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它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實驗,可以使抽象復雜的生物理論科學變得具體形象,利于學生理解教材知識,而且在試驗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更有力提升教學質量。文章分析了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高三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的功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等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實驗;高三
一、 實驗在高三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就提不起精神去學習和思考,缺乏學習參與的積極性。生物教材內容本身比較深奧。較難理解,如果僅憑教師的語言傳授,劃知識點,背知識點,勢必會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對這個課程缺乏學習熱情。再加上高三面臨高考,學習時間緊,對晦澀的生物課更是興趣不高。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引入實驗,尤其是學生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實驗,實驗過程充滿著趣味性和挑戰性,這就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動手操作實驗的激情,他們會呈現出極高的參與度,小心謹慎地,饒有興味地、積極地做著實驗,以教材知識為材料,實驗為工具,驗證著、探究著生物科學的深奧。實驗熟練的完成,知識也隨之掌握,實踐能力也相應地提升了。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實驗來吸引學生,引起他們對知識的關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 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生物知識
教材中的一些生物理論、概念很難用語言描繪解釋,所以一些教師就是采取簡單的方法,劃重點、難點,讓學生死記硬背。而高中生認知能力的增強以及學習特點的變化,更希望通過理解知識來記憶、掌握知識,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實驗能夠讓學生親歷生物理論形成的過程,它的特點以及它的作用,通過觀察實驗,學生可以非常直觀形象理解教材晦澀的知識,有助于掌握以及運用所學知識,這比教師強行將成形的結論,概念等灌輸給學生,效果要好很多。尤其是針對高考必考的實驗,更應該要求學生多加練習,親自操作。
3. 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探究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科學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要改變全程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從先前的課堂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給學生更多的主導權,更多自主操作的時間,教師與學生一起,合作學習,共同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教師在準備教學時,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具有一定挑戰性,探索性的實驗,而具體的操作可以交由學生自己準備,比如,實驗操作的具體方法、實驗器材、實驗數據、結果分析記錄、實驗評價等等,全權交由學生負責,會讓學生認為這是教師給予的信任與鼓勵,于是會積極地、主動地、充分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探究實驗知識的過程中,增強了實驗創新意識,拓展了思維,提升了科學探究能力,而且在不斷地親自參與實驗中,積累了經驗,鍛煉并提高了實驗技能。高三學生在結束高考選擇專業時,課堂上的生物實驗對其潛能的挖掘和培養有助于增強他們選擇生物專業的信心。
二、 目前,高三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三面臨著高考,教師、學生需要學習、復習的知識,科目非常多,時間很緊張,因此,生物實驗教學就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教師對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教師本身受應試的影響,對實驗不重視,認為這些實驗耗時間,費精力,高考又不考實驗操作,無需開展實驗教學。其實不然,開設模擬實驗,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觀察實驗,體會實驗,歸納總結知識,使抽象晦澀的概念變成直觀的演繹,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反而有利于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對學生高考有利。
2. 教師的實驗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指導
實驗教學開展不開的原因還是教師本身缺乏實驗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沒有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部分高三生物教師更多的是在進行應試教育,本身的專業素質不高,缺乏相關的培訓等,因此,無論在實驗的設計還是操作過程上,都顯得不成熟,類似于在玩游戲,從而降低了該實驗的真正教學用途,這就是教師缺乏實驗經驗積累,理論指導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三、 如何充分發揮實驗在高三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 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實踐積累
教師要懂得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從心理上重視實驗。還要加強理論學習,熟悉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程序,即先確定實驗的研究對象,這樣結合教材;其次是實驗過程,包括對實驗對象或模擬對象的分析,研究;最后是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結果的討論,通過討論得出一定的結論。這是有效的實驗教學的程序,按照這個程序,不僅教師,還有學生都會在實驗過程中有條不紊的操作著,實踐著,思索著,學習著,會有利地提高教學效果。
2. 要注重實驗的科學性
在實驗的演示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給學生起到正確的清晰示范、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認真備課,數學教材,熟悉實驗步驟,全面掌握實驗環節,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這樣學生在跟學實驗操作時,才能更準確、更形象地把握。對于一些在現實條件下不易操作或難以實現的實驗,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多媒體來完成實驗過程,能更便捷地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而且學生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觀察實驗過程,提高了實驗的透明度,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例如,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探究DNA的復制過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等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完成實驗教學,既有利于學生形象、動態的觀察實驗全過程,也有力較好地提高實驗的科學性。
3. 實驗要具體探索性和可操作性
教師在設計實驗時,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能夠通過運用所學知識,主動積極地展開研究和探索。這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延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當然,實驗要有可操作性,利用現實條件學生可以完成的,例如實驗器材容易獲得,實驗時間不要太長等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驗,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否則,實驗再好,也只能是想象,實踐不了。
生物學科的特點,使得實驗變得非常重要,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重視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中,要注重結合實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功效,從而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雪松,李鐵,王艷.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高師理科學刊,2002,(1):79-80.
[2]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S].修訂稿,2016(7).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暨高考選考科目考試說明,2016(3).
作者簡介:龍菊,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榮安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