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裕濤+馮宇玲
【摘要】在專門用途英語學習需求日漸高漲的背景下,職業英語教學正成為成人學習者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文章將建構主義理論研究成果與成人職業英語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分析了成人職業英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重點探究了如何在現有的教學資源配置下逐步加快成人學習者職業英語話語實踐能力的構建。
【關鍵詞】成人教育;建構主義;職業英語
【中圖分類號】G7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2007503
【收稿日期】2017110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解構視角下的‘不可譯性研究”,項目編號為15YYC04;黑龍江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資助項目,項目編號為JGXMHLJ2016073
【作者簡介】華裕濤(1979—),男,遼寧丹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及教學理論;馮宇玲(1980—),女,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翻譯及應用語言學。一、導語
發展成人教育是創建終身學習、不斷創新的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外語學習應該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齊偉鈞,2010:6)。成人英語教學在國內開展多年,對于提高成人的英語水平曾經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英語水平要求的逐年提高,傳統通用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對接成人職業發展需要,尤其是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成人的通用英語訓練無法轉化為國際職場的話語實踐能力。一方面,成人學習者對于外語學習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費時低效的英語學習過程又在不斷增加成人學習者的挫敗感,使其學習興趣不斷降低。因此,成人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論界已經開始運用該理論對語言學習方法與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指導,但該理論指導下的成人職業英語能力培養相關研究仍有待深入。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隨著人類認知領域的不斷拓展與學習實踐活動的逐漸升級,相關學習理論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學習理論即關于學習的發生與發展的理論,就是有關于知識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獲取的理論。對于學習理論的探究,就是要探尋何種因素可以催化學習活動的發生以及何種環境可以促進學習過程的正態轉化。對于語言能力的建構而言,就是要探究語言能力正向遷移的多種可能性,減少負向遷移帶來的消極影響。知識的來源是學習理論所要解決的首要理論問題。眾多思想家與哲學家曾對此進行過認真的思考和嚴肅的討論。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出現了分別以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理性主義認為知識來源于思考和推理,而經驗主義認為經驗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在此基礎上,到了20世紀初,誕生了認知主義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兩大學派。雖然不是完全對應,但認知主義的主要觀點與理性主義的基本觀點存在較多重合之處。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卓有成效的不懈努力,使得學習的研究成為當時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形成了學習理論發展史上第一個系統的學習理論(屈林巖,2008:7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經驗主義都認為經驗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的學習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學習的消極性和被動性。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受到的批評越來越多,認知主義學習理論開始受到學界內外推崇。認知主義充分肯定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在知識積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意義轉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教育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基礎上不斷發展成熟的。無論是古希臘時期的唯理論與經驗論的知識來源之爭,還是20世紀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的針鋒相對,都是人類對于學習本質和知識本源認識的不斷深化,都為建構主義的理論模型形成和發展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真實的情境里,以協作會話的形式自覺主動地去建構知識的意義,與此同時,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也得以重構(黃慧,2007:17)。建構主義理論確立的時間不長,但成果頗豐,在學習觀、教學觀和知識觀等領域做出了大量的理論貢獻。活動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腳手架理論等建構主義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特別是外語教學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并助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對于學習理論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尤其是建構主義對于學習理論的客觀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消極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意義的積極建構者,學習者在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發掘自身的學習潛力,并在新舊意義的碰撞過程中獲得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穩定的經驗。這對于長期以來客觀主義研究占據主導地位的學習理論研究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無疑是一種顛覆。建構主義理論的主要研究流派有激進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等。各流派之間的理論研究重點雖有一定差別,但卻都一致認同知識的習得就是意義的建構過程,情境的生成是知識建構的必要媒介,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與共同體的社會化選擇在意義建構過程中矛盾統一,相輔相成。
三、職業導向的成人英語能力建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人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教育對象的英語水平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構成,是通往國際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然而,通用英語能力無法直接轉化為國際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專業話語實踐能力的建構離不開職業英語能力的支撐,相比于其他學習者而言,成人學習者英語學習的職業化導向目標更加明確而具體,那就是將語言的工具性特征充分發揮。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時間相對有限,而語言學習的人文性價值的發揮則需要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和課下循序漸進的逐漸積累,因此,職業化導向下的職業英語教學成為成人英語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
職業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是將英語語言學習同職業發展相結合,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盧桂榮,2013:14),是建構專業話語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隨著人們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單一的以日常生活交際為導向的通用英語教育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從最初的語言文學為核心轉向與專業和職業相結合的專門用途英語學習。英語學習與專業結合、與職業結合已成為英語教育時下的熱點教研課題。英語學習與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醫學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內容密切結合(盧桂榮,2013:1)。職業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重要分支,必將成為未來的英語教學發展方向之一。成人教育不可照搬全日制高校的英語教學改革經驗,還應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扎實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切實提高學生英語能力。本文將在建構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探究成人職業英語能力培養。endprint
