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峰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及風險。方法:收治孕婦1200例,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妊糖組,1102例正常孕婦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臨床資料。結果:妊糖組孕前肥胖、高齡產婦、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體育鍛煉孕婦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及孕前肥胖均為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加強孕前體育鍛煉是妊娠期糖尿病主要保護因素。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家族病史;危險因素;高血壓
妊娠期糖尿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妊娠期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兒異常發育等,另外,也可以增加自然流產、死胎等發生率。因此,系統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既是全面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確保孕婦、胎兒健康的重要保障,也可以為臨床預防、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本文則就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及風險進行系統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孕婦1200例,年齡21~38歲,平均(29.1±3.8)歲;孕周37~42周,平均(40.0±0.7)周。將其中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妊糖組:年齡21~37歲,平均(28.9±3.6)歲;孕周37~42周,平均(40.5±0.7)周。將其中1 102例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29.3±3.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8±0.6]周。
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推薦診斷標準及OGTT測試: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h血糖≥10.0mmoL/L,2 h血糖/>8.5mmoL/L。滿足上述測試中的兩項或以上者,即可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②年齡21~40歲。③同意本研究,且簽署書面知情書者。
排除標準:①妊娠前已確診為代謝綜合征者;②妊娠前已確診2型糖尿病者;③有先兆流產、子癇史的;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⑤伴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臨床資料不全者。
方法:收集兩組孕婦一般臨床資料,資料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肥胖、孕次、吸煙史、高膽固醇血癥等;對兩組患者進行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率,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單因素分析:妊糖組患者中孕前肥胖、高齡產婦、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組體育鍛煉孕婦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多因素分析:對相關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之后,結果提示: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前肥胖均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且糖尿病家庭史因素的OR值明顯高于其他危險因素。研究還發現,體育鍛煉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保護因素,見表2。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屬產科臨床常見疾病,且為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機制由妊娠所致患者代謝發生改變之后,引發患者內體胰島素分泌過低而導致,其臨床表現為血糖升高。因此,加強對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研究可以全面提升臨床對該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妊糖組患者中孕前肥胖、高齡產婦、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組體育鍛煉孕婦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相關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前肥胖均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且糖尿病家族史因素的OR值明顯高于其他危險因素;體育鍛煉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保護因素。研究發現,妊娠期糖尿病發病與患者糖尿病家族史之間的關系密切度最高,這與王爽、戚慧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另外,筆者還發現,高齡產婦可作為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加強對高齡、妊娠時過胖且伴糖尿病家族史孕婦的重視,以提高臨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綜上所述,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前肥胖均為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加強孕前體育鍛煉則是妊娠期糖尿病主要保護措施。endprint