對企業內部控制了解的僅占到4%。因此,大多小微企業的管理者在知識機構、能力結構等方面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人才較為缺乏。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的小微企業在人員招聘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70%的受訪者表示,小微企業由于待遇低,很難找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人才,68%的受訪者表示,現在大多的應聘者將小微企業作為跳板,等積累了經驗,馬上跳槽,小微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很高。有38%的受訪企業的創始人就是公司的骨干人才,一旦創始人離開公司,這個公司也就不復存在。
三是制度體系不完整。小微企業大多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除了特別專業的業務活動有相應的流程和操作手冊之外,82%的小微企業沒有建立內部控制的流程、操作手冊、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主要依賴人來管理,特別在資金管理、實物資產管理等方面缺乏監督機制,52%的小微企業存在不相容的崗位由一人兼任,內部控制八個方面的原則在小微企業中很難找到存在的影子。
(二) 風險評估方面
小微企業風險評估相對滯后,在調查中79%的受訪者表示,企業沒有長遠的規劃,走一步是一步,沒有考慮到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哪些風險,出現了如何應對,只是以經濟利益作為衡量的標準,有利了就去做,沒利了就不做,甚至當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虧損了可能終止經營。所以在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等方面仍然有許多的工作要做。經過對小微企業的了解,發現主要存在以下風險因素:
一是財務風險。小微企業雖然國家出臺了許多利好政策,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流動資金短缺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調查中發現有18%的小微企業有短期的民間借貸,利率大多在20%以上,融資成本較高。還有49%的小微企業從親戚朋友或創始人處獲得資金,僅有5%的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借款。且大多的小微企業存在資金回籠慢的問題,導致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
二是經營風險。從資產運營的角度而言,87%的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所占比重在17%以內,固定資產存在所帶來的經營風險較低。但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產品或服務較為單一,研發投入不足,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受市場環境、消費者偏好等方面的影響較大,銷售收入波動幅度也較大。加之生產經營過程中,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稅費以及物流成本的不斷上升,小微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三) 控制活動方面
小微企業由于其微小的獨特性,其控制活動大多不夠規范和專業。如授權審批,89%的小微企業由創始人一人控制,事事關心,沒有授權,6%的小微企業僅有簡單的授權,調查發現小微企業受人員數量等的限制,管理層級大多扁平化,最多的三級,大多只有兩級,組織結構較為單一,人員主要以家族成員為主,所以內部控制活動中的職責分離、財產保護、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績效考評、經營分析控制等在小微企業中很少見,企業的管理效率普遍較低,執行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削弱了內部控制的效力。
(四) 信息與溝通方面
小薇企業的信息來源較為單一,除了與客戶、市場等有關的信息進行收集之外,其他的信息來源較少,也缺乏相關的專業人士專門收集與企業經營有關的信息,而且大多小微企業的客戶較為固定,數量也較少,促使小微企業只要滿足個別客戶的需求就可以了,很少關注其他客戶的需求,企業發展的規模受到很大的制約。在信息溝通方面,僅有5%的企業引入了部分管理系統,其余的主要靠人來傳遞,表現為溝通渠道和方式單一,信息失真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不利于企業規模的擴張,更不利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endprint
(五) 內部監督方面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基本環節,也是企業實現經濟利益和日常經營的必要條件。但在調查中發現,78%的小微企業沒有內部審計機構,18%的小微企業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監督的獨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約,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小微企業的內部監督權得不到落實,導致監督部門形同虛設,不會做出有效的監督意見并反饋給管理者,造成管理的浪費。特別是企業的資金管理較為松散,造成企業資金的流失,而企業卻未能有效的監督,也無法針對問題制定出正確的解決措施。也因為監督的殘缺影響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削弱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
二、 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原因分析
針對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現狀的分析,發現在小微企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治理結構不規范。目前小微企業主要以家族式為主,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沒有徹底分離,企業的組織結構主要以直線制為主,相關專業人員無法在企業中發揮其專業特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專業人員的積極性,也削弱了企業的凝聚力,內部控制的一系列活動無法全面開展,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造成目前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較為薄弱,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是重視程度不足。小微企業不管從治理層、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大多對內部控制不熟悉,或者認為內部控制沒有意義,甚至認為實施內部控制只會增加成本,不會帶來相應的收益。當然小微企業專業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一現象。
三是小微企業服務的市場較為狹小。大多的小微企業是為某一個客戶或某一項產品或服務而成立的,伴隨著這一客戶、成品或服務的終止,小微企業也就不復存在。如調查過程中有一家企業專門為一條高速公路提供碎石和沙子,負責人表示,這一項工程結束后,他們的企業也就注銷了。
四是對小微企業的引導不夠。雖然國家有一系列利好政策,但對如何做大做強,引導小微企業在產業布局、市場預測、戰略規劃等方面的規劃較少,大多有利了集中去做,等沒利了大家都退出,導致小微企業的壽命普遍較短。應從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等方面引導小微企業,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不斷做大做強,向大中型企業邁進,不斷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綜上所述,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相信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宏觀指導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難,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劉曉薩.構建小微企業部控制體系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6(19).
[2]馬鎖生.我國小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及途徑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4).
[3]張雪朦.小微企業治理機制下內部控制制度研究[J].經營者(理論版),2016(21).
[4]武艷.風險導向的小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
作者簡介:
李暉,陜西省漢中市,漢中鋅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