1堅持成人學習者在教學中的中心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早已提出,但建構主義卻為此提供了最充分的理論證明。建構主義更加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體驗過程,認為課堂上教師的內容講授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習得,學習本質上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的意識建構過程。只有經過建構成功的意識才能為學習者所理解。成人教育體系下,很多學習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并有著較為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因此,職業英語教學內容應該同學生的所學專業以及實際職業需求相關聯。部分成人教育學院的師資力量較弱,只能根據教師的專業領域開設職業英語課程,無法照顧到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不高。另外,隨著國民英語能力的普遍提升,成人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與其他教育體系學生的英語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成人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實現課堂教學難度的統一設定。基于這一現狀,成人英語也應該進行分級教學和分專業教學,使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都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對廣大社會成員的繼續教育,是建立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因為具有學習時間靈活、學習地點自主、職業發展導向突出等優勢,成人教育在促進在職人員提高學歷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發揮了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傳統的成人教育規模化發展之路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必須加快推進成人教育的質量工程建設,實行分類、分級教學。
2堅持以活動為媒介的情境設計
所謂情境,即學習的環境。情境是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石之一。學習者只有在相匹配的情境映射中,才能實現意義建構的內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再只是片面地從學習的主體與客體的層面關注學習的結果,而是要從學習環境即情境的視角探究學習的過程,從而準確實現知識建構過程中的靜態與動態觀察。要想提高成人學習者的職業英語能力,首要的任務就是為他們在課上與課下創設相應的職業情境,進而實現從知識傳輸向知識建構的跨越式轉變。職業英語具有鮮明的情境特征。如果成人的職業英語教學依然按照傳統的翻譯教學法為主輔以語法詞匯訓練,課堂教學必將重回英語教師自己一言堂的窘境,脫離了情境的詞匯和語法學習同填鴨式學習無異。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設計符合教學目標的課內教學情境,首先就要在學習主體和客體之間建構多種媒介,通過多種模態的合理組合配置,為學習者在語言最近發展區搭建“腳手架”,實現英語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時,教學情境的設計還應該充分考慮成人學習者的英語實際水平,不可盲目推進成人學習者的全英授課。在活動設計中應平衡中文與英文的使用比重,既要保證課堂的英語學習氛圍,限制漢語對于英語的負向遷移,同時也要避免為了學生課上活動參與度的提升而本末倒置,嚴重破壞英語課自身的學術價值。
3堅持語言能力的社會建構
當知識技能能夠廣泛靈活地遷移應用時,知識技能也就轉化成了能力(馮忠良,1998)。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類知識的積累要在社會共同體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實現。這一建構理論尤其適用于語言能力的習得。人才市場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逐漸倒逼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次改革。一大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的專業和課程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興行業和產業催生的新的專業課程。成人的職業英語教學改革也正是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開設的定制課程。知識的累積既是新、舊經驗的交鋒融合,也是個體建構與社會建構的和諧統一。建構主義因此提出了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認為個體應融入共同體中實現知識的社會建構。大多數成人學習者的日常學習方式以自學為主,一方面是因為成年人的自律性較強,能夠按照課程要求,堅持有計劃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成人學習者的集中學習時間相對有限,客觀上造成了成人學習的共同體建構不足。然而,語言學習對于共同體的依賴性更強,語言習得和能力的建構過程離不開交際。眾所周知,語言教學更適合小班授課,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成人公共英語課程多是大班授課,班額過大,課上時間有限,不利于學習者之間的有序互動。因此,應提倡英語學習小組的建立。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以及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合理確定學習小組的組成人數。課上的任務設計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通過小組討論,協作分工,提高每一名成人學習者的任務參與度。成人教育知識的累積幾乎完全建立在提高成人教育實踐的成效的基礎之上(何光全,2008)。學習小組成員的職業經驗將在小組活動中得以隱形傳遞,成人學習者的職業英語能力也將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建構和提高。
四、結束語
移動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的不斷涌現,也推動了國內教育體系均衡發展的綜合改革。打破時間與地域界限的多種學習方式選擇為成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技術保障。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不斷涌現,全日制的在校學習方式不再是學習者的唯一選擇。繼續教育研究對于創建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成人教育理論研究與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相契合(蔣麗麗,2017:11)。成人教育的學習時間和地點更為靈活,學習內容的專業導向以及職業導向更強,能夠較好地滿足全日制教育體系之外的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因此,在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應探索成人教育改革之路,發展優質成人教育,實現成人教育教學實踐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45—153.
[2]何光全.從成人教育知識的增長看成人教育學科建設[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6).
[3]黃慧.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4]蔣麗麗.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新探[J].成人教育,2017(5):11.
[5]盧桂榮.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基于ESP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14.
[6]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7]屈林巖.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學習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0.
(編輯/喬瑞雪)2018第2期(總第373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2 2018Total No.373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8.02.0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