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昊
(哈爾濱市商業學校,哈爾濱 150050)
伴隨時代的發展,創新思維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接受,中職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也漸漸多起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國家發展戰略也激勵著中職畢業生積極創業,實現自我發展。當前,社會發展需要一專多能、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從2015年開始學校在計算機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希望通過教學引導,幫助學生真正養成創新意識,培育創意素養,無論學生以后自主創業,還是到企業就職,都能在工作中實現個人價值。
通過對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表示希望掌握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生超過70%,這其中不乏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實施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解的過于單一,認為就是自己開店。學生們的意愿需要學校進行鼓勵和正確引導,從方式選擇上來看,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還是比較合適的。
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在中職教育領域盡早生根發芽所作出的即時回應。在此背景下,中職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可行性明顯增大,學生有意愿,學校就必然要順應這一發展需要,開設相應課程,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助力,使他們具備創新創業的思考能力、執行能力和開拓能力。
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方向很多,但大多數都和網絡、數據有關。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偏低,大學生就業起點變低,嚴重擠占了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通過與用人單位溝通了解,用人單位更愿意接收中職生而非本科生,原因是中職學生的動手能力要強一些,能吃苦。但是,中職生也存在亟待提高的弱項,那就是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這種能力,不是單純的直接讓學生去創業,而是讓學生獲得創新創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做有準備的創業。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設置課程和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等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通過參與培訓和深入調研,結合計算機專業課程計劃安排,筆者認為創新創業課程可以放在第三學期集中授課。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學生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明確了專業領域和發展方向,內心具備創業的渴望;二是集中授課能保證教學的連貫性,學生產生的一些有價值的想法可以及時實施而不會被擱置甚至遺忘。
根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特點,課程內容體系需要進行精心設計。不同于市場營銷或者電子商務等專業,計算機專業除了創業思考與行動、創業團隊組建、創業項目分析、市場調研、產品設計與創新、商業模式選擇、市場營銷規劃、計劃書的撰寫、啟動資金預測等核心內容外,還要圍繞信息技術前沿領域進行課程革新。比如,網站建設就要更多的傾向于手機網站或APP建設方面進行教學;計算機系統維護則要向手機系統維護延伸,甚至開展更前沿技術領域的探索,至少應該讓學生有所了解。只有通過這些實用內容的教學,學生才會對創業方向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在課堂上通過模擬實訓讓學生感受到創業的各種機遇、風險和挑戰,對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創意是人對于某一事物或活動的思考行為,當然也可以作為一種為人處事的方式,從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角度來看,開展創造性思維的啟發教學,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及生活裨益良多。
那么,如何開設創意課程呢?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用現有的創意學術把握教學目標,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學生的思路往往都是天馬行空、不受任何拘束,如果把握不好方向,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同時,學生的思路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創意思維缺乏一定高度和可行性,這又需要教師傳授學生創意的過程,但又不能生搬硬套,失去了課程的意義。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設置中,包含了AI、PHOTOSHOP、3DMAX等設計類課程,如果依托這些課程,加入美學教育,將創意課融入這些設計類課程,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更為豐富。
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美育是我國重要的教育內容,是體現廣大青年道德水準的重要載體,是彰顯青年學生精神風貌的素質體系。
學校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青年人才的智慧殿堂,無疑在提高美育水平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AI、PHOTOSHOP等課程來說,就是要通過加工處理圖像,最終實踐創造“美”的過程。要想進一步體現課程優勢,弘揚特色,僅僅停留在圖形圖像技術處理上,已經無法詮釋其深層次內涵。為此,在授課中要強化美育滲透,培養學生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的情操,切實深化美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他們創造美的水平。
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就是有效利用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實際經驗,培養他們面對市場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是關鍵因素,以此為基礎,還需要另外兩點作為保證。第一,要發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模式,就需要營銷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創業教學,還需要這些教師將創業方面的技能和觀念與教學活動完美結合起來。第二,應該結合學校情況,對創新創業授課教師定期開展必要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訓,通過這樣的安排,使教師的創新創業理論水平與時俱進,有助于教師在信息技術領域實踐能力的提升,確保教師更好地理解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創業要求,構建完整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
首先,創新創業類課程和計算機專業課程一樣,強調實踐性,而且涉及平面設計、網站建設、網絡維護等許多方面,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單純依靠本校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學校教師一般都在校任教多年,缺乏企業實踐和創業經驗,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依托合作企業這一平臺,在著力培養校內教師的同時,聘請企業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兼任教師,用他們豐富的企業經營與管理實踐及信息技術領域實戰經驗填補校內教師此方面的短板。
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方面應包括創新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新創業能力、創業實踐和創業心理等模塊,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優化設計課程內容,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特點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強化思維訓練,設計一定數量的,具有理論支撐的情景模擬式訓練。培養目標應該和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一致,強調計算機專業強大的實踐操作性,圍繞這一點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立足于現實一切都會成為空談,通過實踐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提升,是中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積極搭建校內創業實踐基地,計算機專業創業受場地限制不大,完善和改造原有的微機實驗室,由教研室牽頭組建技術創新團隊,建設和完善創業實踐基礎設施,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夠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達到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吸引有實力的信息技術類企業走進校園進行合作,多元化打造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的平臺。
總之,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不僅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改變中職學生就業困局的有效手段。通過一系列相關課程的開設,學生真正懂得創業,樂于創業,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必然會產生正面的連鎖反應,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