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暴力事件在最近幾年頻頻發生,中學生輕生事件也屢屢被報道,這些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學生對生命的輕視。作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重視生命教育,尤其是生物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讓學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生命觀念;高中;生物教學
教育的最本質要求就是生命教育,高中生物課程中有很多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素材,生物教師應當加以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基于生命觀念之上進行生物教學,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幫助學生學會熱愛生命并珍惜生命,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觀,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 生命觀念的概述
用一句很通俗的話去解釋,生命觀念主要就是指人們對于生命所持有的一個態度和認識以及對于生命價值的追求和判定。如果放在高中生物課程這個大環境中對生命觀念進行闡述,大抵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穩態和平衡觀、進化和適應觀、物質和能量觀。作為一個具有平衡性和穩態性的系統,生命系統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平衡和穩態并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平衡和穩態。但是這種調節能力并不是無限制的,對于維護健康而言,對穩態和平衡的維護是最基本的條件。
二、 生命觀念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 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技術非常發達的時代,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不良的思潮,中學生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有部分中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輕視他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學習中存在暴力傾向。除此之外,如今很多的高中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溺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在高考的壓力下,有部分學生往往出現抑郁的癥狀或者其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時想不開而輕生。這些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會造成嚴重的阻礙。如果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生命的真諦進行領悟,對于生命將會有更加理性的解讀。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就能夠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中對學生生命觀念進行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其人格的完善。
(二) 是教育的本質要求
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生命教育。如果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教育就是關注生命。如果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教育實際上就是一種全人教育,既要關注生命,同時也包涵生存價值的提升以及生存能力的培養。一般情況下認為,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進行生命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學會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熱愛生命以及尊重生命。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學生只有懂得生命的價值,領悟其真諦,才會不斷去發掘價值,竭盡全力去學習知識、提高自己,讓自己生命的價值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三、 基于生命觀念中學生物教學策略
(一)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內容
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參考依據,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素材,這些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不能忽視生物教材的作用,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價值發揮出來。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生物發育和生長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內容讓學生對生命來之不易以及生命力的頑強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在這個基礎之上培養學生關愛生命、善待生命以及珍惜生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免疫調節》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要將其中能夠體現生命觀念的知識點充分發掘出來,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很多病原體的包圍下,人卻很少會感覺到不適的情況。接著,教師再給學生播放瓊斯的微電影,引導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讓學生意識到人體的免疫系統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接著再引入艾滋病的案例,引導學生對艾滋病的原因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對生命現象進行解釋的時候能夠將其與生命觀念有效聯系起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二)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資源,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某種程度上說,生命教育就是一種情感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生命的來之不易,繼而學會敬畏生命和珍愛生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借助一些生動形象的道具或者教學設備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我認為,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的視覺受到沖擊,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不易。
例如,在教學《胚胎工程》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電影或者科教短片進行教學。譬如,給學生播放《向日葵》或者《人的生殖》,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生命孕育的不易和艱辛,也讓他們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恩賜。有著生存的權利,我們必須要去善待和珍惜。
(三)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紀念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世界艾滋病日(12月1號)、國際禁毒日(6月26號)、世界環境日(6月5號)、世界無煙日(5月31號)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宣傳活動。例如,在國際禁毒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海報在校園或者社區張貼,告誡人們吸毒者不僅會毀滅自己,還會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孤兒院、敬老院等一些社會福利機構去訪問和參觀,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葬禮,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
四、 結束語
生命僅有一次,是非常珍貴的無價之寶。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生命觀念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和生命觀念,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從而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結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結構和功能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人體體質健康的穩態與平衡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從而更加的熱愛生命。
參考文獻:
[1]朱麗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76.
[2]齊美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中華少年,2015(18):78-79.
作者簡介:鄒春輝,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