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科技沖擊著現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可塑性極高,教師應注意到時代的變化,適時地改變教學方式,利用現階段發達的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設計,科學有效地讓學生接收到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因此,本文就現階段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初中教學做出分析并做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設計;信息時代
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這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有一個科學正確的認識,才能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式。科學技術為教師提供了諸多選擇,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獲取到大量的教學信息。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做到對資源的充分利用,以此來加深對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一、 信息技術簡介
信息技術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對多媒體素材集中處理并表達出來的一種技術?,F階段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有很多的教育家提出應當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而學生則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更多的學習途徑。從這一方面來說,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的幫助很大的,不僅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壓力,推進教學進程,而且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二、 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巨大影響
(一) 積極影響
1. 促進教學模式的改變
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普遍比較無聊,學生在上課時大多對課程內容很難提起興趣,導致教學效率很低,教師也難以將課堂氛圍帶動起來。而現階段的信息教育則完全可以改變這一現狀。信息技術大多利用影像、音頻等多媒體文件,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一改以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無聊景象。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都明白培養學生對于本門課程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對課程充滿興趣的學生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在原本就比較枯燥無趣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只通過教師的單獨講解,課堂效果枯燥無聊。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道德法治相關的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教學枯燥抽象的短板。通過這一方法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3. 加快教學節奏
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另一個優越性就是高效、準確。在不足一個小時的課堂中,如何向學生傳達全部的道德與法治內容一向是教師頭疼的問題。以計算機為載體的信息技術具有快速運行、大容量、邏輯準確等特點,在時間寶貴的課堂上,可以起到降低教師教學壓力,加快教學節奏,增加教學容量等作用。
(二) 負面影響
1. 喧賓奪主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幫助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常常會將很多軟件中自帶的過渡動畫運用進課件中去,如鼓掌聲,喝彩聲,舉手動畫等等,雖說能加強課堂生動活潑的氣氛,但是用多了很容易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過多的花哨元素很有可能打擾課堂教學進度,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使用時要張弛有度。
2. 教師教學能力難以提高
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建立在常年的實踐教學中的,一方面,教師通過備教案,思考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的實踐教學可以完全了解教學中的難點和學生的問題所在。這種教學方式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交流,而采用信息技術則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在采用教學軟件時,教學內容常常已經由軟件制作者設計完成了,教師只需照著課件教學即可,雖說教學軟件集合了許多名師的經驗心血,但教師若常年采用軟件教學,教學水平會大大下降,這是得不償失的。
3. 教學軟件內容更新慢
由于教學軟件的開發都比較耗時,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比較陳舊。教師在使用這些軟件時,常常發現課件與實際教學內容有差,導致教學進程受阻,降低了課堂效率的同時還容易誤導學生學習已過時的教材,這也是現階段教學軟件出現的問題之一。老師要積極尋找別人新穎優秀的課件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讓自己的教學緊跟時代發展和時代腳步,要有時代性和創新性。
4. 缺乏針對性
教學軟件雖說都是由眾多教材集合開發而來的,但是從實際教學來說,不同教材,不同地區,不同學生都能對教學內容產生很大影響,而單一的教學軟件很難滿足教學要求。不能因材施教容易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方向偏離等問題。教師的課件要針對地區使用版本,正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提高學生成績。
三、 如何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時,必須先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結合教材,通過教師原有經驗將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考慮進去。與傳統教學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可以借鑒其他名師的例子,以此來完善自己的教學短板。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來幫助教學,課程中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等。如此一來,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去。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在《中學生道德法制理念》這一課中,學生初入中學,生活經驗少導致對道德法制沒有具體印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初步且具體的印象,譬如播放歌曲《檢察官之歌》或播放視頻片段等,配合教師的語言引導,自然地將學生引入道德法制教學中去。讓學生感受法治的莊嚴與神圣,增強自身法制觀念,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警示自己遵紀守法。利用信息技術不僅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道德法制教育。
四、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術雖然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一個積極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實際教學時還是要注意諸多問題。對于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也是凸顯出一個教師是否能高效教學的重要標準?,F代教育提倡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這要求教師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幫助教學,同時加強學生對現代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雖然目前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還不算完善,但是,只要教師們不斷地探索研究,信息技術一定能成為現代教學的得力幫手,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久.論中學道德法制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J].2000(1).
[2]易少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J].2014(9).
[3]吳輝.談道德法制教學中學生的答題能力[J].成功,2009(3).
[4]魏群.中學道德法制中如何合理提問[J].2010(5).
作者簡介:蔡斌,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