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
[摘要]中國的國畫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著眾多的國學傳統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努力繼承和發揚國畫是眾多高校國畫教育專業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在此過程中,國畫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觀念,對合理化的新型教學方式進行應用,更好地符合學生特點,解決學生在發展、進步過程中的問題,提高他們國畫的綜合素質,在未來的創作中展示出自身能力,為促進國畫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國畫教育;存在問題;應對策略
國畫是中華民族在藝術方面一個長期積累的重要內容,進行國畫的繼承和發揚有利于增強當前美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升國畫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使其具有良好的國畫創作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對于廣大教師來講,需要應用合理化模式解決當前國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國畫學習。
一、當前國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對當前國畫教育中主要專業課程進行分析,國畫教育需要對以往的國畫傳統進行繼承,即開展高質量的臨習、傳承。更好地了解國畫發展歷史、重要的題材和內容,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重視自然和生活中素材的積累,進行創作靈感的尋找,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但是,當前國畫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教師認知的欠缺。在國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符合學生特點臨摹范本合理化選取,導致學生不易于理解國畫的特點、國畫創作的理念。
二是學生的寫生課時較少,并且往往流于形式。教師沒有進行國畫寫生工作的有效準備,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性溝通和交流,導致學生難以在僅有的寫生課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特點,提高國畫學習的綜合素養。
三是先入為主的理念使得學生難以提升對國畫理解水平,給他們今后的學習、創作帶來了極大障礙。在國畫教育入學考試中、在基本的國畫教育課程中,都有大量的素描內容,需要注重對真實環境的創作,使學生在學習中、在國畫創作中以是否具有客觀真實作為國畫學習、創作的一個重要標準。
四是大量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待提高。眾多美術院校在學生錄取中非常重視專業課程的成績,對文化課程的成績要求不高。而國畫和中國歷史傳統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對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思想在作品中進行了良好展現。因此,需要國畫教師在今后教學過程中,加強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素養方面的培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情操。使學生對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加深理解,更好地領會國畫中具有的深刻思想,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
二、當前國畫教育問題的應對策略
1.招生考試需要以國畫特色為依據
國畫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色藝術門類。國畫具有自身的文化基礎、構成特征、理法體系、審美認識、評價標準,和西方的油畫是并行存在的。因此,需要在國畫招生考試中,以國畫具有的獨到特征為重要依據,不能運用西方油畫的教育特征為國畫考試依據,進行簡單化的處理。具體來講,一是需要在國畫入學考試中,以國畫的特征、發展歷史、文化特性為重要依據,進行題目的合理化安排。如增加筆墨基礎考試,更好地引導廣大學生進行基礎性國畫藝術知識的學習,具備良好的國畫文化底蘊,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二是在入學的最初階段,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特點,即是否存在學習國畫能力、了解國畫的發展歷史、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內容。在確定一些學生不具有這些基礎后,教師需要及早規勸這些學生學習其它專業,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
2.開展良好的基礎教育
良好的基礎性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其具有良好國畫素養。
一是教師需要把握好基礎國畫教育方向。教師需要一方面重視學生關于國畫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學生具有真、善、美之心,更好地理解國畫作品中具有的高度、作用和內涵,努力掌握國畫藝術發展的規律、特征。缺乏思想上的高度,就無法提升國畫藝術的思想境界。在這樣的狀態下,這些國畫學習的學生只能成為具有國畫特長的手藝者,而不是具有較高文化修養、藝術情操的國畫藝術追求者。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把握好國畫教育的大方向,培養出具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國畫人才。
二是教師需要規范學生行為,去除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氣。我國在進行美術考試中,無法對考生的文化背景、自身素質、理論水平層次、考前教師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有效評估。因此,在國畫學習中,學生的情況非常復雜。如存在一些急功近利、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嚴重不正確的學生,漸漸會影響到周邊學生的心理情緒,使得他們具有不規范的行為方式出現。因此,教師需要對此類情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分析,運用積極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國畫發展歷史、結構形態認知的水平,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念,健全自身的心理狀態。
三是教師需要正本清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國畫具有的深刻內涵進行了解,進行合理化的素描訓練,并且以意象造型為重要基礎,對筆墨進行有效應用。為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書法學習,為學生的筆墨能力打好基礎。中國畫需要強大的中華文化來支撐,因此,國畫教師需要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國畫文化素養,將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在其中進行合理化融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3.規范課程設置
在國畫教育中,教師需要規范課程設置方式,在臨摹、寫生、合理化的創作中提升學生國畫學習質量和水平。
一是在國畫的臨摹中,需要培養學生創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國畫鑒賞能力。在寫生中需要注重學生對國畫創作過程中的造型設計能力,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對國畫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二是教師需要在國畫課程教學中深刻把握好臨摹、寫生、合理化創作之間的關系,通過強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較高的文化素養,形成高質量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化創作能力。三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可以有效跳出傳統思維方式,以具有真實特點的大自然、日常的生活為重要源泉,追求自我個性的解放、個人思想的充分表達,提高國畫學習的質量和水平。四是多元化課程的有效融合。如將人物的寫生、花鳥的描繪、書法、篆刻等與國畫課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跨地區寫生活動,依據實踐中的環境,進行本地的臨摹,將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進行藝術化的寫生描繪,提高寫生的質量和水平。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對國畫進行深度觀察、理解,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和國畫的理論,探索出具有自身特點的國畫創作風格。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對眾多案例的合理化應用進行課程的優化布置,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依托,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國畫專業學生理論素養和實踐化創作能力的提升。
4.強化傳統文化教育
國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國畫專業素養。原因在于,國畫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源于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因此,對于教師來講,需要在今后的國畫教學中對全體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傳統文化教育。如先秦時期中國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漢代的佛教、道教思想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玄學思維模式、宋代的新儒學思想等,需要在教學中進行良好教授。對于國畫教育專業的教師來講,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國畫傳統思維方式、創作靈感和演變方式進行充分講解,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國畫的特點,在將來的學習中提高國畫學習的質量和水平。對學習中存在的困難進行合理解決,為培養自身國畫思維、精神打好了基礎,可以在將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促進國畫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針對當前國畫教育中存在的認知欠缺、寫生課時少、先入為主的理念、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偏低的問題,需要教師轉變自身觀念,在招生考試中以國畫特點為重要基礎,對學生開展基礎性國畫教學培訓,進行課程合理化配置,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質,提升國畫教育整體質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韓金山.琢璞成玉 育木成材——淺談國畫基礎教育的幾點問題[J].大眾文藝,2014,(22).
[2]蔡華成.當前國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4,(11).
[3]王犁.重思國畫教育:問題不在學生[J].美術觀察,2015,(07).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