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
[摘要]目的探究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聯合問題導向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1班與2班共61名為觀察組,選取3班與4班共62名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授課教學模式進行生理學教學,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進行生理學教學。統計比較兩組單元測試成績及期末測試成績,評估對比兩組學習興趣程度及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單元測試成績及期末測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感興趣度93.44%(57/61)高于對照組80.65%(5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課堂氣氛活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認可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聯合問題導向教學法進行生理學教學,可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授課;問題導向教學法;生理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36-04
生理學為生物科學分支,以生物機體生命活動現象及機體各組成部分功能為研究對象。生理學理論性較強,學習難度較高,學生往往感覺抽象難懂,學習興趣不強。研究認為,傳統授課教學多由教師主導課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較少,不利于學生深度掌握所學內容,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生理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是廣大教師面臨的現實性重大問題。問題導向教學法為我國引進的新型教學方法,是由美國神經病學專家Barrows首創,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問題導向教學法采取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學生先自己動手查找資料,然后小組成員對問題進行討論,最后老師進行補充。本研究選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23名,探究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聯合問題導向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1班與2班共61名為觀察組,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齡16~20歲,平均(17.9±1.3)歲。選取3班與4班共62名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16~21歲,平均(18.2±1.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授課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按照常規講課方式講授生理學課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進行生理學教學,具體如下:(1)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對教程進行設計,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提煉,設計相關問題或病案。問題設置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把握教材,了解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第二方面應以重點、難點為中心,設置典型問題。第三方面則是問題應具有內在聯系性,符合正常認知過程,貫穿整節課內容。(2)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設置問題,然后對本節課生理學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理論講解完成后,由學生對所講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允許查找相關資料,小組間進行討論,由小組選取代表對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可進行補充,并對學生所做回答進行總結。(3)課后布置病案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對問題進行探討。小組探討前,小組各成員還應針對問題查閱資料、獨立分析思考,對臨床問題有自己見解后,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果形成書面形式上交任課老師。(4)通過QQ、微信等形式,建立交流群,教師與學生實時進行交流,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加深對課程理解。兩組課時數、講課進度、練習作業均無明顯差異。單元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單元測試,學期學習結束后進行期末測試。
1.3觀察指標
(1)統計對比兩組單元測試成績及期末測試成績。(2)采用自制學習興趣調查問卷(經預試驗,本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81,效度系數為0.72)評估對比兩組學習興趣程度,總分100分,感興趣:>90分,較感興趣:75~90分,不感興趣:<75分,感興趣度=(感興趣+較感興趣)/總例數×100%。(3)采用自制教學效果評價表(經預試驗,本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84,效度系數為0.74)評估對比兩組教學效果,包括課堂氣氛活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單元測試成績及期末測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單元測試成績及期末測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學習興趣程度比較
觀察組感興趣度93.44%高于對照組80.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觀察組課堂氣氛活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認可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對于醫學生而言,生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課程,醫學生需熟練掌握生理學知識,熟悉機體基本生命活動、各組成部分功能等。高校常采用授課為基礎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大班灌輸式教學,將生理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全部由教師決定。傳統教學模式可一次教授數百名學生,能有效緩解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但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是被動接受過程,對問題缺乏思考,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積極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生理學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難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