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英,朱景虎,畢霍龍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3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職教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要求理念先行,確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學校內涵發展,更新高職教育內容,拓展高職教育途徑,將創新創業元素與內容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從而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工作,是當前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核心也是關鍵,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品質、著力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形成創新型知識結構和提升實踐動手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形勢下對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嶄新的課題,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全社會最富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的偉大實踐之中,“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基。高職院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主,培養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大學生是具有創新、創業的潛力的群體之一,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為學生靈活就業提供新的選擇,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創業的建設。我國現階段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發展又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對建設新時代國家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在處于摸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滯后、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教育方式單一、課程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缺乏、缺少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建設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時代下,擔負著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責任和使命。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時,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素養,同時應具備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能力、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所以,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建設一支滿足創新創業要求的師資隊伍,建立合理的創新創業效果評估機制,使得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培養適應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需要做到:首先,根據高職院校及其設置專業的不同特點構建適宜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其次,院校要建立充分的保障機制;再者,為使此項工作長期有效執行,還要完善雙創教育體系評價考核制度。
3.1.1 分層次分階段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模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基礎,以創新創業訓練為載體,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從學校延伸到政校產研結合,形成良好的創業教育生態環境。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合理安排課程。通過開設多元化的公共選修課程,對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創業教育;要因材施教,重點在于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有較大潛力和興趣的學生,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創業導論》等必修課程,并設置創新創業相關的選修課,使新生入學到畢業,實行全方位指導,將觀念引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才成長規律,全面規劃人生,做好創業前期準備。對已畢業學生實行跟蹤,提供創業服務、創業信息、做好對學生個性化培訓、共性化培養、創業孵化指導及后續扶持跟蹤四個階段的服務工作,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
3.1.2 改變創新創業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通過KAB、SIYB創業培訓教學方法,采取教師演示、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案例分析、分組討論、項目作業、情景模擬、商業游戲、小組活動的教學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的教學形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掌握技術技能,變“教學”為“導學”。
3.1.3 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和實訓場所,以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基地為基礎,依托各專業已有的合作企業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打造創業實訓實踐體系,積極推進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優良的實踐環境;不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業設計大賽、創意科技作品大賽、創業規劃大賽等賽事活動;鼓勵有企業經歷、有能力、有項目、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良好的條件進行創新創業,通過教師創業帶動學生創業。
3.2.1 選聘校外專家建立創業團隊
聘請合作企業的具有創業經驗,又有專業背景、一定學術水平的企業界創業精英、管理人才及成功創業校友組建創業專家團隊導師。舉辦創新創業論壇,進行創新創業團隊教育講座,與學校教師共同建立創新創業咨詢專家庫,完善激勵制度,充分發揮其對學生創業的引領、指導,實現創業指導教師的專家化,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
3.2.2 培養專任的校內創新創業導師團隊
由學校就業指導教師、專職工作人員、以及有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定期組織教師參加SIYB、KAB等創業項目的培訓;每年都要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國內外培訓、學習,提高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有針對性、定期地地開展調查研究,參與和創業相關的課題研究,增強創業指導隊伍的市場意識、政策意識、信息意識和服務意識,把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做好創新創業教材的建設、課程設置;每年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類創業競賽;鼓勵教師參與創業項目或到企業鍛煉,從事創業實踐活動,積累創新創業經驗,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水平。
建設具有導向、規范和約束作用的制度,是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一要對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在教學、研究和管理上取得顯著成效的,在工作量認定、職稱評定、待遇報酬等方面給予獎勵;二要建立和完善雙創教師激勵制度,落實創新創業教師單獨職稱系列,完善教師職稱評定細則,保障教師在參與政治學習、業務培訓、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研教改項目、評獎獲獎等方面與專業教師享有優先的權利。三要明確具體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包括約束政策、評價標準、執行規程、職權職責等內容;四要保障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發展,學校明確創新創業教師教育責任,完善考核標準。
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改革任重道遠,教育部有關教學質量工程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指導性政策,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據。大眾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觀念因勢而變、學生能力培養應放在首位,通過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使學生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應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角度出發,分別建立教學院系評價系、教師評價體系和學生評價體系,營造全員、全過程參與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氛圍,充分發揮教學院系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心態,改變壓抑個性的傳統教育,變灌輸教育為主動學習、變整體教育為個性化教育、變理論教育為全面發展,促使學生能主動適應社會,經受得住挫折,使大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業。
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應加快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使政校產研相結合,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基礎,以創新創業訓練為載體,以培養創業能力為目標,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形成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的創新創業人才,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及社會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更好地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培養具有高職特色的新時代的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