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將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分為六個方面,歸因、自我效能感、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調控,并通過SPSS結構效度分析驗證了這一分類。對河南省開封市所屬縣的電大中心380名遠程學習者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歸因中努力和能力對學習成績有顯著影響,自我效能感中學習能力非常強對學習成績產生顯著影響,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調控等很多重要因素都沒有對成績產生顯著影響,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還比較低,考試準備充分、與同學或同事交流學習問題、適時調整目標對學習成績影響顯著。
【關鍵詞】遠程教育;自主學習;學習成績;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2002906
【收稿日期】20170521
【基金項目】2017年度河南省軟科學項目“基于翻轉課堂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為172400410402;2014年度河南省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網絡環境下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與分析”,項目編號為2014QN180
【作者簡介】蔣紀平(1982—),女,河南遂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遠程教育。一、研究綜述
1自主學習
國外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早,自20世紀50年代已成為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普遍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主動調節學習的過程。但不同學派有不同的理解,美國教育心理學齊默曼(Zimmerman,2000)認為,學生學習是自主的,主要通過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的積極參與來表現;[1]美國的賓特里奇(Pintrich,2000)將其定義為一種自我調節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2]
國內對于自主學習的關注大致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有龐維國,他從橫向的學習的各個方面和縱向的學習的整個過程兩個維度來定義自主學習。[3]
本研究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包括目標設定、先前知識激活、監控實施、對任務和主題的特定策略選擇以及對結果和過程的反思與評價。
2遠程教育中自主學習
遠程教育主要在教與學相對分離的情況下借助于技術和媒體完成學習,遠程教育比傳統教育對自主控制和自主學習的需求更大,加上在線學習缺乏持續的、互動的支持,因此,遠程學習者更需要能夠自我導向和自主控制的學習。遠程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下搜集和使用各種學習資源、主動利用網絡開展交互活動,這對遠程學習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主要針對網絡環境下的遠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國外針對自主學習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齊默曼(Zimmerman,2000)的自主學習循環模式,將自主學習分為三個階段,計劃階段、行為控制階段和自主反思階段。[4]
美國的賓特里奇(Pintrich,2000)基于社會認知的觀點,將自主控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計劃階段(計劃和激發)、監督階段、控制階段、反應與反思階段,每個階段又按照認知、動機、行為和情境分為四個區域。[5]
3遠程成人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自主學習的社會認知學派最初的一個基本理論假設是,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6]已有研究中,針對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主要從歸因、自我效能感和認知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歸因影響:韋納(Weiner,1979)將歸因分為努力、能力、任務難度和運氣四個方面,個體的歸因對其自主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個體把自己的學業成功歸因于能力,把學習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就更容易激發自主學習。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且已有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成績有顯著影響。查普曼等(Chapman,1990)認為自我效能感不僅對人的行為結果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在調節人的行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表現出學習方法更恰當以及對學習結果自我監督的傾向更明顯。[7]
認知策略:齊莫曼(Zimmerman,2001)在對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實驗研究中發現,策略型學習者比一般學習者會為自己設置更為明確的具體目標,使用更多的學習策略,更多地監控學習過程,而且更系統地根據自己的學習結果來調整所投入的精力。[8]穆斯等(Moos,2004)揭示,自我控制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在知識結構的內容和復雜性方面收獲更大。更重要的是,這些收獲并不僅僅在于先前知識和微觀層面的策略有差異,如做筆記或材料的重新閱讀,收獲主要在于宏觀元認知過程方面有差異,而且效率最高的學生花了較多的時間創建子目標、檢索已有相關知識、監控其目標的進展情況。[9]越成功的學習者,越傾向于花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監控新舊知識的關系,而不是不經任何考慮理解新信息。[10]
國內針對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和基于校園教育的大學,尤其是針對英語學科的研究居多,如許愛紅(2012)、肖武云(2011)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11—12]國內針對遠程教育中成人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關系的量化研究所占的比例較少。歸櫻(2005)針對北外網院學習者的調查發現,自主學習能力得分較高的學生取得的成績也較好。[13]鄭勤華等(2013)對參加奧鵬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的2 426名學習者進行調查研究,針對遠程學習者學習成績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中,進入回歸方程的顯著預測變量中,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自主學習能力的回歸系數為正值。[14]陳晴等(2013)年針對遠程教育中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呈顯著正相關,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顯著預測學習成績。[15]endprint
