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燕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改革也日新月異。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中空洞說教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師生達成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品德與社會;人生觀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教育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認知、激情、明理、導行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四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與社會課更要注重情感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狀態中學習掌握和深化道德認識。
一、創設情境,點燃情感
教學中所謂的觸景生情,旨在要求教師在思品教學中創設一定能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渲染一種能觸動學生靈魂的情感,以境生情、以情激情,點燃情感火花,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道德情感的無窮魅力。教育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語言描述再現真實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或圖片營造一種意境,還原學生的真實記憶。
以“假期安全真重要”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同學們介紹社會中頻繁出現的交通事故,并通過不同學生對不同角色的表演在課堂上再現交通事故的嚴重危害性。一名同學擔當小記者報道近幾天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一位同學擔任肇事者,還有幾名同學是受害者家屬。通過學生親自表演和教師相關資料的展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感染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牢記教訓并遵守交通規則。長此以往,更有利于情感教育的高效、高質展開。
二、有效對話,深化情感
對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努力通過體驗活動中的智慧對話,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情感的深化和行為的外化。
例如:在“美好的家園”教學中,我讓學生說一說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再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環境污染的資料,師生體驗活動如下。
師:同學們,地球只有一個,要想使它更加美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1:不捕殺動物。
生2:不亂砍濫伐。
生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
師:同學們,拯救地球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要呼吁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和我們一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艷,真正做一名環境保護的綠色小衛士。
三、滲透道理,發展情感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必須從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著手,讓理智來支配情感。因此,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感,則必須將教材轉化成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易被學生理解的、能夠容易接受的較為直觀的材料,并通過分析、討論等形式,借助一切有利教學的手段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所包含的道德觀念,使他們的情感隨著對道德認識的提高而逐步得到發展。
以“我們都是集體的一員”教學為例,我首先拿出一雙筷子問:“誰愿意幫老師的忙把這雙筷子折斷?”學生躍躍欲試,很容易地完成了任務。我隨后拿出十雙筷子,又問:“誰敢上來挑戰這十雙筷子啊?”最終我班的“大力士”上來,使盡全身力氣,還是不能掰斷。通過兩次的實驗,引出課題。不用老師多說什么,學生就能明白集體的力量大的道理了。我再請學生舉一些班級、學校所能反映集體力量大的實例,讓學生進行討論,道德情感就能得到萌發并得到健康的發展。
四、情感活動,強化認識
學生從道德認識外化為道德行為,是知行統一的表現,是學生道德情感升華的體現。小學生道德思想的形成,不但要依靠外在的影響,還需要在自我實踐活動中去探究問題的真相,獲得直接體驗。
以“綠色小衛士”為主題活動,我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觀察校園周邊的環境,并對一些污染源進行統計。學生們看到有的人隨手亂丟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有的人隨便潑臟水原來身邊還有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在破壞和諧環境。隨后,我和學生一起發放自己制作的環保卡片,并給路人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起初,不少學生很害羞,但在我的鼓勵和帶動下,他們也能和路人進行交流,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講出來。看得出來,他們真心想為綠色家園的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回去后,我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總結,肯定了同學們的積極努力,也提醒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帶動周邊的人。從認識到行動,是學生道德品質內化的表現,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標。
五、效果評價,鞏固情感
開展有效的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檢查他們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品德與社會不像語文、數學學科那樣便于測試,這就更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找到適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之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恰當的評價,學生在適宜評價的啟發下興趣自然也會得到提高,同時也會促進他們發奮學習,努力去實現人生更大的目標。在新課標中,對小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評價,從過程化、多樣化、實質性作了指導,所以這種評價不能單靠一張試卷,它需要教師對學生長期進行觀察、訪談、甚至進行心理輔導,然后再作綜合考察,同時,教師自身的形象也是學生學習的參照標準,所以教師在工作更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樣學生的人生觀就會逐步在提高,從而形成完美的人格。
六、結語
“積善成德”,在情感上認同,就能在道德上接近。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合理運用情感教育,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引導他們積極探索社會的奧秘,為其正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潤貴.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創新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0(15):40-41.
[2]陳青.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的情感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2(3):83-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