綜述國內外研究,可以看出,國外研究針對自主學習能力有更細致的劃分,更側重于實證方法,更深入地研究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針對中國遠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其與學習成績的關系深入調查與分析,期望對遠程教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研究從元認知理論出發,結合齊莫曼(Zimmerman)和龐維國的自主學習研究框架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確定了可能影響遠程學習者學習成績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一級維度分為六個方面:歸因、自我效能感、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調控。然后確定二級維度,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在分析框架的基礎之上,本研究做出初始研究假設,認為遠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對學習成績有顯著影響。具體如下:
1歸因
歸因是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所做出的因果解釋,不同的學習者可以歸為不同的因素。韋納(weiner,1979)將個體歸因分為4類因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本研究提出假設,將學習成績歸為能力和努力程度將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將學習成績歸為任務難度和運氣將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負向的顯著影響。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包括自信心、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本研究假設認為,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習者,其自主學習能力更強,其學習成績較好。
3學習計劃
遠程學習者大都是成人,一般面臨著工學矛盾,所以明確的學習目標、嚴密的學習計劃、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是成人學習者進行學習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假設認為學習者良好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將明顯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4學習內容
成人學習注重學習的應用性,學習內容的選擇靈活性較強。本研究假設認為,遠程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使用和評價越恰當,越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5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主要指在網絡環境下遠程學習者進行交流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項關于在線教育學習者調查表明,40%輟學者從未尋求幫助,輟學原因中經濟負擔占據首位,其次是生活事故、健康因素、缺乏學習動機和缺少教師交互。[16]
本研究假設認為,學習方法越適合遠程學習的特點,將越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6學習調控
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遇到問題怎么處理、對學習方法的反思、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有針對性地調整方法,對成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也會產生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遠程學習者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并作出積極的調節,將對學習成績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省開封市所屬縣的電大學員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主要分析遠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在前期構建的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框架基礎上,設計出網絡環境下遠程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問卷,在河南省開封市所屬縣的電大中心隨機抽取學員,包含不同年齡、性別、批次和專業的學習者,本次調查抽樣取得380個有效樣本,數據統計主要采用SPSS19.0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中女生182人(47.89%)、男生198人(52.11%)。被調查者的年齡中,20歲以下的44人(11.58%)、21—30歲的293人(77.10%)、31—40歲的31人(8.16%)、41歲以上的12人(3.16%)。基本描述統計如表1所示:
表1各變量的描述統計
變量均值標準差平均成績75.7112.01成績取得靠努力0.370.484成績取得靠能力0.110.307成績取決于任務難度0.280.450成績取決于運氣0.130.333相信能順利畢業1.810.853學習能力非常強2.280.879意志力很強2.330.882能抽出時間學習3.160.950總是確定學習目標2.440.775每學期都會做好學習計劃2.710.882考試前準備比較充分3.460.959學習內容很感興趣2.220.904學習內容有幫助2.270.786按邏輯關系組織學習內容2.650.894利用搜索引擎解決問題2.480.948在論壇里學習2.911.001與同學同事交流學習問題2.590.915向別人請教學習方法2.700.978面授比自學效率高2.520.984學習很有趣3.221.067所學知識和技能幫助很大2.521.023適時調整學習目標2.590.922
信度方面,主要采用Cronbach α系數分析了各個因子和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見表2。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數都大于0.70,總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06,表明該問卷有較高的信度。
表2信度分析——Cronbach α系數
因子名稱Cronbachs Alpha學習計劃0.810學習調控0.831學習方法0.783自我效能感0.913學習內容0.855歸因0.827總問卷0.906
為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框架,需要利用SPSS做效度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正交轉軸,分析結果基本上與理論框架是一致的,只有在學習計劃因素中,“總是確定學習目標”的特征值為0.378,小于0.4,這一題目被刪除。其他因子都與分析框架一致。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為深入分析遠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研究主要采用SPSS19.0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由于自變量較多,這里采用強制回歸(Enter)的方法,挑選出對學習成績最有解釋力的影響因素,避免多重共性的問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結果可以看出,VIF值最大為3.212,小于10,說明這些因素不存在多重共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